探究高危妊娠规范化管理对减少母婴并发症的效果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规范化管理对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据统计新平县2019年全年管理孕产妇有4377名,其中管理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紫色”孕产妇有744例,本次探讨选用我县(2019年01月~12月)管理的高危妊娠孕妇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建册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管理,研究组则采取高危妊娠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规范化管理,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母婴并发症产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顺产率为4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6%,P<0.05;研究组(早产儿、巨大儿、低体重儿)率各为12.86%、8.57%、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4%、20%、22.86%,P<0.05;研究组(危重孕产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率各为11.43%、8.57%、7.14%、10%、14.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22.86%、17.14%、24.29%、27.14%,P<0.05。结论:应用高危妊娠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进行高危妊娠规范化管理,妊娠结局得到改善,孕妇和婴儿并发症减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危妊娠;高危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规范化管理;并发症;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63-02
  高危妊娠指凡在妊娠期有某种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兒健康或导致难产者。连续性、动态监测高危孕妇进行高危妊娠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规范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与改善妊娠结局[1]。本次探讨选用我县2019年01月~12月高危妊娠孕妇140例,实行高危妊娠管理、高危妊娠专家技术指导组规范化管理并观察管理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据统计我县2019年全年孕产妇有4377名,其中管理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紫色”孕产妇有744例,本次探讨选用我县(2019年01月~12月)管理的高危妊娠孕妇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建册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70例。对照组年龄为(23至47岁),平均年龄为(35.63±3.51) 岁 ;其中初产妇有34例,经产妇有21例。研究组年龄为(25至43岁),平均年龄为(35.49±3.15)岁;其中初产妇有 35例,经产妇有20例。组间孕妇比较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高危妊娠管理方式,主要追踪督促高危孕妇定期产检,告知孕期注意事项,动态评估妊娠风险,根据孕妇健康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就诊建议,高危管理人员专人专案管理。研究组则在常规管理方式基础上实行妊娠期规范化管理,具体方法为:1)成立高危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指定专家组成员进行“一对一”专案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每月召开1次集体会诊例会,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医护成员均需提前严格培训专业技能,有利于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规范化管理各种工作。2)由专家组动态评估妊娠风险,根据孕妇健康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就诊建议。3)加强健康宣教与教育。健康宣教有利于提升孕妇的认知,使孕妇认识到高危妊娠规范管理重要性,自愿服从高危规范化管理,在提高孕妇依从性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一些有消极情绪的孕妇。4)实行个性化管理。由于每个孕妇妊娠风险因素有差异,所以提供的管理措施也有所差异。5)加强日常生活指导:健康饮食指导,针对孕妇个体情况,为孕妇制定出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作息时间,确保孕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养成一个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利于孕妇和胎儿健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孕妇的母婴并发症和妊娠结局产生情况。(1)妊娠结局:包括顺产、早产儿、巨大儿、低体重儿等结果 ;(2)并发症产生情况包括:危重孕产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 表示,采取t检验。P<0.05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对比
  表1,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研究组顺产率4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86%,(P<0.05),研究组(早产儿、巨大儿、低体重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孕妇母婴并发症产生情况对比
  表2,研究组(危重孕产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率等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高危妊娠指凡在妊娠期有某种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孕妇在妊娠过程中面临自身疾病因素和并发妊娠危险因素,可能导致难产甚至危及产妇和胎儿与新生儿生命,产生不良妊娠的结局[3]。高危管理人员在面对不同妊娠风险级别的高危妊娠孕妇,针对性做好一对一管理工作。经过对照研究证明,孕期接受高危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规范化、个性化管理,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和降低孕妇和胎儿与新生儿并发症,从而降低了危重孕产妇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在实施具体管理措施时,首先应成立高危妊娠门诊,充分发挥高危妊娠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同时通过培训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根据孕妇个人情况实施系统性管理措施,如:健康施教、心理干预、高危妊娠因素管理等,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高危妊娠规范化管理水准[4]。本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研究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早产儿、巨大儿、低体重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母婴并发症产生情况,研究组(危重孕产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率等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以上所述,应用高危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组进行高危妊娠规范化管理,高危孕产妇妊娠结局得到改善,孕妇和婴儿并发症减少,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洁芬, 卢小颜, 袁丽珊. 高危妊娠规范化管理对减少母婴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014(001):179-180.
  [2]聂小芬, 李精华. 高危妊娠孕期管理与监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1):151-153.
  [3]何玲. 在围产期保健工作中高危妊娠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24):205.
  [4]代容. 试论高危孕产妇管理在降低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J]. 智慧健康, 2019(2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在宫颈浸润癌临床诊断中应用经阴道B超的價值。方法:本院于2018.04 ~2019.12纳入106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抛硬币法随机选出53例采取常规腹部超声检查(A组),另外53例实施经阴道B超检查(B组),评估两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B组病理分期与浸润深度诊断符合率均优于A组(P0.05)。  1.2方案  A组: 检查前嘱病人多饮水,使膀胱充盈,确保充盈后摆放仰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时机选择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产后出血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欣母沛用药时机不同将两组产妇分为A组(33例:产妇产后出血量超过400mL时注射欣母沛)与B组(33例:胎儿娩出后即注射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结果:B组产后止血耗时、产妇产后出血量、欣母沛给药平均给药量均少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 要】疾控机构承担着疾病监测、公共卫生服务等重要职责,因此对于疾控机构而言,提高疾控机构检验监测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探究提高疾控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疾控机构;检测能力;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53-02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疾控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各级疾控机构进行实验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传染病防预治疗知识对儿童疫苗正确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需接种疫苗儿童,随机平均分为A组(传染病防预治疗知识宣传教育)与B组(常规预防接种),对比两组接种效果。结果:B组、A组儿童家长对疫苗健康知识的知晓得分分别为(14.52±1.26)分、(19.52±2.36)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平均接种率为43(86%),接种延长时间(7.26±1.26)分、副反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對患者应用两种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用药教育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受进行治疗的患者(例数=150),经回顾性方式对患者展开分组纳入,对照组(例数=75)在护理中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例数=75)在护理中接受用药教育,对2组取得的护理效果展开组间的分析。结果:研究组经用药教育后其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有差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样本时间: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样本来源: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共78例参与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显
期刊
【摘 要】药物导致的肝损伤逐年增加,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衰竭也时有发生,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綜述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并探讨其致病机制,以期预防和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关键词】肝损伤;药物;致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34-01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药物本身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的肝脏损伤,以乏力、
期刊
【摘 要】研究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构造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制度,明确"四早四进四步法"规范化全科医生培训宗旨,和研发的"垂直分层"临床教学方式,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提供了全真环境,构建了长效机制。【關键词】全科医生;培养;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261-01  全科医生是基层群众身体健康的“看守者”,在基层卫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4名护士做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6月开始针对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管理前后6个月内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三个方面。结果:采取针对性管理后护士的护理水平成绩以及患者满意度上要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的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对选取的2019年2-12月间我院收治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服药依从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认知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治疗干预,可采取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开展认知性心理治疗,以及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等措施,全面改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