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与乙,久别偶遇,寒暄数语后,甲问乙:“你孩子学习好吗?”乙答:“不好。”两个字,噎得甲说不出话来。
更让甲心碎的是,乙作为微博控,当天就愤愤发微博道:“我终于拉下面子,勇敢地说了不好……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再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可能就不至于这么变态了。”
甲揪着我抱怨,有些气急败坏:“我多有病呀,我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连她孩子是男是女都不记得了!我不就是没话找话,找个话题拉家常吗?”
“没话找话最容易变成没事找事,谁叫你哪壶不开提哪壶?”
甲几乎要跟螃蟹似的口吐白沫:“她是皇帝,一举一动有起居注?我哪里知道她府上哪壶开哪壶不开呀?再说了,孩子就算个安全话题了,那其他的,工作、老公……没准都结冰了。”
我也遭遇过类似困境:大学同学多年后重逢,一通“你没变”“你也没变”“你越来越漂亮了”之后,我问:“你父亲还好吧?”她呵呵两声,没答我。我立刻想起她母亲已去世,父亲 再婚,此地估计有雷,不可往。老公是万万不敢问的。这年头,大家的婚姻状态都瞬息万变,只有上了年纪的老派人,才会不知深浅:“你爱人……”随时有被翻脸的风险。迅速转掉话题: “你小孩几岁了?”她答:“没要孩子。”呀,是丁克还是别有隐情,抑或……我隐约看见九级风的发源地,还是生人勿入的好。
一顿饭,一次邂逅,一场正事之前的寒暄,就相当于旧时候豆棚瓜架间的闲话家常,聊斋而已,当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文化人,说说张爱玲的今生今世、林徽因的那坛醋;商场风云人物,问问房地产的走势;优雅小主妇呢,交流糖醋排骨的二十三种做法;最平凡的婆婆妈妈,那就谈一下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吧。
所以,我真诚地呼吁:无论多么日理万机,还是稍微关注一下股市、明星绯闻、天下大事或者造化的神奇吧。只为了,生人熟脸聚一堂时,点了满桌你最爱的食物之外,还能聊点什么。
(据《三明日报》叶倾城/文)
活得清楚,不如活得清醒
人生的痛苦,源于活得太清楚了。
眼是审美的,结果纠缠在丑中,最后都审了丑。心是收藏快乐的,结果困于计较中,最后都盛了痛。不是生活有多少,自己就要清楚多少。幸福的能力,其实是取舍的能力和过滤的能力。
在这个阴阳混生的世界里,没有暗就没有亮。你打开一半的暗,就会黯淡一半的亮,就意味着失去一半的亮与暗辉映的迷蒙美。你揭开了所有,当然,你也看清了所有。但明晃晃的,不全是美和喜悦,有些是刺痛眼和心灵的东西。
所以,活得糊涂是种境界。人更大的痛苦,不是清楚不了,而是糊涂不了。想清楚有聪明就够了,想糊涂却需要智慧。所以说,活人生,最后就是活智慧。
如果说清楚的人在水中,清醒的人就在岸上。清醒的人不是站得高了,而是离得远了,明白了有些浑水不必趟,有些鱼儿不必羡。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清楚的人是什么都想要。
什么都想要,是最大的麻烦。生活中,我们不懂得做麻烦的减法。常常是没麻烦,自找麻烦。举着放大镜活着。
牵绊于欲望的人,一般会活得清楚,因为所有的心机,都用在得与失上,没法不清楚。而且,这样的人,即便自己得不到,也不能随便让他人占了便宜。到最后,世界坍圮了,心也扭曲了,乱了别人,也乱了自己。
恬淡平和的人,容易活得清醒。清醒的人,不是逃避开了尘世的喧嚣,而是在这样的喧嚣中让自己安静了下来。用林徽因的话说,就是学会了“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他们更关注精神和灵魂,宁可丢下尘世的许多,也不愿落下灵魂的脚步。
人可以不清楚,但不能不清醒。要让一颗心,慢慢地欣赏在路上,而不是憔悴挣扎在路上。活一回,不是来过,活过,而是没白来,没白活。至少,你要活得像自己——只有活出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这个世界才能找到你。
(据《生命时报》)
剩菜
楼下新开了家餐馆,生意有些冷清。那日,朋友来访,我们都是喜欢清静的人,便推门走了进去。
坐毕,点菜,不到一个小时,一瓶白酒已见了底。送走朋友,我独自向楼上走去。正要开门,发现钥匙不见了。我暗忖,或许是吃饭时落在餐桌上了,于是回去找。
此时,餐馆里只有老板一个人。见我回来,他赶紧放下筷子,把嘴里的菜咽了下去,然后问我:“是来拿钥匙吧?”不等我回答,他转身从前台拿起一串钥匙递给我。我点点头,向他表示感谢之后准备离开。然而,就在推门的一瞬间,我愣住了。老板的面前有三道菜,其中两道是我和朋友刚吃剩下的。
老板意识到了我的惊讶,解释说:“这几个菜你们没怎么动,我尝尝口味有什么不对。”忽然,我的内心里生出一种感动,便坐下和他攀谈起来。闲聊中得知,他以前是做橡塑生意的,由于一次意外,企业破了产。“我也没别的手艺,只好以此解决下温饱,”他说。
“挺好的。”我说,“今天点的菜多,所以……”老板又拿起筷子,夹了块鱼放到嘴里,咂了几下,似自言自语,又像在求证:“胡椒放早了,醋也放少了。”说罢,一脸认真地看着我。“嗯,再少放些盐就更好了!”我说。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像是大夫给病人会诊。
从那天起,我格外关注起他的生意来。几个月过去了,那家餐馆已经成了整条街最火爆的店面。
(据《河北青年报》)
上帝的咖啡
几个校友毕业后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相约一起去看望大学时的一名老教授。他们在一起畅谈人生的美好,但很快就转为倾诉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老教授要请他的客人们喝咖啡,就走进厨房,出来时拿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普通的,也有昂贵的和做工精致的。老教授让他的学生们要喝咖啡就自己倒。
等所有的学生手里都端着一杯咖啡后,老教授说:“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所有好看的杯子都被拿起来了,剩下的都是普通的和便宜的杯子。尽管想为自己拿到最好的东西是正常的,但这也是你们的问题和压力的来源。你们大家所真正想要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但你们却有意地去拿最好的杯子。然后,你们就会开始互相审视他人的杯子。其实,生活是咖啡,工作、金钱和社会地位是杯子。它们只不过是保持和容纳生活的工具,而我们所拥有的杯子类型并不能规定也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时候,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杯子上,我们就会享受不到上帝提供给我们的咖啡。上帝冲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世上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拥有了世上最好的东西,他们只是最好地利用了每一件东西。”
(据《生命时报》)
自信
从小到大,我们脑海里就建立了一个观念,那就是自信的人是最棒的,因为不自信,所以人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局限自己,结果离成功就越来越远。
于是我也这样教育女儿,天天对她嚷着要做一个自信的孩子,每逢她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我都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她,若是她还是唯唯诺诺,我就会气急败坏地斥责她,告诉她相信自己有多么重要。
直到此刻,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信。
直到我拥有了它,我才真正明白,自信的含义和价值。
它和我以前的观念完全不一样。原来,所谓的自信,就是完全地认可自己,完全地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啊。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长处,还是短处,我们都能用一种坦然的态度来看待,来接纳,这其实才是真正的自信。
它完全不是盲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的缺点,相信那些内心深处并不认可的东西。
假如问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你愿意跳下水吗?真正自信的人会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我不想去做这件事。
虚假自信的人会说:那有什么?虽然我不会,但我如果练习一下,很快就会了。
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完全接纳了自己不会游泳这个特点,并不以为耻;后者却极力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后者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
自信是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一种气质,也是一种犹如闲云野鹤般自在的修养,它永远不会因为外界的刺激而炫耀自己,也不会因为外界的诋毁而掩盖自己。
自信,其实是一种最真实的表现。
一个愿意将最真实的自我呈现出来的人,就是真正自信的人。
(据《今晚报》)
更让甲心碎的是,乙作为微博控,当天就愤愤发微博道:“我终于拉下面子,勇敢地说了不好……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再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可能就不至于这么变态了。”
甲揪着我抱怨,有些气急败坏:“我多有病呀,我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连她孩子是男是女都不记得了!我不就是没话找话,找个话题拉家常吗?”
“没话找话最容易变成没事找事,谁叫你哪壶不开提哪壶?”
甲几乎要跟螃蟹似的口吐白沫:“她是皇帝,一举一动有起居注?我哪里知道她府上哪壶开哪壶不开呀?再说了,孩子就算个安全话题了,那其他的,工作、老公……没准都结冰了。”
我也遭遇过类似困境:大学同学多年后重逢,一通“你没变”“你也没变”“你越来越漂亮了”之后,我问:“你父亲还好吧?”她呵呵两声,没答我。我立刻想起她母亲已去世,父亲 再婚,此地估计有雷,不可往。老公是万万不敢问的。这年头,大家的婚姻状态都瞬息万变,只有上了年纪的老派人,才会不知深浅:“你爱人……”随时有被翻脸的风险。迅速转掉话题: “你小孩几岁了?”她答:“没要孩子。”呀,是丁克还是别有隐情,抑或……我隐约看见九级风的发源地,还是生人勿入的好。
一顿饭,一次邂逅,一场正事之前的寒暄,就相当于旧时候豆棚瓜架间的闲话家常,聊斋而已,当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文化人,说说张爱玲的今生今世、林徽因的那坛醋;商场风云人物,问问房地产的走势;优雅小主妇呢,交流糖醋排骨的二十三种做法;最平凡的婆婆妈妈,那就谈一下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吧。
所以,我真诚地呼吁:无论多么日理万机,还是稍微关注一下股市、明星绯闻、天下大事或者造化的神奇吧。只为了,生人熟脸聚一堂时,点了满桌你最爱的食物之外,还能聊点什么。
(据《三明日报》叶倾城/文)
活得清楚,不如活得清醒
人生的痛苦,源于活得太清楚了。
眼是审美的,结果纠缠在丑中,最后都审了丑。心是收藏快乐的,结果困于计较中,最后都盛了痛。不是生活有多少,自己就要清楚多少。幸福的能力,其实是取舍的能力和过滤的能力。
在这个阴阳混生的世界里,没有暗就没有亮。你打开一半的暗,就会黯淡一半的亮,就意味着失去一半的亮与暗辉映的迷蒙美。你揭开了所有,当然,你也看清了所有。但明晃晃的,不全是美和喜悦,有些是刺痛眼和心灵的东西。
所以,活得糊涂是种境界。人更大的痛苦,不是清楚不了,而是糊涂不了。想清楚有聪明就够了,想糊涂却需要智慧。所以说,活人生,最后就是活智慧。
如果说清楚的人在水中,清醒的人就在岸上。清醒的人不是站得高了,而是离得远了,明白了有些浑水不必趟,有些鱼儿不必羡。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清楚的人是什么都想要。
什么都想要,是最大的麻烦。生活中,我们不懂得做麻烦的减法。常常是没麻烦,自找麻烦。举着放大镜活着。
牵绊于欲望的人,一般会活得清楚,因为所有的心机,都用在得与失上,没法不清楚。而且,这样的人,即便自己得不到,也不能随便让他人占了便宜。到最后,世界坍圮了,心也扭曲了,乱了别人,也乱了自己。
恬淡平和的人,容易活得清醒。清醒的人,不是逃避开了尘世的喧嚣,而是在这样的喧嚣中让自己安静了下来。用林徽因的话说,就是学会了“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他们更关注精神和灵魂,宁可丢下尘世的许多,也不愿落下灵魂的脚步。
人可以不清楚,但不能不清醒。要让一颗心,慢慢地欣赏在路上,而不是憔悴挣扎在路上。活一回,不是来过,活过,而是没白来,没白活。至少,你要活得像自己——只有活出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这个世界才能找到你。
(据《生命时报》)
剩菜
楼下新开了家餐馆,生意有些冷清。那日,朋友来访,我们都是喜欢清静的人,便推门走了进去。
坐毕,点菜,不到一个小时,一瓶白酒已见了底。送走朋友,我独自向楼上走去。正要开门,发现钥匙不见了。我暗忖,或许是吃饭时落在餐桌上了,于是回去找。
此时,餐馆里只有老板一个人。见我回来,他赶紧放下筷子,把嘴里的菜咽了下去,然后问我:“是来拿钥匙吧?”不等我回答,他转身从前台拿起一串钥匙递给我。我点点头,向他表示感谢之后准备离开。然而,就在推门的一瞬间,我愣住了。老板的面前有三道菜,其中两道是我和朋友刚吃剩下的。
老板意识到了我的惊讶,解释说:“这几个菜你们没怎么动,我尝尝口味有什么不对。”忽然,我的内心里生出一种感动,便坐下和他攀谈起来。闲聊中得知,他以前是做橡塑生意的,由于一次意外,企业破了产。“我也没别的手艺,只好以此解决下温饱,”他说。
“挺好的。”我说,“今天点的菜多,所以……”老板又拿起筷子,夹了块鱼放到嘴里,咂了几下,似自言自语,又像在求证:“胡椒放早了,醋也放少了。”说罢,一脸认真地看着我。“嗯,再少放些盐就更好了!”我说。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像是大夫给病人会诊。
从那天起,我格外关注起他的生意来。几个月过去了,那家餐馆已经成了整条街最火爆的店面。
(据《河北青年报》)
上帝的咖啡
几个校友毕业后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相约一起去看望大学时的一名老教授。他们在一起畅谈人生的美好,但很快就转为倾诉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老教授要请他的客人们喝咖啡,就走进厨房,出来时拿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普通的,也有昂贵的和做工精致的。老教授让他的学生们要喝咖啡就自己倒。
等所有的学生手里都端着一杯咖啡后,老教授说:“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所有好看的杯子都被拿起来了,剩下的都是普通的和便宜的杯子。尽管想为自己拿到最好的东西是正常的,但这也是你们的问题和压力的来源。你们大家所真正想要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但你们却有意地去拿最好的杯子。然后,你们就会开始互相审视他人的杯子。其实,生活是咖啡,工作、金钱和社会地位是杯子。它们只不过是保持和容纳生活的工具,而我们所拥有的杯子类型并不能规定也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时候,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杯子上,我们就会享受不到上帝提供给我们的咖啡。上帝冲的是咖啡,而不是杯子。世上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拥有了世上最好的东西,他们只是最好地利用了每一件东西。”
(据《生命时报》)
自信
从小到大,我们脑海里就建立了一个观念,那就是自信的人是最棒的,因为不自信,所以人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局限自己,结果离成功就越来越远。
于是我也这样教育女儿,天天对她嚷着要做一个自信的孩子,每逢她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我都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她,若是她还是唯唯诺诺,我就会气急败坏地斥责她,告诉她相信自己有多么重要。
直到此刻,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信。
直到我拥有了它,我才真正明白,自信的含义和价值。
它和我以前的观念完全不一样。原来,所谓的自信,就是完全地认可自己,完全地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啊。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长处,还是短处,我们都能用一种坦然的态度来看待,来接纳,这其实才是真正的自信。
它完全不是盲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的缺点,相信那些内心深处并不认可的东西。
假如问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你愿意跳下水吗?真正自信的人会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我不想去做这件事。
虚假自信的人会说:那有什么?虽然我不会,但我如果练习一下,很快就会了。
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完全接纳了自己不会游泳这个特点,并不以为耻;后者却极力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后者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
自信是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一种气质,也是一种犹如闲云野鹤般自在的修养,它永远不会因为外界的刺激而炫耀自己,也不会因为外界的诋毁而掩盖自己。
自信,其实是一种最真实的表现。
一个愿意将最真实的自我呈现出来的人,就是真正自信的人。
(据《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