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热点之一。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有社会岗位相对缺少、高校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缺乏就业技能与渠道等等,然而大学生在择业时的观念,即职业价值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文章阐述了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并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环境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结合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对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12-02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综述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含义是:当大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时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所进行的职业选择。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会随着周围的环境产生并形成专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也会相应地产生专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
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价值标准,在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收入丰厚,升职空间大,工作稳定,内部人际關系良好,工作闲暇时间多等因素。这样的价值标准折射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人在决定自身职业选择时,主要基于利己思想。这样的想法对个人来讲没有错,但也正是这种想法导致同一个岗位有几百甚至上千人应聘竞争,然而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人满为患,而鲜有人愿意去西北、西南地区或农村地区就业等现象。这种基于利己思想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导致东部地区、部分职业就业难的困境,另一方面造成国家急需,能体现民族、公众利益,但物质回报低的工作岗位无人愿意去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还存在着一些病态的择业观念,比如说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习成绩、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找工作还是主要靠父母的社会关系,甚至认为金钱万能,只要给单位领导送礼便可以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岗位。还有些学生之所以选择考公务员、进大中型国企,不是出于做公仆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追求舒适轻松、高高在上的工作环境,甚至还想追求腐败的灰色收入。因此,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出于利己主义导致的负外部性;二是病态择业观。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分析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对其研究不得不追溯其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而三者的问题滋生了大学生的利己主义和病态择业观。
(一)家庭环境
1 独生子女、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国的父母普遍重视教育,望子成龙,特别是现在只有—个孩子,因此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没有吃过苦,一直过着舒适轻松的物质生活;同时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被孩子看着眼里,认为这就是人生追求的方向,学习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是为了多挣钱,多挣钱是为了过上舒适轻松的个人生活。其中部分条件好的家庭,更是起到无声榜样的作用,看到父母坐享高位,前呼后拥,逢年过节下属、关系单位上门送礼等等物质现象,这都成为大学生们潜意识的追求目标。
2 部分父母不健康的观点。部分父母自身具有不健康的价值判断,这些思想自觉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导致大学生择业时出现病态的职业价值观,诸如有些家长告诉学生,上大学就是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后都能用得上;辛辛苦苦干,不如掌权和经商;当官不贪是傻瓜;上大学要完成三项任务,当学生干部、入党、找个女朋友;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一定要争,并且可以使用非常手段;凡是和自己没关系的,站一边,漠不关心等等。这些不健康的价值判断一旦成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但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选择职业,而且可能为社会产生几个蛀虫,滋长不良风气。
(二)学校环境
1 大学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理念落后陈旧。相比国外职业价值观教育,我国目前教育理念落后陈旧。首先表现在用什么引导学生建立职业价值观。以美国为例,每年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出版《职业介绍与选择》丛书,不单单介绍各行业、工作岗位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强化选择的引导性。其次表现在教育体系方面。西方普遍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德国、瑞典为例,在幼儿园时期,职业教育就引入教育内容,而我国基本上是到大学才开始正式考虑职业选择问题,缺乏职业价值观建设体系的认知。
2 大学目前严重缺乏成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载体。当前职业价值观教育普遍体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上,而这门课重就业实务技巧训练,轻价值观思想引导。而思想政治课又大而化之,课本没有具体探讨职业价值观建设这方面的内容,不能系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 学校价值观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基础,老师讲,学生听,考试测验等方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包括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这种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影响非常渺小,无法在学生心里形成对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更无法成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职业价值观。
(三)社会环境
1 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带来冲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起来,市场经济鼓励利己主义,这对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利他主义精神的传统价值观形成冲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充斥着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有“我是一块砖,祖国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雷锋式选择了,而转向以满足自我为主的价值标准。
2 西方价值观影响。在崇拜羡慕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西方精神思想也在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中国大学生。推崇个人主义的萨特、尼采哲学;强调实用主义的杜威、詹姆士哲学踏进校园。然而更普遍的。则是弥漫在大学校园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借贷消费,一些学生过着借贷消费、盲目攀比的生活,这也构成了以追求物欲为目的的职业价值观形成的温床。
3 社会负面新闻的影响。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信息惊人的传播速度让人叹服。在校的大学生虽然很少能真正接触社会,但是通过网络,他们能及时了解到社会的最新动向。有很多社会的阴暗面被大学生所熟知并能津津乐道。面对一些腐败的问题,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认为这就是未来他们生活工作的真实环境。在他们的职业价值观里。很多社会上的不良做法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为大学生提供了错误的导向。
三、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对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一)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客
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弘扬利他主义与职业平等观为内容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弘扬利他主义价值观应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紧密相连,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应该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理想,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的价值观。也只有在这样的价值指导下选择工作,一个大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其工作才更有意义。
树立职业平等观,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事业都是为社会、为祖国创造利益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其本质都是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建设事业。正如没有大角色、小角色,只有大演员和小演员一样,职业不分贵贱,分贵贱的是不同态度的人。
(二)对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高校作为教育学生的园地,应当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效果。
1 以课堂为阵地,加强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思想引导。在政治思想課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选择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利他主义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改变以往重实务轻思想的教学思路,增加职业价值观部分的授课内容与学时。
2 强化职业指导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一对一的交流。高校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工作。从大一人校时开始,在职业兴趣测评时,即由辅导员或班主任了解掌握学生对职业选择的认知,建立相关档案,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工作。
3 引进社会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需要和行业变化。职业价值观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国情和行业变化基础之上。因此,高校应主动引入社会资源,通过定期举办国情讲座,邀请行业协会、企业家作专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奔向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自己组织力量调研,整理相关资料,定期发布。
4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学生自己也是教育的主体,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广泛开展以弘扬正确职业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诸如辩论赛、模拟招聘会、文艺小品、dv大赛等,使学生在休息、娱乐中接受职业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强,易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9(24)
2,殷雷,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现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92(6)
3,黄丽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理念探析,吉林大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孙云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招生就业部副部长辽宁大连115000)
关键字: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12-02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综述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含义是:当大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时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所进行的职业选择。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会随着周围的环境产生并形成专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也会相应地产生专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
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价值标准,在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收入丰厚,升职空间大,工作稳定,内部人际關系良好,工作闲暇时间多等因素。这样的价值标准折射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人在决定自身职业选择时,主要基于利己思想。这样的想法对个人来讲没有错,但也正是这种想法导致同一个岗位有几百甚至上千人应聘竞争,然而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人满为患,而鲜有人愿意去西北、西南地区或农村地区就业等现象。这种基于利己思想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导致东部地区、部分职业就业难的困境,另一方面造成国家急需,能体现民族、公众利益,但物质回报低的工作岗位无人愿意去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还存在着一些病态的择业观念,比如说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习成绩、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找工作还是主要靠父母的社会关系,甚至认为金钱万能,只要给单位领导送礼便可以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岗位。还有些学生之所以选择考公务员、进大中型国企,不是出于做公仆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追求舒适轻松、高高在上的工作环境,甚至还想追求腐败的灰色收入。因此,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出于利己主义导致的负外部性;二是病态择业观。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分析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对其研究不得不追溯其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而三者的问题滋生了大学生的利己主义和病态择业观。
(一)家庭环境
1 独生子女、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国的父母普遍重视教育,望子成龙,特别是现在只有—个孩子,因此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没有吃过苦,一直过着舒适轻松的物质生活;同时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被孩子看着眼里,认为这就是人生追求的方向,学习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是为了多挣钱,多挣钱是为了过上舒适轻松的个人生活。其中部分条件好的家庭,更是起到无声榜样的作用,看到父母坐享高位,前呼后拥,逢年过节下属、关系单位上门送礼等等物质现象,这都成为大学生们潜意识的追求目标。
2 部分父母不健康的观点。部分父母自身具有不健康的价值判断,这些思想自觉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导致大学生择业时出现病态的职业价值观,诸如有些家长告诉学生,上大学就是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后都能用得上;辛辛苦苦干,不如掌权和经商;当官不贪是傻瓜;上大学要完成三项任务,当学生干部、入党、找个女朋友;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一定要争,并且可以使用非常手段;凡是和自己没关系的,站一边,漠不关心等等。这些不健康的价值判断一旦成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但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选择职业,而且可能为社会产生几个蛀虫,滋长不良风气。
(二)学校环境
1 大学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理念落后陈旧。相比国外职业价值观教育,我国目前教育理念落后陈旧。首先表现在用什么引导学生建立职业价值观。以美国为例,每年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出版《职业介绍与选择》丛书,不单单介绍各行业、工作岗位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强化选择的引导性。其次表现在教育体系方面。西方普遍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德国、瑞典为例,在幼儿园时期,职业教育就引入教育内容,而我国基本上是到大学才开始正式考虑职业选择问题,缺乏职业价值观建设体系的认知。
2 大学目前严重缺乏成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载体。当前职业价值观教育普遍体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上,而这门课重就业实务技巧训练,轻价值观思想引导。而思想政治课又大而化之,课本没有具体探讨职业价值观建设这方面的内容,不能系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 学校价值观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基础,老师讲,学生听,考试测验等方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包括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这种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影响非常渺小,无法在学生心里形成对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更无法成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职业价值观。
(三)社会环境
1 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带来冲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起来,市场经济鼓励利己主义,这对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利他主义精神的传统价值观形成冲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充斥着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有“我是一块砖,祖国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雷锋式选择了,而转向以满足自我为主的价值标准。
2 西方价值观影响。在崇拜羡慕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西方精神思想也在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中国大学生。推崇个人主义的萨特、尼采哲学;强调实用主义的杜威、詹姆士哲学踏进校园。然而更普遍的。则是弥漫在大学校园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借贷消费,一些学生过着借贷消费、盲目攀比的生活,这也构成了以追求物欲为目的的职业价值观形成的温床。
3 社会负面新闻的影响。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信息惊人的传播速度让人叹服。在校的大学生虽然很少能真正接触社会,但是通过网络,他们能及时了解到社会的最新动向。有很多社会的阴暗面被大学生所熟知并能津津乐道。面对一些腐败的问题,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认为这就是未来他们生活工作的真实环境。在他们的职业价值观里。很多社会上的不良做法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为大学生提供了错误的导向。
三、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对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一)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客
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弘扬利他主义与职业平等观为内容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弘扬利他主义价值观应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紧密相连,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应该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理想,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的价值观。也只有在这样的价值指导下选择工作,一个大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其工作才更有意义。
树立职业平等观,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事业都是为社会、为祖国创造利益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其本质都是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建设事业。正如没有大角色、小角色,只有大演员和小演员一样,职业不分贵贱,分贵贱的是不同态度的人。
(二)对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高校作为教育学生的园地,应当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效果。
1 以课堂为阵地,加强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思想引导。在政治思想課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选择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利他主义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改变以往重实务轻思想的教学思路,增加职业价值观部分的授课内容与学时。
2 强化职业指导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一对一的交流。高校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工作。从大一人校时开始,在职业兴趣测评时,即由辅导员或班主任了解掌握学生对职业选择的认知,建立相关档案,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工作。
3 引进社会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需要和行业变化。职业价值观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国情和行业变化基础之上。因此,高校应主动引入社会资源,通过定期举办国情讲座,邀请行业协会、企业家作专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奔向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自己组织力量调研,整理相关资料,定期发布。
4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学生自己也是教育的主体,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广泛开展以弘扬正确职业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诸如辩论赛、模拟招聘会、文艺小品、dv大赛等,使学生在休息、娱乐中接受职业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强,易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9(24)
2,殷雷,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现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92(6)
3,黄丽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理念探析,吉林大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孙云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招生就业部副部长辽宁大连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