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相关技术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技术了,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因其综合施工性能优越而在许多的建筑工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在诸多优点的背后,混凝土还有一个致命缺点—抗裂性差,这个缺点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是我们相关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混凝土技术问题。本文就结合施工经验来简要谈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抗裂性;产生原因;防治对策
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其混凝土强度高、施工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施工实地,俨然成为今天建筑工程行业的老大哥了。但是裂缝的出现一直是混凝土工程不可避免而又危害甚大的问题,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重点课题。只有分析找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从结构组成上来分析,混凝土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构成的,而是混合材料,主要包括有砂石、水分、固定气体和一些添加剂。这就导致混凝土内部构造较脆,分子排列不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候、湿度、压力和内部因素如水泥膨胀造成的应力影响而发生形变。一旦这种形变超出了混凝土水泥自身的承压范围就会对混凝土造成拉伸或弯曲作用力,使其表面产生细小裂缝;如果不及时对这些细小裂缝进行填补处理,在工程后期就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扩大、相连,最终形成较大的可见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甚至造成毁灭性后果。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除了上述自身物理作用因素和外界自然环境因素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设计人员参照标准有误致使方案中混凝土用量和配比有错;施工人员不按照规定要求的施工方法进行规范化施工;混凝土后期养护维修工作不到位;建筑物受到水土沉降的作用;混凝土成型后运输和储藏方式不当、地点不对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所以要求我们相关工程人员从混凝土工程设计到建筑物整体投入使用这之间每一个环节都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才能全面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良好。
二、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有效对策
(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与配比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抗裂性主要是由其原材料来决定。只有控制对了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配比,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部件整体抗裂性能。作为最有效的裂缝防治措施,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配比的控制工作要全程狠抓,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工程实地情况选用最适合施工当地的原材料,同时对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准许进入施工现场,要求退换,绝不姑息;在混凝土原材料配比阶段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不能有任何马虎,对于一些小细节更是重点关注,对每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都要进行性能测试和过秤检查,加强原材料重量控制,争取混凝土配比做到科学无误,不会有任何裂缝的出现。这样一来,从源头上保证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就会为后期混凝土养护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混凝土强度设计。在混凝土原材料确认无误以后,其强度设计环节也是防止裂缝产生的有效环节之一。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抗裂性,而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也与抗裂性有着间接影响关系。所以在混凝土强度设计阶段尽量要设计出高强度的混凝土来提高它的综合抗裂性。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应同时满足抗裂性良好和抗拉强度高两大特点。通常我们在实际施工中多使用到强度型号为C20的混凝土,这种类型的混凝土很好地满足了施工成本控制和建筑抗裂性要求,对工程整体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裂缝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在设计和配比过程之后就要进行浇筑了,就裂缝控制而言,这个阶段最为关键,因为人为、自然以及混凝土内部反应能多种因素能够共同作用导致裂缝产生,所以我们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将混凝土浇筑在垫层的薄板面上,会因为该平面的地基水平位移或垂直沉降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危害性大、防治难度高,所以要完全避免裂缝产生只能从其浇筑平面着手,在平面堆石体达到施工要求预期的沉降量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在浇筑过程中,还要保证填筑材料的密度和种类,要完全符合施工设计标准才行,同时垫层面的要相对平整,以达到施工要求规定为最适宜平整度。
(四)混凝土施工时期的选择。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候、湿度的影响较多,这就对混凝土施工的时间段选择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如何合理选择施工时期以使得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最小,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
自然因素对混凝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中水分的流通来实现。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水分较往常时候更易散失,在未达到初凝时间就已经过量失水,致使混凝土凝结过早,没有达到指定的强度;同时失水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收缩,产生拉应力,因而出现裂缝。水分的流失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内部成因,而环境因素又是造成水分流失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有效减少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水分流失,我们通常选择在春秋季节进行施工,即使必须要在冬夏进行施工也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措施将湿度和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达到增强混凝土抗裂性的根本目标。
(五)混凝土运输、储藏时的注意事项。针对混凝土在搬运储藏中因物理碰撞导致的裂缝产生,我们就要从其运输和储藏阶段着手。首先,减少混凝土搬运次数和事件,用最合适的方法将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就进入仓库储藏,不会因暴露在外界环境过久而造成不必要的裂缝产生。然后,在仓库储藏阶段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工序,从而使得混凝土充分密实,紧贴垫层,尽量控制不会有空隙出现,减少裂缝产生的机会。最后,要对入库混凝土时刻检查以确保不会有初凝现象的出现,杜绝一切裂缝隐患。
(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已成型的混凝土面板实施全面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好的养护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大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至预定值,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几率。根据实际施工数据显示,经过细致养护的混凝土面板强度是经过粗略养护混凝土面板强度的两倍,前者的使用寿命也远远超过后者,这一点充分证明了养护工作对混凝土的重要性。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工程养护人员还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或者受到雨水的浇淋和阳光的直射。将混凝土养护工作做到完善,不仅能增强其强度,还能减少裂缝产生,具有非常显著的抗裂性效果。
三、结语
上述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了混凝土裂缝的几个成因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也许还有没涉及到的内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只有我们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管人员积极配合做好各方面防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良好,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建筑施工相关工作经验撰寫而成,旨在为广大同行业工作者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一点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高友良,贺候平,赵燕莉.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
[2]夏锦红,黄家骏,姚小军.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控措施[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周志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4.
[4]王建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 .
[5]范洁群,康明.预拌混凝土塑性抗裂性能试验及评价[J].浙江建筑,2013.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抗裂性;产生原因;防治对策
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其混凝土强度高、施工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施工实地,俨然成为今天建筑工程行业的老大哥了。但是裂缝的出现一直是混凝土工程不可避免而又危害甚大的问题,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重点课题。只有分析找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从结构组成上来分析,混凝土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构成的,而是混合材料,主要包括有砂石、水分、固定气体和一些添加剂。这就导致混凝土内部构造较脆,分子排列不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候、湿度、压力和内部因素如水泥膨胀造成的应力影响而发生形变。一旦这种形变超出了混凝土水泥自身的承压范围就会对混凝土造成拉伸或弯曲作用力,使其表面产生细小裂缝;如果不及时对这些细小裂缝进行填补处理,在工程后期就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扩大、相连,最终形成较大的可见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甚至造成毁灭性后果。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除了上述自身物理作用因素和外界自然环境因素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设计人员参照标准有误致使方案中混凝土用量和配比有错;施工人员不按照规定要求的施工方法进行规范化施工;混凝土后期养护维修工作不到位;建筑物受到水土沉降的作用;混凝土成型后运输和储藏方式不当、地点不对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所以要求我们相关工程人员从混凝土工程设计到建筑物整体投入使用这之间每一个环节都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才能全面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良好。
二、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有效对策
(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与配比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抗裂性主要是由其原材料来决定。只有控制对了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配比,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部件整体抗裂性能。作为最有效的裂缝防治措施,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配比的控制工作要全程狠抓,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工程实地情况选用最适合施工当地的原材料,同时对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准许进入施工现场,要求退换,绝不姑息;在混凝土原材料配比阶段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不能有任何马虎,对于一些小细节更是重点关注,对每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都要进行性能测试和过秤检查,加强原材料重量控制,争取混凝土配比做到科学无误,不会有任何裂缝的出现。这样一来,从源头上保证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就会为后期混凝土养护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最终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混凝土强度设计。在混凝土原材料确认无误以后,其强度设计环节也是防止裂缝产生的有效环节之一。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抗裂性,而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也与抗裂性有着间接影响关系。所以在混凝土强度设计阶段尽量要设计出高强度的混凝土来提高它的综合抗裂性。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应同时满足抗裂性良好和抗拉强度高两大特点。通常我们在实际施工中多使用到强度型号为C20的混凝土,这种类型的混凝土很好地满足了施工成本控制和建筑抗裂性要求,对工程整体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保障作用。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裂缝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在设计和配比过程之后就要进行浇筑了,就裂缝控制而言,这个阶段最为关键,因为人为、自然以及混凝土内部反应能多种因素能够共同作用导致裂缝产生,所以我们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将混凝土浇筑在垫层的薄板面上,会因为该平面的地基水平位移或垂直沉降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危害性大、防治难度高,所以要完全避免裂缝产生只能从其浇筑平面着手,在平面堆石体达到施工要求预期的沉降量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在浇筑过程中,还要保证填筑材料的密度和种类,要完全符合施工设计标准才行,同时垫层面的要相对平整,以达到施工要求规定为最适宜平整度。
(四)混凝土施工时期的选择。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候、湿度的影响较多,这就对混凝土施工的时间段选择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如何合理选择施工时期以使得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最小,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
自然因素对混凝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中水分的流通来实现。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水分较往常时候更易散失,在未达到初凝时间就已经过量失水,致使混凝土凝结过早,没有达到指定的强度;同时失水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收缩,产生拉应力,因而出现裂缝。水分的流失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内部成因,而环境因素又是造成水分流失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有效减少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水分流失,我们通常选择在春秋季节进行施工,即使必须要在冬夏进行施工也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措施将湿度和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达到增强混凝土抗裂性的根本目标。
(五)混凝土运输、储藏时的注意事项。针对混凝土在搬运储藏中因物理碰撞导致的裂缝产生,我们就要从其运输和储藏阶段着手。首先,减少混凝土搬运次数和事件,用最合适的方法将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就进入仓库储藏,不会因暴露在外界环境过久而造成不必要的裂缝产生。然后,在仓库储藏阶段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工序,从而使得混凝土充分密实,紧贴垫层,尽量控制不会有空隙出现,减少裂缝产生的机会。最后,要对入库混凝土时刻检查以确保不会有初凝现象的出现,杜绝一切裂缝隐患。
(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已成型的混凝土面板实施全面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好的养护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大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至预定值,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几率。根据实际施工数据显示,经过细致养护的混凝土面板强度是经过粗略养护混凝土面板强度的两倍,前者的使用寿命也远远超过后者,这一点充分证明了养护工作对混凝土的重要性。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工程养护人员还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或者受到雨水的浇淋和阳光的直射。将混凝土养护工作做到完善,不仅能增强其强度,还能减少裂缝产生,具有非常显著的抗裂性效果。
三、结语
上述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了混凝土裂缝的几个成因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也许还有没涉及到的内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只有我们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管人员积极配合做好各方面防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良好,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建筑施工相关工作经验撰寫而成,旨在为广大同行业工作者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一点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高友良,贺候平,赵燕莉.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
[2]夏锦红,黄家骏,姚小军.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控措施[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周志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4.
[4]王建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 .
[5]范洁群,康明.预拌混凝土塑性抗裂性能试验及评价[J].浙江建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