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进行知识巩固非常重要的方法,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但复习的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复习课教学应该区别于新授课、练习课,关键在于要上出“复习味”。
《文化生活》模块是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所没有的,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而且“文化”走进基础教育课堂,这是第一次。对这一部分的复习,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理一理、通一通、议一议”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多种互动因素,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书互动等方式,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理一理
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或某一块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横成行,竖成线”。在阶段的复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帮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理成“一个纲”,使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是“润滑剂”的作用,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指导。经过这样基础知识的复习,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也是很有成效的,是建好“高楼大厦”的第一步。例如:
1.学习《文化生活》教材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标实际上已给出了两句很有概括作用的话,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既是本单元的逻辑主线,也体现了“知、情、意”三大系统的共同目标,将文化的横向传播和文化的纵向继承以及在传播与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创新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知识树。
2.学习《文化生活》教材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基本构架从内在联系看实际就两个部分,即“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建议复习时对内容结构进行重新组织,利用学生已学过、有基本印象的基础,将知识点和考点重新编排,以基础性、识记性为主展开。
二、通一通
通过“变一变、加一加、改一改”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我觉得有时候复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复习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
1.学习《文化生活》教材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本单元是将前两单元的基础知识和中华民族实际的结合,所以,在复习策略上要侧重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需要识记的基础知识点,更要主动地发现和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有关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学习《文化生活》教材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则应深刻去把握传播、继承和创新几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面对这些问题要关注百变不离其宗的命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揣摩、把握命题意义和命题人意图,真正做到理解知识点,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现象,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三、议一议
“议一议”即是学生小组对某一个论题或问题进行评析和议论。学生自由组合一般3至5人左右为宜,对教师布置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在小群体中进行分析和议论。由于学生处于一个群体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短之处,故在一个群体里大家可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对试题来讲,学生可以一起评议命题者的意图、解答的思路、所需运用的知识、答案的组织以及易犯的错误等。如果是主观题,学生们在议论中还可以理出答案的要点;对时事分析题,学生可以共同查阅资料,理清被评议的对象与课本有关知识的联系,评议分析的思路和基本的方法,并理出分析的要点。
案例:
出示材料:感动中国2008年度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是与中国人在这一年经历的大悲大喜以及在大悲大喜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坚韧、勇敢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
问题设计:
(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属于文化的哪一方面内容?这一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2)根据下面几段颁奖词写出2008年中国人经历的大悲大喜的事件各一件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核心。
颁奖词一: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颁奖词二: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颁奖词三: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3)联系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以获奖者“中国人”的名义,从弘扬民族精神角度续写一段获奖感言。
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地发挥教学中的互动因素,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文化生活》模块是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所没有的,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而且“文化”走进基础教育课堂,这是第一次。对这一部分的复习,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理一理、通一通、议一议”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多种互动因素,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书互动等方式,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理一理
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或某一块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横成行,竖成线”。在阶段的复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帮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理成“一个纲”,使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是“润滑剂”的作用,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指导。经过这样基础知识的复习,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也是很有成效的,是建好“高楼大厦”的第一步。例如:
1.学习《文化生活》教材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标实际上已给出了两句很有概括作用的话,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既是本单元的逻辑主线,也体现了“知、情、意”三大系统的共同目标,将文化的横向传播和文化的纵向继承以及在传播与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创新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知识树。
2.学习《文化生活》教材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基本构架从内在联系看实际就两个部分,即“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建议复习时对内容结构进行重新组织,利用学生已学过、有基本印象的基础,将知识点和考点重新编排,以基础性、识记性为主展开。
二、通一通
通过“变一变、加一加、改一改”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我觉得有时候复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复习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
1.学习《文化生活》教材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本单元是将前两单元的基础知识和中华民族实际的结合,所以,在复习策略上要侧重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需要识记的基础知识点,更要主动地发现和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有关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学习《文化生活》教材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则应深刻去把握传播、继承和创新几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面对这些问题要关注百变不离其宗的命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揣摩、把握命题意义和命题人意图,真正做到理解知识点,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现象,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三、议一议
“议一议”即是学生小组对某一个论题或问题进行评析和议论。学生自由组合一般3至5人左右为宜,对教师布置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在小群体中进行分析和议论。由于学生处于一个群体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短之处,故在一个群体里大家可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对试题来讲,学生可以一起评议命题者的意图、解答的思路、所需运用的知识、答案的组织以及易犯的错误等。如果是主观题,学生们在议论中还可以理出答案的要点;对时事分析题,学生可以共同查阅资料,理清被评议的对象与课本有关知识的联系,评议分析的思路和基本的方法,并理出分析的要点。
案例:
出示材料:感动中国2008年度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是与中国人在这一年经历的大悲大喜以及在大悲大喜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坚韧、勇敢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
问题设计:
(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属于文化的哪一方面内容?这一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2)根据下面几段颁奖词写出2008年中国人经历的大悲大喜的事件各一件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核心。
颁奖词一: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颁奖词二: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颁奖词三: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3)联系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以获奖者“中国人”的名义,从弘扬民族精神角度续写一段获奖感言。
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地发挥教学中的互动因素,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