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现象:
  班上有一位名叫刘雨轩的男生,是一名典型的双差生。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自束能力较差。经常借故逃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以上种种的原因导致该生在学习上经常与各门功课的老师产生摩擦,而该生对于老师的教导、谈心等教育措施始终保持着淡漠的态度,平时沉默寡言,课上无声无息,对于老师的建议不反驳也不接受,也没有改进,基本处于被老师放弃的阶段。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除了该生明显厌学的现象外,但还有下面的特征表现得比较突出,如:虽然不喜欢说话,但还是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重视,对于老师的关心还是有所体会,只是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由于自我的约束能力差,因此导致长时间的行为习惯不良,无法完成自我心态与行为方式上的调整;由于长期处于落后位置,所作努力对于自己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也让该生对自己的转变失去持续的动力;而老师对于该生的反映批评多过表扬的做法,也让该生对于老师始终保持一种敌对的态度,从而对教育、对学校有较高的逆反情绪。
  采取措施:
  有位家长对不安分的儿子说:“我小时候家里孩子多,你爷爷奶奶忙,谁管我啊,我能走到今天,不就是靠自觉吗。现在我们就你一个孩子,所有的关心都给你,你却一点不懂得努力,你怎么就那么不自觉呢?”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正是因为你小时候没人管,才学会了自觉;你儿子不自觉,恰是因为他太“有人管”了。该他自己想的和感受的,父母和老师都替他做了,他哪里有机会学习自我管理呢?
  其实在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管得少,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尤其是对于那些我们所谓的“问题学生”,尤其是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和时间,没事找来谈谈话,有事就要叫家长,如此“关注”的结果,往往对于孩子的自我成熟和发展却起着恰恰相反的作用,这时,“无为”可能是更有效的手段。
  1.交流自然化
  办公室交流,属于非常正式的谈话,很多学生在被老师叫的过程中就马上建立起了自己的“防卫意识”,尤其是经常性被老师教育的学生,这种意识尤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后续的教育工作其实是很难开展的。因此,在和金志超的交流中,怕他产生逆反情绪,我都尽可能的避免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单独谈话的模式。一般来说,我会很随意的在出操的路上,去饭厅的路上或者在回家途中很随意的和他聊一聊,所聊的内容也是生活中的琐事较多,涉及学校学习等行为习惯的较少,一般占5%所有。这样的谈话方式,很快获得了该生的认同,也和老师有了进一步的感情交流,从而才能达到后续的教育结果。
  2.教学轻松化
  课堂上,金志超看起来又在睡觉了。是叫他站起来,还是大骂一顿呢?毫无疑问,两种方式对于他来说,都是无关痛痒的(已经站习惯、骂皮实了),但是却会进一步将该生推至老师的对立面。于是,我经常性的做法是拍拍他的肩膀,站在他旁边讲课5分钟,这样,在老师轻松的提点中,他还是能认识到老师的要求的,基本也能坐好,开始记笔记,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几次下来,学生的逆反情绪少了,对老师的要求也清晰了,课上表现逐渐都有所改善。
  3.任务明确化
  不要给孩子扣帽子,怕就怕在“我就是差生”在孩子心理生根。但是,如何能扭转这种局面在于我们对于“后进生”的要求要明确化。作业没有完成,那就解决作业没有完成的问题,不要在此基础上扩大化,涉及面越广,教育越难达到目的。对于金志超,我们的任务简单明确之后,我发现,他完成的质量也在逐渐提高,从而自己也能收获一定的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有了逐步的提高。
  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真的无为,而是在教育中以学生的发展和天性的理念为前提,给与孩子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空间。整天揪着孩子耳提面命的老师,一定不会是孩子喜欢的老师。只有权威才有资格对别人进行不间断的指令和监视。而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眼前整天矗立一个权威。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案例反思:
  这位同学的现象,存在于很多学校、很多班级里。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而是应当正确地面对它,首先要承认问题的客观存在,然后是思考它,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因此生活中家长不能用“管”来约束这份天性。同时儿童不是一块石头,成人想怎么雕刻就怎么刻。假如一定要把老师比喻为一个雕刻师,那教育这种雕刻所留下的痕迹则是雕刻与被雕刻双方互动形成的。作为雕刻者的老师如果看不到这种互动性,漠视儿童的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儿童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或一堆碎料——看不到这种互动性,就谈不上尊重儿童。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无为而治”虽然不是积极进取的管理方法,但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形成浑然天成的向心力、各在其位的秩序感、井然有序的分工协作意识,使教育工作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绩效。因此,在教育中,“无为而治”也许将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防渗墙是水利水电围堰截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本文根据作者的工程经验,介绍了蜀河水电站左岸二期围堰截流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与施工原则,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梅毒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对皮肤性病科门诊687例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7例梅毒中,Ⅰ、Ⅱ期梅毒分别占63.1%
我国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已经有多年了,校本培训本应是最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实不尽然。观我校多年的校本培训,基本是一个学期请一位专家上上课、讲讲座;承办几次教育局的教研活动,内容就是大家上上课,简单地说一说就结束了;各学科教研组简单就每位老师的教研课说一说。整体来看,教师几乎没有多大进步,课还是那个课,师还是那个师,生还是那个生。  一、写作意识的缺乏  当下的老师像学生一样害怕写作,老师说自己太
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把音乐作为自己的好朋友,能主动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这是音乐教师肩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并在实践中给予他们丰富启迪的使命。如何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使音乐变成学生的好朋友,并且让他们能主动去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参与音乐活动,是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断思考、探究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  创设语言情境。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
乳牙牙髓病、尖周病、牙髓坏死等是导致乳牙早失的主要原因,乳牙早失进而导致牙颌畸形.因此,对乳牙的牙髓病、尖周病、牙髓坏死等应进行积极主动的治疗.根管治疗是保存乳牙,
目的评估竞争PCR这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用竞争PCR和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对同一组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了定量检测.竞争PCR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过程中竞争子和目的乙肝
目前很多学校只重视藏、数、语科目,几乎老师很少上正规的科学课,有的只讲理论知识,没有课堂实验,没有操作,没有过程,学生对科学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其实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在,时时在。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启蒙式的学科,小学科学教学将宗旨放置在了学科素养的培养之上,而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核心在于探究性,是为了学生兴趣爱好、实际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培养而存在的。因此,作为启蒙式教学的小
一、把握授课节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一节课内学习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至第20分钟,在这段最佳时间里,学生接受能力最快,记忆效果最好。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合理使用课堂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实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文字的积累。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中就抓住描写白求恩大夫抢救伤员时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感受到白求恩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