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堡到城市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u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为什么选择这两篇“学习故事”?因为它们都生动展现了真实的儿童游戏和学习所具备的连续性和复杂性,其发展线索常常让人意想不到。
  第一篇《从城堡到城市》中,当老师判断孩子们要继续搭出更多花样、更高难度的城堡时,孩子们却玩起了表演游戏,城堡似乎只是个背景;当老师想继续支持表演游戏,提高表演水平时,孩子们却搭起了更复杂的城市。
  两次意想不到的背后,我们读出了张雪老师对儿童游戏需要的理解和尊重,没有武断地从成人角度判断儿童自发生成的游戏的价值。在想不到时,能先忍住“收”的冲动,继续仔细观察,敏锐地感知孩子们的真实兴趣、意图,再不断试探教师的引导、支持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所以,当孩子们问‘老师,你见过城堡吗”,张老师能马上做出反应:“我看到孩子们对城堡的强烈兴趣。”而且,这是一篇注意、识别、回应一群孩子的学习故事,对于大班额的中国幼儿园而言,这样的写法更切合实际。
  第二篇《火箭男孩——轩的故事》中,刘婷老师和尹秋红老师写这个故事时,心里一定是满满装着轩的。否则,文字里听不到孩子那清脆的声音。而且,意识到轩在学习,老师也开始自觉学习,更新知识,在写学习故事、发现孩子的“哇时刻”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哇时刻”。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两篇文章的不同写法:第一篇,准确地说,是基于学习故事梳理而成的活动案例,但因为每一个小段落里依然保留着注意、识别、回应的三大基本环节,所以我还愿意称之为“学习故事”。
  第二篇主要针对一个孩子,保留了给孩子读学习故事时使用的第二人称,非但没有破坏故事的流畅性,反而读来更加感人。想来,当我们想着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来写学习故事,再朴素的语言也最动人。
  时间:2014年10月~12月
  地点:中一班
  开学初,几个女孩在玩小魔仙游戏中萌发了给公主搭城堡的想法,从美工区找来破旧的纸盒、纸箱、露露罐,开始在建筑区忙碌起来。思佳说:“老师,这个‘城堡’有许多屋子,里面住着公主和她的朋友。”我不明白地上的大纸板和三个盒子干什么用,梦涵和丹潆解释:“这个是大草坪和游泳池,我们要在草坪上表演。”孩子们果真戴着头饰,拿着小道具,在“草坪”上唱歌、跳舞。她们似乎对“城堡”感兴趣,我决心继续观察。
  好奇与发现:老师,你见过城堡吗
  “老师,你见过城堡吗?”几个孩子问我。我也没见过,就启发他们把自己说的城堡画下来。梦涵边画边说:“城堡就是国王、王后、公主、王子住的地方。”昕昕画完了说:“城堡有墙,有屋子,超级大!”芮滢指着自己的画说:“城堡很高,有很多窗户。”
  随后,老师帮助孩子们从网上查到很多城堡的图片,贴在墙上。孩子们都围过来看,画了出来,还给我讲新发现。“城堡有墙,还有大门。”“我看到城堡有三角形的顶,和我画的一样,也是三角形的。”“老师,我也发现了,还有半圆形、梯形和长方形的房顶的,都不一样。”
  看到孩子们画的城堡,我看到了他们对城堡的最初经验:知道什么样的人住在城堡里;知道城堡的外形,有高墙、窗户;还知道城堡比其他的建筑物要大。我想孩子们肯定听过城堡的故事,看过有关的动画片吧。
  当孩子们问“老师,你见过城堡吗”,我看到孩子们对城堡的强烈兴趣。
  孩子们敢于表达,还能用图画记录自己的想法。通过观察、对比,他们发现了城堡的异同,自己总结、归纳。
  也许,我可以再为他们准备更多材料,支持他们搭建属于自己的城堡。孩子们的城堡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真想快点看到。
  尝试与探索:我们用什么搭城堡
  开始搭城堡喽!孩子们快乐地忙起来,在屋里搭,去户外搭,大积木、小积木、纸盒、纸箱、露露罐、奶粉桶全都用上了,不同材料、不同样子的城堡出来啦,还出现了“游乐场”和“城堡的大门”。
  看到孩子们搭的这些“城堡”,我很佩服他们将材料都用上了,还摆弄、垒高、组合出不同造型。他们那么开心,我想他们一定很喜欢自己的作品吧。我看到他们敢于大胆尝试各种材料,喜欢探索不同玩法,有想象力,并乐在其中。
  我会继续观察孩子们搭城堡。也许,我们可以一起琢磨:城堡怎么样才能更坚固、更整齐呢?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找我,我会很乐意帮助他们。
  分享与总结:城堡是怎样搭建的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的城堡变得有些不一样,搭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我问“城堡用了什么形状的积木、怎么搭的”,尚尚说:“我的城堡两边用的都是长条形状积木。”东泽介绍:“我先搭中间,再搭两边,上面两边都用的是三角形,下面两边用的都是长方形积木,还有露露罐。”我追问:“两边各有几个露露罐?”东泽马上回答:“有三个。”
  孩子们还跟我介绍:“老师,这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想的,一起完成的,前面是大门,后面是城堡,和照片上的一样吧。”孩子们搭的和照片上的城堡越来越像,说明他们会用材料立体地表征出平面的图片。这也是飞跃啊!
  “老师,快看,我们的城堡大门多酷,两边都是一样的!”孩子们也慢慢学到了一些方法,将城堡变漂亮,比如对称——两边的形状要一样,数量也要一样。我告诉他们,这个好方法有个好听的名字——对称。
  “这是我们站在小椅子上搭得很高的城堡哟。”孩子们还使用了我都没想到的新材料——小椅子。每个城堡都越来越坚固,既有自己的规律,又各不相同。
  我也发现,原来搭建要用到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孩子们用数学的语言精确地描述材料的形状和数量、空间方位,说明他们肯定是真的懂这些数学概念了。
  他们还用多种方式初步感知了物体的结构,拼搭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懂得了生活中的对称。甚至,收拾材料时,还自觉按形状进行分类,如把各种正方形的纸盒放在一起、把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一起等。
  搭建中,他们一直在挑战自己,创造与众不同、与过去不同的城堡,逐渐学会了不怕困难,和同伴合作、友好相处。   孩子们的搭建方法越来越多了,我鼓励他们将好方法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听,让更多人也来建筑区玩!接下来,他们的城堡会是什么样子呢?
  游戏和创编:城堡里会发生哪些故事
  事实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跟搭建无关。城堡搭好了,孩子们开始在里面过上美美的“小日子”。
  一块塑料布被孩子们当成了“草地”,纸箱子成了“小椅子”,露露罐成了“饮料”。孩子们开始在城堡外野餐。“谁来吃我们的烧烤,真美味呀!”女孩们还用纸箱、纸盒搭建出一架能真滑的滑梯。好神奇!
  接下来,男孩们玩起了僵尸的游戏,头戴酸奶盒,学僵尸走路。女孩们扮起了魔仙,连我也加入进来,“小魔仙大战僵尸”的游戏热闹地开始了。我和孩子们共同创编了剧本,拿道具,一起表演,真有意思。
  孩子们用身边的各种物品,在城堡里玩有意思的游戏。我想,这些游戏都有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影子吧。
  孩子们大胆使用材料,生成表演游戏,甚至与同伴、老师合作创编剧本,承担角色,积极投入表演,自由、自主,情绪愉快。在游戏中,孩子们有了很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倾听他人意见、互相学习,促进了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魔仙和僵尸的游戏还会继续吗?我要继续给材料,给机会,期待他们接下来的精彩表演。
  生活与经验:好大的城市
  但接下来发生的又跟表演无关。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不搭城堡了,医院、图书大厦、喷泉、游乐场、火车站、幼儿园、家等出现了。这不就是我们的城市啊!
  “我用魔尺做出了天桥,小人就能在上面走了。”“我们还制作了行人和各种交通标记,小人还能站起来哟。”
  看到孩子们搭建出来的城市,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对城市的各种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孩子们经常看到、去过的地方。孩子们还知道城市里要有天桥,想到最简单的办法——用魔尺变天桥;知道城市里的马路上有交通标志和行人,于是就动脑筋制作标记,还尝试怎样让行人站起来的方法。
  也许,我们之前的表演游戏反而引起了孩子们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之前的搭建游戏更是提高了他们的表征水平。他们对现实生活有着更大的热情和更丰富的经验。这一切让孩子们开始更熟练、高效地搭建自己生活的城市。
  他们的经验包括对城市生活的兴趣,对周围建筑物的特征、功能的认知,使用图画、符号进行简单记录的科学记录能力,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的动手操作能力。
  城市里还有哪些建筑物?它们会有什么样的标记呢?我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图片和材料,大家一起来制作。关于城市,还有很多的话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下一步,孩子们的城市里还会有什么呢?
  生活与再现:城市里的人
  有一天,我们讨论起住在城市里的人。
  师:“城市里还有什么呢?”
  幼:“老师,人是住在城市里的。”
  师:“城市里都有哪些人呢?”
  幼:“有警察、工人、厨师、老师”
  幼:“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于是,我们一起画各种社会角色、家庭成员……
  从孩子们画的人物里,我发现,孩子们对职业、家庭成员有一定的认识和想法,并能用笔画出来。
  因为要画的是属于自己城市的人,孩子们赋予画以自己的意义,兴趣更浓了,对人物主要特征的表现也更生动,对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表达也更大胆。
  城市里还有许多不同的人呢,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做什么工作的?孩子们都了解吗?我们可以一起从书中和网上找答案吧。
  我们一起来寻找吧,我们的城市故事还在继续,也许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意想不到……
其他文献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位于高校林立、人文气息浓郁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核心地带,西临风景怡人的独墅湖,毗邻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等中外名
《三国演义》的语言半文半白,叙述风格十分简练,细节描写处惜墨如金,颇有史书的味道,但总能通过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和生动细致的描写勾勒,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