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对无公害、安全动物产品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体现了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因素以及动物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措施,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治;影响因素;问题;措施
一、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因素
1、动物疫病防治中疫苗的因素。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使用的专用疫苗,应该是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含量以及使用安全质量能得到保证的生物药品。但在实际动物疫病防治中使用的部分疫苗,对畜牧的健康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如对猪、牛、羊注射了口蹄疫疫苗后,引起猪、牛、羊流产,以及胎儿发育畸形,母体少奶或干奶。这些因注射疫苗带来的对畜牧不良作用,造成了严重的防治工作负面宣传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群众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拒绝动物疫病防治中的疫苗注射,让本就不高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普及率降得更低。部分农户的畜牧饲养规模小,数量也不多,因为疫苗包装剂量的普遍过大,所以同种包装内的疫苗自然不能完全注射,加之要注射的疫苗种类也多,注射疫苗所产生的费用本就不便宜,还因使用剩余产生的浪费引起了经济损失,这也是村民不接受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2、动物疫病防治宣传的因素。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力度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但宣传力仍不够,宣传方式和范围薄弱,加上一些地区村民的落后思想,使得这些村民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不能正确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如突发死亡的家禽,基本上处理方式是就地掩埋或者丢弃水渠任其腐烂,更有甚者直接食用或者流入市場。这些错误的关于动物疫病的处理措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仅阻碍了防治工作的展开,对人类健康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3、动物疫病防治中的内在因素。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中表明,政府部门对防治工作应坚持保密度,业务部门则要保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动物医护人员既要坚持保密度,又要确保质量,在实施的行为上不易实施。干部与医疗人员还有畜牧养殖农户间的关系也因此难以协调,从而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因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量较大,工作环境也较艰苦,加上部分畜牧养殖户的漠视甚至抵触态度,使得动物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过大,人员从身体和精神上都非常疲惫,还有村级防疫员的薪酬过低,导致了岗位人员的流失而新人员得不到补充,也对防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动物防疫工作要求操作严格,设备先进,所花费用比较大,但因费用县政府无补贴,乡站上无法全力支付,开展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的经费不足,也制约了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由于在对畜牧开展检疫工作中,检疫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对检疫制度督查力度的疏忽,使得群众忽视了动物疫情防治工作中这一项检疫工作,也为动物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二、动物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1)重发展轻保护或重养轻防。受“以发展为本”政策的影响,畜牧业一直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更是无法摆脱单纯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尴尬境地,这种传统认识导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禽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养殖产业的排泄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对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片面理解,促使各种非法增肥促长方法不断翻新,激素、重金属及抗生素的滥用,对畜产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这些污染对人类、其他生物及畜禽自身的危害越来越突出。(3)重疫苗接种轻生物安全措施。错误地认为只要免疫工作做好了,动物防疫就到位了,将防疫等同于免疫接种,对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外界环境中病源广泛存在,大大增加了健康畜禽感染的机会。
2、饲养管理问题。(1)圈舍条件和饲养环境差。农村饲养动物的环境和圈舍大都利用其他废弃房屋改造而成,因而通风、光照、透气、保暖性能差,天气变化时,易造成感冒、腹泻等疾病的流行。(2)不同年龄和用途的动物同舍。不分动物生长时期和饲养用途,将不同的动物放到同一个养殖场,这是目前相当普遍的饲养方式,不少中小型养殖场(户)甚至将不同年龄、不同用途畜禽混饲于一舍,无法做到全进全出,导致幼龄动物难以得到保护,疫情无法控制。(3)散养和不规范的小区养殖普遍存在。分散饲养的方式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缺乏必要的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发生疫病后,隔离封锁十分困难,极易造成疫病扩散和蔓延。
此外还存在流通的问题,比如交易、加工场(点)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活畜调运使得交通线沿途已成为疫病的主发区之一等问题。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措施
1、树立“三个理念”。(1)树立公共卫生体系理念。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理论包括动物防疫和人的卫生两个方面。人类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措施,不仅要依靠人的卫生措施解决人的内部问题,而且要依靠动物防疫措施,解决人的外部问题。只有通过动物防疫才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疫病的预防问题。因此,动物疫病防治既是保护畜牧业发展的手段,但又高于养殖业本身,要站在公共卫生体系的高度,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2)树立生物安全理念。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阻断致病病原侵入畜禽体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来实施。生物安全措施是减少疾病危险的最佳手段,它可以对多种病同时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目前,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等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3)树立生态养殖理念。环境保护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保证养殖业技术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来认识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各项治理工作,实行生态养殖。在确保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效益。
2、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建议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把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控工作抓实抓牢,特别是对边远山区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要高度重视,不留死角,不留后患,对病死畜禽要严格按规程作无害化处理。
3、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1)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一支与养殖方式相适应的专业诊疗队伍。加强管理,提高服务人员水平。使得养殖业主得到有效的诊疗服务。(2)提高动物防疫机构技术保障。兽医体制改革到位后,需要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引进先进设备,积极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3)健全养殖行业自律体系。在一些养殖密集村,发生病情后,必须采取防控措施,不得将动物尸体随意丢弃。实现统一管理,落实公共防疫事务。
结束语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是政府领导及动物防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在新形势下科学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琴.浅析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几大因素[J].大科技,2014(21)
[2]王倩.浅论动物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4(4)
[3]高剑等.分析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J].中国农业信息,2012(2)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治;影响因素;问题;措施
一、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因素
1、动物疫病防治中疫苗的因素。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使用的专用疫苗,应该是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含量以及使用安全质量能得到保证的生物药品。但在实际动物疫病防治中使用的部分疫苗,对畜牧的健康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如对猪、牛、羊注射了口蹄疫疫苗后,引起猪、牛、羊流产,以及胎儿发育畸形,母体少奶或干奶。这些因注射疫苗带来的对畜牧不良作用,造成了严重的防治工作负面宣传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群众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拒绝动物疫病防治中的疫苗注射,让本就不高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普及率降得更低。部分农户的畜牧饲养规模小,数量也不多,因为疫苗包装剂量的普遍过大,所以同种包装内的疫苗自然不能完全注射,加之要注射的疫苗种类也多,注射疫苗所产生的费用本就不便宜,还因使用剩余产生的浪费引起了经济损失,这也是村民不接受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2、动物疫病防治宣传的因素。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力度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但宣传力仍不够,宣传方式和范围薄弱,加上一些地区村民的落后思想,使得这些村民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不能正确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如突发死亡的家禽,基本上处理方式是就地掩埋或者丢弃水渠任其腐烂,更有甚者直接食用或者流入市場。这些错误的关于动物疫病的处理措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仅阻碍了防治工作的展开,对人类健康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3、动物疫病防治中的内在因素。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中表明,政府部门对防治工作应坚持保密度,业务部门则要保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动物医护人员既要坚持保密度,又要确保质量,在实施的行为上不易实施。干部与医疗人员还有畜牧养殖农户间的关系也因此难以协调,从而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因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量较大,工作环境也较艰苦,加上部分畜牧养殖户的漠视甚至抵触态度,使得动物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过大,人员从身体和精神上都非常疲惫,还有村级防疫员的薪酬过低,导致了岗位人员的流失而新人员得不到补充,也对防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动物防疫工作要求操作严格,设备先进,所花费用比较大,但因费用县政府无补贴,乡站上无法全力支付,开展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的经费不足,也制约了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由于在对畜牧开展检疫工作中,检疫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对检疫制度督查力度的疏忽,使得群众忽视了动物疫情防治工作中这一项检疫工作,也为动物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二、动物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1)重发展轻保护或重养轻防。受“以发展为本”政策的影响,畜牧业一直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更是无法摆脱单纯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尴尬境地,这种传统认识导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禽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养殖产业的排泄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对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片面理解,促使各种非法增肥促长方法不断翻新,激素、重金属及抗生素的滥用,对畜产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这些污染对人类、其他生物及畜禽自身的危害越来越突出。(3)重疫苗接种轻生物安全措施。错误地认为只要免疫工作做好了,动物防疫就到位了,将防疫等同于免疫接种,对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外界环境中病源广泛存在,大大增加了健康畜禽感染的机会。
2、饲养管理问题。(1)圈舍条件和饲养环境差。农村饲养动物的环境和圈舍大都利用其他废弃房屋改造而成,因而通风、光照、透气、保暖性能差,天气变化时,易造成感冒、腹泻等疾病的流行。(2)不同年龄和用途的动物同舍。不分动物生长时期和饲养用途,将不同的动物放到同一个养殖场,这是目前相当普遍的饲养方式,不少中小型养殖场(户)甚至将不同年龄、不同用途畜禽混饲于一舍,无法做到全进全出,导致幼龄动物难以得到保护,疫情无法控制。(3)散养和不规范的小区养殖普遍存在。分散饲养的方式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缺乏必要的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发生疫病后,隔离封锁十分困难,极易造成疫病扩散和蔓延。
此外还存在流通的问题,比如交易、加工场(点)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活畜调运使得交通线沿途已成为疫病的主发区之一等问题。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措施
1、树立“三个理念”。(1)树立公共卫生体系理念。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理论包括动物防疫和人的卫生两个方面。人类人畜共患病的控制措施,不仅要依靠人的卫生措施解决人的内部问题,而且要依靠动物防疫措施,解决人的外部问题。只有通过动物防疫才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疫病的预防问题。因此,动物疫病防治既是保护畜牧业发展的手段,但又高于养殖业本身,要站在公共卫生体系的高度,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2)树立生物安全理念。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阻断致病病原侵入畜禽体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来实施。生物安全措施是减少疾病危险的最佳手段,它可以对多种病同时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目前,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等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3)树立生态养殖理念。环境保护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保证养殖业技术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来认识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各项治理工作,实行生态养殖。在确保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效益。
2、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建议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把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控工作抓实抓牢,特别是对边远山区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要高度重视,不留死角,不留后患,对病死畜禽要严格按规程作无害化处理。
3、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1)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一支与养殖方式相适应的专业诊疗队伍。加强管理,提高服务人员水平。使得养殖业主得到有效的诊疗服务。(2)提高动物防疫机构技术保障。兽医体制改革到位后,需要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引进先进设备,积极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3)健全养殖行业自律体系。在一些养殖密集村,发生病情后,必须采取防控措施,不得将动物尸体随意丢弃。实现统一管理,落实公共防疫事务。
结束语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是政府领导及动物防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在新形势下科学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琴.浅析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几大因素[J].大科技,2014(21)
[2]王倩.浅论动物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4(4)
[3]高剑等.分析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J].中国农业信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