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药业:收获制剂国际化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年中,一个由浙江当地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奔赴华海药业,一贯低调的华海药业总经理陈保华亲自上阵,向媒体介绍其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次转型与制剂国际化进展。这种放开似乎为2015年华海药业的利润增长埋下了伏笔。
  作为引子,华海药业在2015年年报发布前,首先做了业绩预告:2015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约为60%~80%。随后的年度报告中给出了更准确的数字:华海药业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 35.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2 亿元,同比增长 66.66%。
  华海药业称这种超常规的利润增长的出现,是在华海成立27年,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制剂和制剂国际化后,完成的美丽蜕变。“利润显著增幅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国内外制剂市场的发力”,华海药业董事会秘书祝永华向E药经理人表示。2015年华海药业原料药营业收入与去年相比增长16.15%,而制剂业务的营业收入增长则达到了62.05%。
  虽然也有分析师认为,2015年华海药业体现在报表的利润增幅,一部分来自于本身业绩的增长,而另外一部分则来自其营销推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指国内的医药市场。给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2016年上半年,华海药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1.23%,但利润总额的增长则大幅度下滑,由2015年的66.66%下降到2.36%。
  但不管怎么样,华海药业制剂国际化的拓展已经成为中国制剂出口的一面旗帜,也是接下来华海药业未来的主要支撑力量。“将制剂业务做精、做强、做细是华海药业二次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其制剂国际化深入拓展的有力支撑。”祝永华说。
  2016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华海药业整体营业收入19.83亿元,其中制剂与原料药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已经是国内市场的3倍。接下来华海的目标是在保持原料药国际优势的同时,以现有在国际市场中的制剂为基础,逐渐纳入附加值更高的首仿乃至原研药。
  原料药与制剂五五开
  华海药业27年的发展史可以概括为沿着“细、精、强”的路径一路演化的历史。
  自1989年创立以来,华海药业一直从事的业务是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生产的沙坦类、普利类的特色原料药有80%以上销往国外。
  在保持原料药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华海药业开始在国内与国际制剂领域发力。2004年是华海药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始点。12年的时间,从零开始,“目前,华海原料药与制剂业务的比例是6:4,2016年我们希望这一数字能够达到各占50%。”祝永华说。
  华海的底气来自其制剂在国际市场的持续发力。多年的国际化拓展,华海制剂国际化体现出两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在国际上出现了利润过亿元的单品。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华海在美国销售的拉莫三嗪缓释片已经占去了此类药物市场的半壁江山,为华海带来亿元的净利润。
  拉莫三嗪缓释片是华海药业制剂国际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产品。2013年之前,华海药业的制剂国际化虽然已经烧钱10年,但仍缺少实质性进展。拉莫三嗪控释片在美国市场的放量夯实了华海药业制剂国际化的战略决心。
  另外一方面是华海药业在主流海外市场已经形成产品线。“华海药业目前已经有22个产品获得了美国新药申请的ANDA文号,16个产品成功打入了美国市场。”华海药业总经理陈保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产品数量的提升,会增加华海药业与美国商业公司谈判的砝码。
  目前华海药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量最多的产品是依非韦仑片、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拉莫三嗪缓释片控释片和多奈哌齐片 。
  随着华海药业国际市场经验的积累,一些本土制药企业希望借助华海的经验与渠道,开拓海外市场,这也为华海带来更多的业务空间。
  从2014年开始,华海先后与天津医药、天士力、力品药业和浙江医药签署合作协议。这类合作,一方面使其他意在海外市场拓展的企业能够借鉴华海在国际市场上的注册申报经验和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为华海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产品类型。
  相较于制剂的国际市场,华海药业在本土市场的发展可能少了一些春风得意。祝永华也承认,国内制剂市场增长会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较少,再加上“722”临床自查开始后,华海遇到的撤回风波,更是进一步放慢了其在本土市场上市新产品的速度。


  打造全球化公司
  2014年是华海药业开始二次转型的起始年,祝永华告诉E药经理人,华海药业二次转型的终极目标是充分发挥其在原料药、制剂产业链条上的优势,通过生产、研发等各个环节竞争力的打造,将华海药业塑造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华海药业已经从各个方面做好了准备。”
  研发是核心。祝永华表示近年来华海药业的研发投入都能够保持在营业收入的7%左右。2015年华海药业的研发投入为2.72亿元,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7.79%。
  在研发目标的设定上,华海药业希望逐步从仿制药到高端仿制药,再到首仿,最终达到研发创新药的目标。此前,华海药业副总裁胡江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一款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已经计划进入美国,进行一期临床试验。
  根据年报显示,华海药业在国内的在研项目约 66 个,主要研发领域包括糖尿病类、神经系统类、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抗病毒类等;国外正在申报的产品有 34 个,其中包括 7 个首仿产品。
  生产方面,华海药业投资了19.5亿元建设了一个占地187亩的制剂新厂,包括固体制剂车间、抗肿瘤制剂车间、抗生素制剂车间、注射剂车间等。
  华海药业的第二次转型正在亦步亦趋,好消息是各个层面的布局在逐步完善,互为支撑。不过也有不好的消息,现在业界包括资本市场的担心在于,2016年年初几位已经在华海工作多年的高管的突然离开,是否因为公司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人员流动是否会对其业绩产生影响?对此祝永华说,他们都是正常离职,没有其他原因。
其他文献
能够叱咤中国医药市场,步入千亿市值时代,恒瑞医药绝非凭借研发单一竞争力就能够实现,其市场营销能力也绝不亚于国内任何企业。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恒瑞医药的研发决定了其能走多远,而营销实力的强弱则意味着他能够走多快。”  值得一提的是,孙飘扬虽然是研发出身,但自任职董事长以来就直接负责营销工作,其对营销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最初发展阶段,恒瑞医药的营销模式与国内诸多医药企业并无两样。实现跨越式转变
期刊
在细分领域市场,紧握麻醉镇痛药这张王牌的人福医药,至今仍占据领先地位。2015年度,除第一代枸缘酸芬太尼注射液销售规模略有下降之外,人福医药其他主打产品业绩表现均稳步上升。尤其是独家品种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销售量上涨幅度更是超过300%。  而人福医药接下来将要做的,则是在高政策壁垒的核心优势下,打造出一条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疗服务”完整产业链条。不管是海外的高调扫货,还是国内
期刊
一场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将GSK中国推向了最前排,要摆脱混乱,GSK明白大局—中国正从关系社会转型为规则社会。更进一步,他们期待能转变传统角色,从行业固有生态的顺从者、弱势者乃至受害者,变成主动挑战者。这个艰难的转变期,GSK中国需要一个强势而有谋略的掌门人,法国人季海威(Hervé Gisserot)担起的就是这个角色。  铁人三项比赛由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和10公里的长跑一起组成,这是一
期刊
从2014年开始,微创医疗一直在同亏损做“斗争”。  这源自一场海外并购。2013年,微创医疗为拓展产品线,夯实其未来竞争力,耗资2.9亿美元收购当时处于亏损状态的美国老牌骨科企业怀特(Wright Medical)旗下OrthoRecon关节重建业务及其相关资产。现在,以心血管介入产品起家的微创医疗,正处于完善其产品线的关键时刻,一方面要将骨科产品线带出低谷,另一方面则是在研发上持续投入,进一步
期刊
2016年,GSK中国因两个事件重回媒体视野中心:新商业运营模式和国家药价谈判。这两个事件互相关联,而其伏笔自GSK中国2013年危机事件爆发之后就埋下了。取消销售人员奖金与销售业绩的直接联系,在推广活动中停止支付医生讲课费、进一步严格管理各类会议等活动的赞助,全面整饬整个运营系统中的不合规行为,规范与医生、医院的互动,提升销售代表的专业水平,宣布核心品种降价,参与国家药品价格谈判。  有关新模式
期刊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2015年A股遭遇了从牛转熊的境地,从医药行业角度来讲,2015年是医药、医疗和保健行业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的年份,这种深化从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商务部、发改委等部委单独发布行业政策走向了国家战略层面,既是“十二五医改规划”的结案年,也是“十三五医改规划”的开启之年,由此形成的变化是改革变得快速和剧烈。  而将这种剧烈变化放置于医药行业的每一家公司,其展现
期刊
“国药控股2015年发展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内部调整。”8月19日,国药控股董事长魏玉林接受E药经理人记者采访时为这家中国医药行业最大的公司解码,“我们在内部开展‘两降一减’工作,即降低应收账款、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效优化资金配置,使企业整体的利润、经营质量、经营风险控制等方面得到改善。”  8月22日,国药控股公布2016年中报:上半年营收1258亿元,同比增长13.35 %,
期刊
当说起中药企业研发时,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人士,大都会轻视,甚至在很多人眼中,中医药企业进行创新研发一直没落在实处,以数据说话,主打中药的上市公司研发费投入很少有超过年营收3%的,就连天士力这样的实力雄厚的中药企业研发投入2015年也不过3.81%,就更别说其它中药企业了。  但是在众多中药上市公司中,康缘药业算是一个例外,其2015年研发高达2.66亿元,占其营收的12.59%。而2014年和
期刊
“相比过去几年,2015年是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生物制药”)药品注册申请和上市方面收获最大的一年。”一位熟知这家公司的前高管告诉E药经理人。收获最大的原因却是临床数据自查核查风暴。  该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722之后,大量药品注册申请撤回,多年的审评积压问题得到解决,监管部门的审评审批速度加快,很多有技术含量的药品申请被批准上市,因此有研发实力的公司成为获益者。  作为正大制药集团
期刊
“战略是什么?”中国中药董事会主席吴宪自问自答。  “战略就是指引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中药之所以这几年能够不断让业界刷新对它的认知,核心秘诀就是战略清晰。”  接着,他开始逐项的对E药经理人记者介绍中国中药自他掌舵以来的战略定位:以工业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资源产业,充分发挥传统贸易优势,积极进入种子种苗产业。  以工业为主导基本完成。经过三次并购,中国中药由之前的中药材贸易型公司转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