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蔡体良先生曾说过:“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戏剧舞台迈入了新时期的话,那么,这个新时期的重要的标志就是舞台美术的发展,舞台美术的成果。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新时期戏剧变革的先声,首先是从舞台美术上吹响号角的,是从舞台美术的阵地上找到突破和切入口的。”舞台美术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那么,长期以来推动其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笔者要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谈一谈。
一、演出场所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戏剧源自于歌舞,人们常称歌舞演出的地方为“歌台舞榭”,这应该就是如今“舞台”一词的由来。中国古代的表演大多来自于民间,内容也相对简单,没有布景也没有道具,随着古代文明的日益发展,艺术门类不断更新变化,为了适应大众需要,人们不得不建造大规模的演出场所,也就是被称为“勾栏瓦肆”的地方。后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在这种镜框式舞台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去改进它,丰富它,非镜框式舞台也逐步发展起来,直至发展成具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剧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国力的增强,观众审美水准的提高,对演出场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舞台的硬件、软件都有了整体性的改观,现代化设施相当齐全,条件优越,极大地满足了现阶段观众的观演要求。演出场所的出现和改进为舞台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绘画与造型艺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主要以演员的表演为主的,而布景制作方面却相对简单。19世纪中期以后,一些留过洋的人,都对西方的戏剧文明推崇备至,尤其是灯光和布景的设计,这影响了当时我国舞美布景的发展方向,其中,使用了有透视的绘画软片布景的透视布景和利用许多特技制造类似魔术效果的机关布景风靡一时。工业革命以后,舞台美术也开始向纯写实的风格挑战。“人们不再过分追求细节,利用线、面、体的节奏关系,把形象规律化,用局部代替整体,注意材料使用的合理性等”。
后来,布景艺术逐渐发展成很多流派,都是受到了当代绘画和造型艺术多元化的影响,比如立体主义,以多层次的立体造型和灯光等舞台元素相配合,制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又如构成主义,以机械的朴素线条为美,把各种原材料,各种机械元件作为造型手段,组成的内容光怪陆离,与客观现实毫无联系的抽象雕塑。再如表现主义,常常采用夸张、变形、扭曲、不合规矩、反向透视等艺术手法来处理环境,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还有空间主义,主张艺术应打破平面绘画的二度空间,而进入到三度空间的理论,强调了现代灯光的作用和演员的舞台地位,舞台上也可设置为空的或少量布景甚至没有布景。 其他诸如自然主义,主张舞台上一切布景和道具的真实性;超现实主义,把细节任意夸张变形,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等等。可以说,绘画与造型艺术的发展,是推动舞台美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设计理念的发展
传统的设计流程是舞台设计者接到剧本后根据剧本所讲述的情节来凭空想象,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演员开始排练时,已经制作好的布景和道具经常与演员的动作或剧情不匹配。在东欧有人将“动作设计”作为舞台设计的新观念提了出来,既设计者一开始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与导演一起排戏,在排练的过程中寻找灵感,形成舞台设计的总体构思,这样一来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新形式的设计方法的运用,离散性的设计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戏剧发展进程。后来,设计者大多运用综合的手段,根据全剧的动作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结构体,它具有自调和变化的能力,以适应全剧不同的场景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联贯的,可变的整体空间,强化了舞台创造的整体意识,追求艺术的整体形象,充分调动了各种元素,恰如其分地履行了设计者的创造职责。这种新的理念,使我们迈上了整体性创造的台阶,让观众享受到舞台艺术综合创造中特有的愉悦和魅力。从这些发展可以看出,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是舞台美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
21世纪,随着电子、光学、视频和计算机等多种技术的发展,整个舞台都逐渐向着数字化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全新模式的舞台画面。
(一)舞台机械化
现代化的舞台,更加侧重于结构的变化,几乎所有设备都能达到数控标准。数控技术实现了复杂的变换和运动。在原来简单的升降和旋转置换景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推拉、层叠、倾斜和翻转等多种方法,实现了过去无法表现的视觉变化,增添了舞台的表现力。
(二)灯光技术的进步
电脑灯的出现,给舞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与常规灯相比,照明角度更加灵活,色彩更加漂亮,切换颜色时非常柔和,还能做很多特殊的效果,使舞台表现内容更加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脑灯不仅能打出像素很高的图片,甚至能播放流畅的视频。这样的技术使以往的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最终有可能使两种设计合二为一,这已经成为未来舞台美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多媒体综合技术的融入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舞台艺术的发展,把它称为舞台美术界的革命也毫不夸张。之所以这样评价多媒体舞台,是因为它把原来舞台上一切分割开的元素都融合在了一起,布景、灯光和音响之间不分彼此,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引领着舞台美术这一历久弥新的艺术门类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
一、演出场所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戏剧源自于歌舞,人们常称歌舞演出的地方为“歌台舞榭”,这应该就是如今“舞台”一词的由来。中国古代的表演大多来自于民间,内容也相对简单,没有布景也没有道具,随着古代文明的日益发展,艺术门类不断更新变化,为了适应大众需要,人们不得不建造大规模的演出场所,也就是被称为“勾栏瓦肆”的地方。后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在这种镜框式舞台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去改进它,丰富它,非镜框式舞台也逐步发展起来,直至发展成具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剧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国力的增强,观众审美水准的提高,对演出场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舞台的硬件、软件都有了整体性的改观,现代化设施相当齐全,条件优越,极大地满足了现阶段观众的观演要求。演出场所的出现和改进为舞台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绘画与造型艺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主要以演员的表演为主的,而布景制作方面却相对简单。19世纪中期以后,一些留过洋的人,都对西方的戏剧文明推崇备至,尤其是灯光和布景的设计,这影响了当时我国舞美布景的发展方向,其中,使用了有透视的绘画软片布景的透视布景和利用许多特技制造类似魔术效果的机关布景风靡一时。工业革命以后,舞台美术也开始向纯写实的风格挑战。“人们不再过分追求细节,利用线、面、体的节奏关系,把形象规律化,用局部代替整体,注意材料使用的合理性等”。
后来,布景艺术逐渐发展成很多流派,都是受到了当代绘画和造型艺术多元化的影响,比如立体主义,以多层次的立体造型和灯光等舞台元素相配合,制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又如构成主义,以机械的朴素线条为美,把各种原材料,各种机械元件作为造型手段,组成的内容光怪陆离,与客观现实毫无联系的抽象雕塑。再如表现主义,常常采用夸张、变形、扭曲、不合规矩、反向透视等艺术手法来处理环境,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还有空间主义,主张艺术应打破平面绘画的二度空间,而进入到三度空间的理论,强调了现代灯光的作用和演员的舞台地位,舞台上也可设置为空的或少量布景甚至没有布景。 其他诸如自然主义,主张舞台上一切布景和道具的真实性;超现实主义,把细节任意夸张变形,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等等。可以说,绘画与造型艺术的发展,是推动舞台美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设计理念的发展
传统的设计流程是舞台设计者接到剧本后根据剧本所讲述的情节来凭空想象,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演员开始排练时,已经制作好的布景和道具经常与演员的动作或剧情不匹配。在东欧有人将“动作设计”作为舞台设计的新观念提了出来,既设计者一开始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与导演一起排戏,在排练的过程中寻找灵感,形成舞台设计的总体构思,这样一来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新形式的设计方法的运用,离散性的设计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戏剧发展进程。后来,设计者大多运用综合的手段,根据全剧的动作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结构体,它具有自调和变化的能力,以适应全剧不同的场景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联贯的,可变的整体空间,强化了舞台创造的整体意识,追求艺术的整体形象,充分调动了各种元素,恰如其分地履行了设计者的创造职责。这种新的理念,使我们迈上了整体性创造的台阶,让观众享受到舞台艺术综合创造中特有的愉悦和魅力。从这些发展可以看出,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是舞台美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
21世纪,随着电子、光学、视频和计算机等多种技术的发展,整个舞台都逐渐向着数字化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全新模式的舞台画面。
(一)舞台机械化
现代化的舞台,更加侧重于结构的变化,几乎所有设备都能达到数控标准。数控技术实现了复杂的变换和运动。在原来简单的升降和旋转置换景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推拉、层叠、倾斜和翻转等多种方法,实现了过去无法表现的视觉变化,增添了舞台的表现力。
(二)灯光技术的进步
电脑灯的出现,给舞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与常规灯相比,照明角度更加灵活,色彩更加漂亮,切换颜色时非常柔和,还能做很多特殊的效果,使舞台表现内容更加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脑灯不仅能打出像素很高的图片,甚至能播放流畅的视频。这样的技术使以往的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最终有可能使两种设计合二为一,这已经成为未来舞台美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多媒体综合技术的融入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舞台艺术的发展,把它称为舞台美术界的革命也毫不夸张。之所以这样评价多媒体舞台,是因为它把原来舞台上一切分割开的元素都融合在了一起,布景、灯光和音响之间不分彼此,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引领着舞台美术这一历久弥新的艺术门类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