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习作教学优势与作用显著提升的同时收获颇丰。但是在具体过程中,有些教师也陷入误区,致使教师难教和学生畏难的情况出现。通过调查然后积极思考探索,我觉得有相应的对策,能够扭转这种局面,使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能够有新的更大的起色。
【关键词】习作教学;中段;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目前小学教育多年形势来看,从三年级开始的习作比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加上现有的教材体系对怎样做好低中年级的过渡和衔接工作少有明确指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僵局,思维与形式的僵化,各种模板,致使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厌烦,失去兴趣与动力,进而很难写出优秀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积极探究、找出症结,使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存在的误区
我通过见习、实习和调查,发现如今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整体趋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的陷入了这样那样的误区,其具体表现在:
(一)习作模式化成灾
教育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应试教育的模式逐步淡化,然而习作教学中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仍旧明显。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习作时采用命题习作的方式,常常通过读范文,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如何开头,中间怎样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应怎样写好结尾,都详细讲解,反复强调;也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为了追求短期效应或者所谓的“完美”而用固定模式让学生去套写习作,使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出来的文章出现“大众面孔”化,导致学生习作很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了。
(二)重范文、少“下水文”
現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范文极为重视,而“下水文”则被轻视了。特别是中段习作教学,范文是学生习作的很好范例,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局限性,甚至有的可能远离学生生活,并不一定对每堂习作课都适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下水文”可以设身处地地与学生一起写作,符合学生具体写作的特点与课程要求实际情况,在教师本身的认知写作水平上对学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规范引导学生习作,然而现在“下水文”也是形同虚设。
(三)学生缺乏正确的写作动机
我对很多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待习作没多大兴趣,多数学生习作之初就存在着畏难心理,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去习作,更不会乐于习作,一般情况下,他们的习作目的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习作时写满规定字数,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有时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积累,习作时如果老师不写“下水文”、不给范文,有些学生就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去写,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有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可能简单几句话就写完了。如果规定了字数,他们想方设法地通过重复写或者写些无关紧要的话来凑字数。
(四)习作和阅读教学相分离
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促使学生主动接受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缺一不可。但是存在部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把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分开进行,习作教学完全与阅读教学相脱离。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极少把课内或课外学习的精华部分用来指导学生应用于习作中,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课文或者看课外书时只是看了其中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不能学以致用。而对于新课标上的习作要求,教师有时也是把它当作所谓任务来完成,可能会专门用一课时或两课时来讲解写作要求步骤并完成习作。好的习作需要学生大量的、广博的素材积累与阅历,来自于长期的悉心积淀,这一基础环节的缺失使得学生写出的文章干瘪乏味,慢慢也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圈子,写不出好文章、失去兴趣,讨厌习作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五)批改和评价欠缺指导性
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教师对学生习作批改比较简略,评价方式大体差不多,有时是些套路性的评语。更有的老师因为工作负担重、忙不过来,在作文后边的空白处只写一个阅字,以及在标题前只打上分数或等级。有的教师写的评语可能是:此文内容简单(或具体)、思路清晰,有真情实感,希望你继续努力等。这样的评价没有深入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他们的自身情况,对错词及病句少有具体的批注修改,没有对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和建设性的评价建议,只是敷衍塞责地做做,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走出误区的相应对策
为了彻底改变这些现状,走出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误区,我们教师得转变观念,勇于探索,积极行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一)进行个性化习作教学
为了摆脱形式主义的影响,形成个性化习作。我们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要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与综合性实践学习相结合,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更加灵活、自主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规避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僵化、孤立、浅薄等问题,习作时尽可能地只制定习作范围而不命题,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独特个性思维,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联想与思维拓展能力,让学生将自身经历与平时观察所得通过艺术写作手法来加工构思,并以习作的方式写出来,重视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方式而不只是文体。比如写《我家的 》,根据题目宽泛的特点,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家里的动物、植物、玩具等都可以是习作的对象。动物、植物、玩具等又可以分为很多种,题材没限制,体裁可以自拟。放手学生,贴近生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叙述。
(二)联系生活备好范文写好“下水文”
学生习作时,借鉴范文固然作用巨大,但是尽量要利用好“下水文”。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习作,应该是符合小学中段学生年龄特点、提高其习作水平的一种便捷方式。“下水文”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老师通过写“下水文”,亲自尝试写作,才能身临其境地从中找出习作时会碰到的一些困难。有了这种意识和做法,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就会看得更准,更合适地点醒学生,让他们受益。 (三)让学生以正常心态积极地进行习作
我想我们老师得要多多思考,找到一些可行的方式方法,恰当地去施行。比如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都有一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心态。然后,找到一个或几个亮点给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每当学生有进步、长处、亮点时,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予以赞美,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我想,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进行习作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四)习作和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按要求进行习作,写出好文章,得切实加强读写融合,以读促写,从阅读中得到“习作的榜样”。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和体会范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从中学习一些习作技巧和方法;其次,教師要激励学生对范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
例如我在进行《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根据文中有关火烧云形状的描述语句及其修辞方法等,让学生仿照描述其他事物。这样学生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知识,不断汲取课文中的精华,以提高习作的文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生活或者阅读中丰富自身的阅读量,不断积累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作文,或者每天要求学生读一篇美文,增强阅读兴趣,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中可以讲究策略、摒除弊病,让学生在习作之初就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使习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钟志华.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0(5).
[2]林建才,董艳,郭巧云.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3]杜丽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浅议[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3).
[4]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2011(2).
[5]卢丽娜.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略谈[J].文学教育(中),2011(7).
[6]李书英.让创新走进习作教学[J].学周刊,2011(8).
[7]杨光凤.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
[8]刘艳平.小学习作教学中心理学的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9]陈坚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主习作——在课改中谈习作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关键词】习作教学;中段;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目前小学教育多年形势来看,从三年级开始的习作比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加上现有的教材体系对怎样做好低中年级的过渡和衔接工作少有明确指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僵局,思维与形式的僵化,各种模板,致使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厌烦,失去兴趣与动力,进而很难写出优秀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积极探究、找出症结,使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存在的误区
我通过见习、实习和调查,发现如今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整体趋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的陷入了这样那样的误区,其具体表现在:
(一)习作模式化成灾
教育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应试教育的模式逐步淡化,然而习作教学中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仍旧明显。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习作时采用命题习作的方式,常常通过读范文,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如何开头,中间怎样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应怎样写好结尾,都详细讲解,反复强调;也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为了追求短期效应或者所谓的“完美”而用固定模式让学生去套写习作,使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出来的文章出现“大众面孔”化,导致学生习作很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了。
(二)重范文、少“下水文”
現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范文极为重视,而“下水文”则被轻视了。特别是中段习作教学,范文是学生习作的很好范例,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局限性,甚至有的可能远离学生生活,并不一定对每堂习作课都适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下水文”可以设身处地地与学生一起写作,符合学生具体写作的特点与课程要求实际情况,在教师本身的认知写作水平上对学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规范引导学生习作,然而现在“下水文”也是形同虚设。
(三)学生缺乏正确的写作动机
我对很多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待习作没多大兴趣,多数学生习作之初就存在着畏难心理,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去习作,更不会乐于习作,一般情况下,他们的习作目的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习作时写满规定字数,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有时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积累,习作时如果老师不写“下水文”、不给范文,有些学生就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去写,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有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可能简单几句话就写完了。如果规定了字数,他们想方设法地通过重复写或者写些无关紧要的话来凑字数。
(四)习作和阅读教学相分离
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促使学生主动接受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缺一不可。但是存在部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把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分开进行,习作教学完全与阅读教学相脱离。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极少把课内或课外学习的精华部分用来指导学生应用于习作中,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课文或者看课外书时只是看了其中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不能学以致用。而对于新课标上的习作要求,教师有时也是把它当作所谓任务来完成,可能会专门用一课时或两课时来讲解写作要求步骤并完成习作。好的习作需要学生大量的、广博的素材积累与阅历,来自于长期的悉心积淀,这一基础环节的缺失使得学生写出的文章干瘪乏味,慢慢也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圈子,写不出好文章、失去兴趣,讨厌习作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五)批改和评价欠缺指导性
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教师对学生习作批改比较简略,评价方式大体差不多,有时是些套路性的评语。更有的老师因为工作负担重、忙不过来,在作文后边的空白处只写一个阅字,以及在标题前只打上分数或等级。有的教师写的评语可能是:此文内容简单(或具体)、思路清晰,有真情实感,希望你继续努力等。这样的评价没有深入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他们的自身情况,对错词及病句少有具体的批注修改,没有对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和建设性的评价建议,只是敷衍塞责地做做,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走出误区的相应对策
为了彻底改变这些现状,走出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误区,我们教师得转变观念,勇于探索,积极行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一)进行个性化习作教学
为了摆脱形式主义的影响,形成个性化习作。我们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要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与综合性实践学习相结合,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更加灵活、自主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规避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僵化、孤立、浅薄等问题,习作时尽可能地只制定习作范围而不命题,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独特个性思维,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联想与思维拓展能力,让学生将自身经历与平时观察所得通过艺术写作手法来加工构思,并以习作的方式写出来,重视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方式而不只是文体。比如写《我家的 》,根据题目宽泛的特点,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家里的动物、植物、玩具等都可以是习作的对象。动物、植物、玩具等又可以分为很多种,题材没限制,体裁可以自拟。放手学生,贴近生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叙述。
(二)联系生活备好范文写好“下水文”
学生习作时,借鉴范文固然作用巨大,但是尽量要利用好“下水文”。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习作,应该是符合小学中段学生年龄特点、提高其习作水平的一种便捷方式。“下水文”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老师通过写“下水文”,亲自尝试写作,才能身临其境地从中找出习作时会碰到的一些困难。有了这种意识和做法,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就会看得更准,更合适地点醒学生,让他们受益。 (三)让学生以正常心态积极地进行习作
我想我们老师得要多多思考,找到一些可行的方式方法,恰当地去施行。比如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都有一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心态。然后,找到一个或几个亮点给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每当学生有进步、长处、亮点时,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予以赞美,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我想,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进行习作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四)习作和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按要求进行习作,写出好文章,得切实加强读写融合,以读促写,从阅读中得到“习作的榜样”。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和体会范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从中学习一些习作技巧和方法;其次,教師要激励学生对范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
例如我在进行《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根据文中有关火烧云形状的描述语句及其修辞方法等,让学生仿照描述其他事物。这样学生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知识,不断汲取课文中的精华,以提高习作的文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生活或者阅读中丰富自身的阅读量,不断积累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作文,或者每天要求学生读一篇美文,增强阅读兴趣,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中可以讲究策略、摒除弊病,让学生在习作之初就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使习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钟志华.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0(5).
[2]林建才,董艳,郭巧云.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3]杜丽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浅议[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3).
[4]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2011(2).
[5]卢丽娜.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略谈[J].文学教育(中),2011(7).
[6]李书英.让创新走进习作教学[J].学周刊,2011(8).
[7]杨光凤.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
[8]刘艳平.小学习作教学中心理学的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9]陈坚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主习作——在课改中谈习作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