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罗家坪大山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一座巍巍的英雄山叫罗家坪大山,山势蜿蜒起伏,似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沿着曲曲折折的爬山路,我们先是到191号界碑卡点。只见几个苗家村民正在为新的一天守卡忙碌着,一个拿出体温枪准备为我们做例行检查,一个赶忙拿出登记表让我们进行登记。向他们简单介绍了我们来的目的后,他们高兴地说,欢迎大家的到来;听说我们要采访他们,就又都羞涩的往后躲了躲,说:“我们做得太平常了,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陪我们同去的镇里的小姑娘马贤说,大家都很辛苦,她前几天还刚刚去196号界碑走了一次,不幸崴了脚,刚动手术回来。我這才发现这个参加工作两年多的小姑娘走路一拐一拐的。我用苗语和村民们打招呼,其中一个40多岁的苗族大妈笑着说,原来你也是我们苗家人嘛!然后她又说,我们守界碑守边疆其实就是在守我们自己的安全,这些都是我们边疆人民应该做的。
  话匣子打开后,他们开始向我们讲起了那些守边疆的事……
  收复被占领的罗家坪大山总攻命令发出的前夜,住在罗家坪村熊光泽家的所有参战士兵,都将身上仅有的现金、手表、相片等,交给熊光泽的父母,并嘱托,如果他们在战场上牺牲了,就请将物品按照他们提供的地址,转交给他们的亲人!那个场面气氛十分沉重。总攻命令下达时,住在他们家的那个班,出发时有整整齐齐的10个战士。第二天战争结束,只回来6位战士在他们家大门口整队,向他们一家人致军礼,他们一家与战士们抱头痛哭。后来,熊光泽的父母和参战部队司务长一道,把所有牺牲指战员留下的物品,按地址一一寄给他们的亲人。
  ……
  在收复罗家坪大山守备防御期间,参战守备官兵以山为家,长期坚守,艰苦创业,边战边建,建成能打、能藏、能机动、能生活的“四能”坚固防御阵地,被成都军区授予“模范阵地”荣誉称号。在这场战役中,罗家坪村是支前参战民兵最多、人员伤亡最多的村寨之一,参战后伤残30多人,现在健在的还有11人,其中有6人只有一只脚,罗家坪村的民兵连,也被中央军委授予“钢铁民兵连”的荣誉称号。
  现如今,疫情在全球蔓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打响,我们边疆人民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不屈的身躯在边境线上铸起一道坚强的防线!看到他们坚毅的目光,我知道当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还在继续!
  我们正在采访的时候,我发现两个妇女不怎么说话,一问才知道她们都是从越南嫁过来的媳妇。问了几句她们只是笑笑,旁边的人告诉我她们还不怎么会讲中国话,说苗语可以。于是我用苗语问了她们守卡的心情,那边有她们的亲朋好友、兄弟姐妹,她们会不会担心那边的情况?如果遇到越南过来的亲人她们会不会放进来?她们看着我坚决地说:“当然会担心那些在越南的亲朋好友、父母姐妹,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我们必须得保证中国人民的安全!虽然现在过不去看望他们,但希望疫情过后,大家一切都会平安!”
  告别了他们,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到了山顶,这里由部队守护,几个才十几二十岁的小战士,问了我们来的情况后,把我们引入当年的战争遗址,首先跃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主峰碑,主峰碑主体高8米,寓意1980年在罗家坪大山发起了拔点作战,一举收复了罗家坪主峰;底座至碑峰顶端8.7米,寓意1987年曾在罗家坪主峰上,由云南边防某部根据1999年中越两国签订的《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和2009年《中越陆地边界议定书》立起来的碑峰。罗家坪阵地上的骑线工事于2006年全部平毁,原“主峰碑”现已移存到马关县文物管理局所。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重新修建的主峰碑,伫立在石碑面前,正面刻有“罗家坪大山主峰”七个大字,碑文字体为原主峰碑字体,“主峰碑”顶端看似三个小山峰,寓意罗家坪主峰上的一、二、三号阵地,峰碑底座刻有“罗家坪大山简介”,碑文内容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后期建设的内容。新的主峰碑背面仍然按照原来的主峰碑,刻有“祖国卫士”四个大字,这是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后晋升为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将军于1985年4月视察罗家坪主峰阵地时所留的题词,峰碑底座上刻着歌曲《月亮之歌》。
  这里海拔2002米,常年云雾缭绕,树木森森,鸟鸣啾啾,枫叶飒飒,林涛碧海,极目远眺,美如仙境。这里,不仅见证了中华大地所经历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见证了多少壮士现代版的“精忠报国”“人在阵地在、人亡英魂守”的壮举!如今,全球疫情蔓延的时刻,又见证着“我将无我”“固守边疆、不让一个带有危险的人员入境”的现代传奇!站在山顶俯视,每一寸土壤里,都似乎镶嵌着一种红,诉说着一个壮丽的故事,蕴藏着一方不屈的精神!
  罗家坪大山,英雄的大山、红色的大山、神圣的大山!
  从杨天武、阎江生、吴宗臣、杨光元等革命烈士身上,从何平、尹国亮、熊天才、杨光礼、熊光泽等英雄模范身上,没有谁不是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爱国奉献、爱好和平、团结友爱、舍身为民、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无论是从英雄的解放军战士、边疆普通一民的身上,还是从深深镌刻在阵地上那“以阵地为家、以艰苦为荣”“镇守雄关、卫我河山”“人在阵地在、人亡英魂守”的对联、标语,无不证明他们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诺言。像年近古稀,依然坚守在边境线上,守护着祖国边境及他热爱的村庄的陶光华;像丈夫牺牲后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前线支前参战的陶开秀;像被授予民兵英雄荣誉称号的民兵营副教导员熊天才;像排除了一百多颗雷荣立三等功的杨光元;像一家三代人薪火相传守疆固边的熊光泽……他们,用无私的坚守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
  曾经的战争遗迹,现在的文化陈列室!还有,这些一直固守祖国边疆的罗家坪人!
  罗家坪村,这个英雄的罗家坪大山脚下的苗族村寨,这个被被授予“州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平安村寨”等多项殊荣的村子,今天,它显得那么安宁、和平、整齐它独特的芦笙寨门、整洁的村内道路、淳朴的乡风文明,让你感受到祖国安宁、人民幸福安康的温暖!单单是村里那些“千里边疆党旗红,民族团结固边陲”“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饮水思源感党恩,守土固边当先锋”的标语,都能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村里那些由老兵服务合作社牵头打造的生态农家乐,以及村民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把自己家园建设得一派生机勃勃的精神,也同样,让你感动。
其他文献
一  在马关,我不敢提起笔,写你们、写山川日月,写林子里的鸟儿欢唱,河溪流长,风暖和馨。  小白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冲刷过的鹅卵石泛着玉一样的光彩,边境一线守卡人把它当作礼物带回,送给自己最亲的孩子,深恋着的爱人。  是啊!我不敢提起笔,写你们,写强边固防边境一线。  那里千山万壑,群山葳蕤,天蓝云蔚,男耕女织,人民幸福。  那里的夜晚,有时,星河灿烂,满天繁星眨着眼睛,热热闹闹。有时,漆黑一片
期刊
例行卡点巡查,步履匆匆。罗选富围着自己的“老伙计”转了一圈,用脚使劲蹬了蹬轮胎,然后上车拍了拍方向盘上的“江淮”标志,轻声说:“兄弟,今天又得大干一天,你可要坚持住啊!”  点火、挂挡、起步、加油……皮卡车驶出村委会所在地炊烟袅袅的村寨,又一路颠簸冲进无头无尾的群山。  边疆的路,尽是坚硬和颠簸,有数不清的碎石子和转不尽的弯道,皮卡车行驶在曲折蜿蜒的山路,车轮底下传来“咔嚓咔嚓”声,左右侧车窗和车
期刊
东风第一枝·我等你  在那山巅,峰回路转,顺坡下是归处。别离多意难平,望断了天涯路。晴空烈日,尔再回,再难迷路。我在家、饭菜飘香,一缕缕炊烟处。  芦笙曲、悠然倾诉。爱恋伊、期待不苦。临午夜梦君回,话边关春几度。今生今世,長空下、画君样图。大地上、我不孤独,累月经年相付。  (仅以这首词,献给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的痴情人王玉仙,敬她用一生一世等她戍边牺牲的丈夫熊炳安的执着)  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当代
期刊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功能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是相辅相成的整体。从生物学DNA双螺旋结构角度来理解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模式,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该模式需要政府层面做好宏观规划、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教学层面做好精准实施,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碱基堆积力”,实现二者螺旋上升和融合发展。
1  这是劲东守卡的第101天。  起床时,他习惯性的望了望河对面的山崖,一团薄薄的云雾轻轻笼罩着山尖,宛若海霞轻抚着他的头发。现在的海霞和他一样,正在河上游的那个卡点巡防,一想到女朋友,劲东的嘴角就止不住的上扬。  他和海霞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认识的,2017年两人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被下派到土坝村委会,在工作中慢慢了解、相识相爱,本来打算脱贫工作结束就结婚,可是后来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他俩又报名参加
期刊
边关就是我的家,守护边关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我的父亲是支前民兵,我是哨所民兵,我的孩子们都知道边关的含义,他们的身上流着守边人的血,只要祖国需要,我宁愿一辈子守护在边关。  ——罗洪军  一  罗洪军的家乡在麻栗坡县董干镇马林村委会。在昔日作战期间,为了保障部队的军需物资供给,马林村委会奉命组织骡马队运送枪支弹药到前线。全村委会动员组成骡马队,罗洪军所在的坪子村分到由2名青壮年各带一匹骡马支前的任
期刊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中,决定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向。但在小数运算教学中,如果教师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训练运算技能上,就会导致教学陷入“为计算而计算”的困境,缺失运算教学真正的思维价值。  在导入环节指向数学思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教师就要明确指向性,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数学思想的应用上。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导入:“我们学习过整数乘法和小数
期刊
向山顶爬的时候,他们弯着腰杆,整个蓝天都在他们的背上。在前面开路的父亲挥舞着镰刀,在茂盛的荒草中砍开一条小路。汗水在父亲的背上,迅速将这片不大的沙漠浇灌成一片沼泽。十六岁,他跟在父亲的身后,初次上山,对一条淹没在荒草林木间的小路,好奇感十足。天将晓,沉溺在鸟声中的原始山林,黑夜带走它全部的星光,留下一场与黑夜同样辽阔的浓雾,足具神秘感。  十六岁,对一条山间小路的好奇感和它的神秘感支配着沿途的疲惫
期刊
太阳升起,雾霭渐渐退去,山谷瞬间明朗起来。树影斑驳的丛林中,一间简易的木房子、一顶帐篷撑起两座不起眼的建筑物,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座坚固的城堡,静卧在中越边境的山野之间。  在山野间,这样的建筑物一般都是香蕉、三七种植老板修建的工棚,但这里显然不是。建筑的顶端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几个身穿志愿者服的人不时朝着山的那一边张望,衣服上“天保巡逻队”的字样格外醒目。  这是地处中越边境麻栗坡县的苏麻湾疫
期刊
老蔡  好久没见老蔡了  打电话给他,说是在楠木坪守卡  楠木坪我知道,只有三家人  距越南两公里  我去看老蔡的时候  他正在木棚里烤苞谷  火烟熏得他泪流满面  我问老蔡,不煮饭吗  老蔡说今天不煮了,吃苞谷  说着把一个烤熟的苞谷扔给我  298号界碑旁边  老蔡种下的白菜苗有筷子高了  兰花还没开  花盆里有两个用白色碎石拼成的字:  中国  在猴子箐  古老的石门  关不住岁月过往  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