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教育发展方面有过两次规划。一次是在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经发布一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此后的国家教育发展作了全面规划。第二次则是本次正在制定当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目前,《纲要》尚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即引爆了国人的关注热情。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每天大约需要做7万字的摘编工作,足见民众对中国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就社会关注的“择校”、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逐一解答。
中国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实现教育公平与以往有哪些不同的任务和工作重点?
田慧生:教育公平问题是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样也是《纲要》规划中的重点。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城乡、区域差距明显扩大,教育也同经济社会一样,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平衡。现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差距扩大导致了城乡间教育的不公平;二是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三是在同一区域内,由于校与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校与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四是在不同的人群之间,相对贫困、弱势的人群也会遭遇教育不公平问题。《纲要》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规划,肯定会把教育公平作为规划的战略重点任务加以大力推进。
我个人认为,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我们在全面关注教育公平各个方面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农村的学校和师生、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有效实现教育公平问题又是贯穿所有问题的主线:它涉及到城乡、区域、人群三方面问题。因此,抓住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就能解决前面所述的教育公平中的几大方面问题。国家应该在义务教育方面全力保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加大投入等,通过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来带动整个教育公平问题的全面实现。
中国报道:对于如今普遍存在的“择校”问题,您怎么看?
田慧生:现在社会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意见尤为突出。而“择校”是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所致,我建议今后可以在一个区域内下大力气扶持“薄弱校”,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硬件设施上使区域内的学校差距缩小。通过解决必要的教师收入待遇问题,让教师正常地流动起来。如果硬件设施和师资这两方面资源都能比较公平配置的话,校际间的差距是有可能缩小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持过去质量水平较高学校的一些原有特色,力求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抬高底部,通过扶持“薄弱校”,提高他们的水平,使其尽快地向水平比较高的学校靠近。
在《纲要》征求意见过程中,很多人提出应该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间教师的流动,要建立正规的教师流动制度,我认为这些建议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对未来建立起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中国报道:如今,教育问题与医疗、住房问题一并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支出压力在不断增大,使越来越多的民众着实感受到了压力。请问即将出台的教育改革方案会在哪些方面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
田慧生:针对老百姓的教育支出问题,相信《纲要》中也会体现。从总体上来说,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但在教育的不同领域和阶段,对公益性的体现也有所不同。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该完全承担对教育的责任。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现在的政策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家庭分摊适当的教育成本,同时为了减轻贫困家庭的压力,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些措施跟上之后,将有效地缓解贫困家庭的教育压力。
从长远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公共教育财政支出会不断提高。法定的国家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应占GDP的4%,而2007年国家教育投入只占GDP的3.36%,尚未达到法定目标。《纲要》会在教育投入体制方面有所设计,通过相应的投入保障体制的建立,教育投入所占GDP的比重会逐步提升,老百姓在教育支出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少。我相信,在未来的12年中,民众的教育支出压力会有很大的缓解。
目前,《纲要》尚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即引爆了国人的关注热情。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每天大约需要做7万字的摘编工作,足见民众对中国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组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就社会关注的“择校”、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逐一解答。
中国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实现教育公平与以往有哪些不同的任务和工作重点?
田慧生:教育公平问题是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样也是《纲要》规划中的重点。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城乡、区域差距明显扩大,教育也同经济社会一样,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平衡。现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差距扩大导致了城乡间教育的不公平;二是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三是在同一区域内,由于校与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校与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四是在不同的人群之间,相对贫困、弱势的人群也会遭遇教育不公平问题。《纲要》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规划,肯定会把教育公平作为规划的战略重点任务加以大力推进。
我个人认为,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我们在全面关注教育公平各个方面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农村的学校和师生、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有效实现教育公平问题又是贯穿所有问题的主线:它涉及到城乡、区域、人群三方面问题。因此,抓住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就能解决前面所述的教育公平中的几大方面问题。国家应该在义务教育方面全力保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加大投入等,通过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来带动整个教育公平问题的全面实现。
中国报道:对于如今普遍存在的“择校”问题,您怎么看?
田慧生:现在社会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意见尤为突出。而“择校”是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所致,我建议今后可以在一个区域内下大力气扶持“薄弱校”,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硬件设施上使区域内的学校差距缩小。通过解决必要的教师收入待遇问题,让教师正常地流动起来。如果硬件设施和师资这两方面资源都能比较公平配置的话,校际间的差距是有可能缩小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持过去质量水平较高学校的一些原有特色,力求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抬高底部,通过扶持“薄弱校”,提高他们的水平,使其尽快地向水平比较高的学校靠近。
在《纲要》征求意见过程中,很多人提出应该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间教师的流动,要建立正规的教师流动制度,我认为这些建议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对未来建立起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中国报道:如今,教育问题与医疗、住房问题一并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支出压力在不断增大,使越来越多的民众着实感受到了压力。请问即将出台的教育改革方案会在哪些方面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
田慧生:针对老百姓的教育支出问题,相信《纲要》中也会体现。从总体上来说,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但在教育的不同领域和阶段,对公益性的体现也有所不同。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该完全承担对教育的责任。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现在的政策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家庭分摊适当的教育成本,同时为了减轻贫困家庭的压力,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些措施跟上之后,将有效地缓解贫困家庭的教育压力。
从长远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公共教育财政支出会不断提高。法定的国家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应占GDP的4%,而2007年国家教育投入只占GDP的3.36%,尚未达到法定目标。《纲要》会在教育投入体制方面有所设计,通过相应的投入保障体制的建立,教育投入所占GDP的比重会逐步提升,老百姓在教育支出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少。我相信,在未来的12年中,民众的教育支出压力会有很大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