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实战教学手段探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新时代的音乐课,学生们到底需要些什么?”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出台,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学生的心理活动,结合教材,搭配设计出让学生能够发挥的环节,这个得花些精力。合理地安排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和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又能将参与表现和教材讲授完美结合起来,这就是教学上的艺术了。
  一、 建立现代的教育理论,钻研现代教学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新课标中,学生学会审美与表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音乐学科教育来说,尤其有他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所有这些迹象表明,音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增加教师的涉猎面和综合人文知识。
  作为音乐教师在致力于现代教学方法运用中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音乐教育中学生为什么要参与课堂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在音乐教学中电同样行的通。参与活动是学生发展各种音乐技能、学习音乐知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音乐教学中的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学生的感性参与,并且总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需要, “以人为本”的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传授音乐理论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传授音乐技能时,就更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展开练习和实践活动。好玩好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这一重要特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坐着不动的上课形式,把“律动”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应选择一些节奏感强,反映中学生生活的歌曲,这类歌曲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有规律的动作,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解释、再现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如何提高受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感受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它与那些理论学科犬不相同,不能光靠教师一味地理沦知识灌输来让学生了解音乐内涵,而必须要学生亲自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才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断积累、逐步深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正是音乐认知发展的过程。如歌曲的艺术处理,在学习曲谱、歌词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已有了初步体验。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用何种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更为恰当等这些内容,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的,必颁要学生亲身感受,用耳朵聆听、用大脑联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和认识旋律的风格,节奏的特点,结构的形成及情绪的变化,然后由学生提出个人对歌曲演唱速度、音量、音色等方面的设想。通过这样对音乐要素逐渐准确的把握过程,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就会不断加深,音乐形象在脑海中也会渐渐清晰。
  四。教学中促使学生参与的手段有哪些呢?
  1.意境联想教学法。比如听着舒伯特的《小夜曲》,戴着耳塞,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一边仰望窗外星光,一边看杯上茶香袅袅。有一种超脱世间的恍惚。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感觉到自然间新丽的微风,迎面袭来。如沐浴圣光般,刹时让人脱胎换骨。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间,斑驳的阳光在碧玉般青翠的枝桠间流转。光的精灵,于叶间嬉戏舞蹈。小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盛载着柔美的曲线与温和的低声吟唱。清凉自然无声地浸入心田。鸟儿,成群结队地从天际的白云间飞来,又在天际的红日下消失。万物,并不纷繁。你却可以感觉得到,自己与自然早已浑然一体,听得到,大地,深沉厚重的呼吸。熟悉得让人想起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感觉得到,万物恬静的酣睡,亦醒亦眠间的慵懒。就像流浪了许久的浪子,突然找到了归家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参与进来讲讲自己的感受,还可以用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来。这个可以讲吧?这个意境可以创设吧?让学生通过音乐中不同的配器,营造出不同的感受,好与不好?为什么?你还能创设出什么?想表现出什么?这样课就容易上了。
  2.情感体验教学法。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封建社会中对人的禁锢。让学生谈感受再引入到音乐分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音乐如何去欣赏。
  3.借鉴对比教学法。比如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很有江南风采,很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已经家喻户晓,比如港台流行歌曲--周杰伦《菊花台》结尾的那段就用到了它,可以说他乐器搭配的是无懈可击。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傣族白族等等,在这样一个大民族汇聚的地方,舞蹈肯定是大众化的,就必须欢快,有潮流,有内涵,虽然风格和北方的新疆舞蹈差异很大,甚至舞蹈元素很简单,区别不同的是他们的舞不同之处是节奏,可以说南方的舞蹈节奏很丰富,而北方的节奏性很单一,也有的没有节奏的感觉就一跳而过,很优美的舞步一个连贯的动作就完成。舞步不同也就意味着音乐不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是所谓的江南风格。正如旧式中国风风格的歌曲。
  4.自由创编法: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自由创编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音乐《伏尔加船夫曲》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现画中人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人物表演的动作等,使学生能充分肯定自己创编的表演动作,因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5.互动游戏参与法。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 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学生的交往、互动。在各类活动中,让学生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創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比如湖北民歌《龙船调》中男女过河的趣味场景。
  6.古典音乐配器法。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那么丝竹乐器是表现其最好的载体,如课本中的《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等经典作品。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创造性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中,为音乐课的兴趣发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就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文字承载着民族地区传统文明,是民族文化的生命源泉。落实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政策,有助于维护边疆稳定与社会团结。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政策的内容,接着指出了现阶段影响我国边疆稳定的主要因素,然后分析了语言文字政策对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最后提出了落实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政策以维护边疆稳定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政策;边疆稳定  我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历史源远流长。解放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初中的英语作为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都直接影响到了其教学的效果,同样也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近些年来教育界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人本理念是一种得到了普遍共识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下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而且也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本文将对人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方式,形体舞蹈训练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其既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够力的提升,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形象气质,还能够使他们缓解压力、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已经发展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形体舞蹈训练;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各界的关注。高校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开放化的趋势,高校的同性恋群体开始慢慢学会正视自己的性取向,并且试图表达自我,希望得到同学、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然而由于家庭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的压力,导致部分高校同性恋者出现一些心理危机,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几个个案进行分析并提出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给辅导员的工作和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同性恋;心理危机;个
期刊
【摘要】:目前幼儿园对男幼儿教师的呼声很高,因为很多研究已经表明了男幼儿教师在孩子心理健康,性别角色的树立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高校在对男幼儿教师进行培养的时候往往缺乏針对性和特色性,导致男教师的培养问题成为一个厄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培养;男幼儿教师;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幼儿园的女老师过多,由于女性独有的心理特征,造成幼儿的情感世界的脆弱,不
期刊
【摘要】:在高强度的救灾任务下,官兵们极易出现心理不适。而做好官兵心理调适,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平时的心理训练和心理知识的学习入手,讨论增强官兵抵御心理问题的有效性。当官兵因救灾出现心理问题时,本文认为可以从调用社会支持系统和专业心理援助力量来调适官兵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训练;心理知识;社会支持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突发灾难事故多,参加抢险救灾是部队和平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般来说,
期刊
【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语言与文化是目前外语教育中讨论越来越广泛的课题。外语学习就是目的语的文化学习;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语言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学习一门语言必然要涉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语言学习的必要因素,也是实现外语学习目标的必要保证。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此,本文阐述了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因的影响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
期刊
【摘要】:情绪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总是伴随着其他的心理活动,每时每刻,无论人的思想还是作为,都会以一定的情绪作为心理背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对自己当前的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本文从情绪的概念出发,总结出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调节的方法,旨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完成学业。  【关键词】:情绪;管理;方法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这一阶段的青年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很大,容易
期刊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笔者通过家访实践,总结出班主任教师要在家访过程中,注重家访三步骤,把握家访的重要原则,实现科学、有效的家访。  【关键词】:家访;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家访三步骤  为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困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城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影响,如何结合专业实践课程,抓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本文针对钢琴、声乐、视唱、舞蹈、奥尔夫音乐等专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对于提升学校专业人才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目前,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为奋斗目标。也是当前教育改革重要的内容。学前教育教师必备的技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