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坍塌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本文从开挖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出发解决如何做好深基坑开挖支护工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安全全过程管理,安全理念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基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1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1.1工程地质条件差
长三角土质条件总体较差,具有变形大、承载力低、含水量高、流变性等特点,尤其是普遍存在的第三层淤泥质土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土性力学参数更低,基本处于流塑状态。浙江省内河网密布,现在很多工程建设地点都位于以前的河道位置,老河道中大量沉积的腐烂的动物尸体和植物也使得很多基坑表层填土以下的第二层土也成为流塑的淤泥,这给基坑工程围护造成很大困难。
1.2基坑变形控制严
基坑工程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与稳定,还要保证基坑周围附近场地的沉降变形处于一定的控制范围之内。老城区建筑物密集,各种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在改造过程中,施工环境更加复杂,施工场地更加狭小,而老城区的改造和拆迁在造福人民的同时,由于新规划的建筑越来越高,基坑越来越深,基坑變形控制稍微不严就可能造成周围建筑物开裂、路面沉降、煤气管道或者自来水管破裂等。
1.3:基坑开挖越来越深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建设量激增,造成浙江市区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价格飞涨,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投资成本,建筑投资商不得不向高空和地下发展。现在越来越高的人防要求也使得地下人防工程深度增加。过去地下建筑大多为1层,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4m,而现在1层已经很普遍,很多是2层甚至3层,基坑开挖深度大多为5-8m,有的基坑开挖达到了lO多m。
1.4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
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在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中要注意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土体,特别是软粘土,具有较强的蠕变性,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随时间变化。蠕变将使土体强度降低,土坡稳定性变小。所以对基坑工程的时间效应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
2.1基坑土方开挖安全技术要点
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配合机构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2.2土方开挖坑边材料堆放管理
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2.3安全标志管理
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3深基坑开挖全过程安全管理
3.1安全管理理念
项目经理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态度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带头人、安全思想的传播者,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除了把握好安全管理的重点,还要结合工程施工项目的不断推进,深入全面排查安全隐 患,要防止麻痹大意,强调细节管理,强调整改措施的落实,必须持续关注安全工作的末端落实。
3.2事前学习相关规范,健全制度
项目经理要亲自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深基坑开挖及降水专项施工方案,增加专业知识储备。与本工程安全有关的主要技术规有“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施工组织设计”。组织管理团队全面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安全检查表。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使员工正确认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自觉执行安全管理方针和各项法令与规章制度,使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根本转变,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人为失误。
3.3事中安全检查
深基坑开挖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和综合性检查。
安全作业人员应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项目经理要高度安全管理,要亲自组织相关人员对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拉网式排查和整改,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防患于未然。
3.4注重基坑监测
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即使基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施工过程严格按方案施工,基坑质量检测也合格,也不能确保基坑变形和稳定性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动态监测,基坑监测单位是基坑安全的”眼睛”和”耳朵”,随时掌握基坑安全状况。监测数据接近或超过报警值时,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工地有关各方报告,同时向安监站报告。若出现险情,监测单位首先口头报告再作书面报告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措施和抢险。
3.5完善应急管理系统
项目经理要认真组织开展深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亲自参与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 整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邀请相关专家审查预案,及时下发至各部门基层、单位和相关协作单位,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序运行。
4、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坍塌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基坑变形过大造成周边建筑物过大,容易引发周边居民的恐慌,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基坑安全只有从源头抓起,同时严格控制基坑建设施工中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必须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孙维氓,于瀚滨.关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难点和对策[J].建筑安全,2005,20(1):15-16
[2]邓铁军.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1-57.
[3]郑照宁,武玉英.用鱼骨图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进行企业诊断[J]A.中国软科学,2010(8):23-25.
作者简介:何丽,女,1984年2月8日 大学本科初级职称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安全全过程管理,安全理念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基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1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1.1工程地质条件差
长三角土质条件总体较差,具有变形大、承载力低、含水量高、流变性等特点,尤其是普遍存在的第三层淤泥质土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土性力学参数更低,基本处于流塑状态。浙江省内河网密布,现在很多工程建设地点都位于以前的河道位置,老河道中大量沉积的腐烂的动物尸体和植物也使得很多基坑表层填土以下的第二层土也成为流塑的淤泥,这给基坑工程围护造成很大困难。
1.2基坑变形控制严
基坑工程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与稳定,还要保证基坑周围附近场地的沉降变形处于一定的控制范围之内。老城区建筑物密集,各种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在改造过程中,施工环境更加复杂,施工场地更加狭小,而老城区的改造和拆迁在造福人民的同时,由于新规划的建筑越来越高,基坑越来越深,基坑變形控制稍微不严就可能造成周围建筑物开裂、路面沉降、煤气管道或者自来水管破裂等。
1.3:基坑开挖越来越深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建设量激增,造成浙江市区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价格飞涨,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投资成本,建筑投资商不得不向高空和地下发展。现在越来越高的人防要求也使得地下人防工程深度增加。过去地下建筑大多为1层,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4m,而现在1层已经很普遍,很多是2层甚至3层,基坑开挖深度大多为5-8m,有的基坑开挖达到了lO多m。
1.4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
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在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中要注意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土体,特别是软粘土,具有较强的蠕变性,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随时间变化。蠕变将使土体强度降低,土坡稳定性变小。所以对基坑工程的时间效应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
2.1基坑土方开挖安全技术要点
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配合机构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2.2土方开挖坑边材料堆放管理
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2.3安全标志管理
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3深基坑开挖全过程安全管理
3.1安全管理理念
项目经理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态度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带头人、安全思想的传播者,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除了把握好安全管理的重点,还要结合工程施工项目的不断推进,深入全面排查安全隐 患,要防止麻痹大意,强调细节管理,强调整改措施的落实,必须持续关注安全工作的末端落实。
3.2事前学习相关规范,健全制度
项目经理要亲自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深基坑开挖及降水专项施工方案,增加专业知识储备。与本工程安全有关的主要技术规有“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施工组织设计”。组织管理团队全面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安全检查表。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使员工正确认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自觉执行安全管理方针和各项法令与规章制度,使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根本转变,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人为失误。
3.3事中安全检查
深基坑开挖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和综合性检查。
安全作业人员应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项目经理要高度安全管理,要亲自组织相关人员对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拉网式排查和整改,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防患于未然。
3.4注重基坑监测
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即使基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施工过程严格按方案施工,基坑质量检测也合格,也不能确保基坑变形和稳定性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动态监测,基坑监测单位是基坑安全的”眼睛”和”耳朵”,随时掌握基坑安全状况。监测数据接近或超过报警值时,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工地有关各方报告,同时向安监站报告。若出现险情,监测单位首先口头报告再作书面报告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措施和抢险。
3.5完善应急管理系统
项目经理要认真组织开展深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亲自参与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 整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邀请相关专家审查预案,及时下发至各部门基层、单位和相关协作单位,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序运行。
4、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坍塌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基坑变形过大造成周边建筑物过大,容易引发周边居民的恐慌,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基坑安全只有从源头抓起,同时严格控制基坑建设施工中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必须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孙维氓,于瀚滨.关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难点和对策[J].建筑安全,2005,20(1):15-16
[2]邓铁军.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1-57.
[3]郑照宁,武玉英.用鱼骨图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进行企业诊断[J]A.中国软科学,2010(8):23-25.
作者简介:何丽,女,1984年2月8日 大学本科初级职称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