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25-02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重视此课程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如何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此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一线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实行新课改后,我们更应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掌握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下的学科教学,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整合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更主要的是要促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多门知识能重新有机地组织起来, 变无序为有序, 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但在本质上利用信息技术,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但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但目前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教师认为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就是整合,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单纯的投影演示,只是用投影代替了黑板,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课程整合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削弱了传统教学中的语言和情感交流的优势。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不熟练和设计存在问题,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忙于操作计算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情况。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很多,但我们也不能把它看作是万能的,只要一上课就要用到它。我们在上课前,必须根据教材实际需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来确定是否利用,而不能盲目追求,否则会导致一堂课表面上看很花哨,其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又不能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应根据本地、本校及师生的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实物、模型、教(学)具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可以观察的、动手做的、该写的、该画的不能取消,千万不能有“有了电脑,别的设备都没用了”的思想。
在信息技术与某一门学科整合之前,应先明确教学任务、学习方法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讲,教学任务就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教学方法就是让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 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发展。
学习方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方法, 并通过这种方法, 在与人合作、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该学习方法与信息技术整合,二者有两个契合点,即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手段, 而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学习方式, 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二者都体现着相同的教育观, 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就是指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的能力,应培养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现在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显著提高,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能力势在必行。而在初中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就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起动学生的探究之心。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25-02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重视此课程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如何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此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一线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实行新课改后,我们更应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掌握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下的学科教学,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整合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更主要的是要促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多门知识能重新有机地组织起来, 变无序为有序, 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但在本质上利用信息技术,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但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但目前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教师认为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就是整合,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单纯的投影演示,只是用投影代替了黑板,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课程整合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削弱了传统教学中的语言和情感交流的优势。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不熟练和设计存在问题,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忙于操作计算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情况。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很多,但我们也不能把它看作是万能的,只要一上课就要用到它。我们在上课前,必须根据教材实际需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来确定是否利用,而不能盲目追求,否则会导致一堂课表面上看很花哨,其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又不能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应根据本地、本校及师生的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实物、模型、教(学)具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可以观察的、动手做的、该写的、该画的不能取消,千万不能有“有了电脑,别的设备都没用了”的思想。
在信息技术与某一门学科整合之前,应先明确教学任务、学习方法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讲,教学任务就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教学方法就是让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 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发展。
学习方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方法, 并通过这种方法, 在与人合作、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该学习方法与信息技术整合,二者有两个契合点,即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手段, 而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学习方式, 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二者都体现着相同的教育观, 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就是指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的能力,应培养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现在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显著提高,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能力势在必行。而在初中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就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起动学生的探究之心。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