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看的文章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人问我:张老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看的文章?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索性整出了一個公式:好看的文章=小众的素材+陌生的语言+有趣的灵魂。
  首先说小众的素材。
  所谓小众的素材,当然是我所独有的,不是被你我他用滥了的;是“私房菜”,不是“大众菜谱”。
  请允许我拿我学生的作文来举例子吧!
  许多同学写作时动不动就掉进一个套子里却浑然无觉。这套子是——写老师,必写自己生病了,落下功课了,老师不辞辛苦给自己补课云云;写同学,一定写和自己的同桌关系超好,结果最近他转学了云云;写妈妈,一定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吃力地背着我去医院云云……
  只要我看到补课桥段、转学桥段、去医院桥段,我就开始“跳读”,而一篇文章一旦沦落到被人“跳读”,它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当然,同样是写老师、写同学、写妈妈,多少年过去了,我永远忘不掉曾走到我学生笔下的这些形象:一个讲课时唾沫星子横飞,直惹得前排同学嚷嚷着要打伞听课的老师、一个患了白血病却为前来探视的师生们大唱《小芳》的男生、一个年轻漂亮到被自家儿子的老师误以为是他女朋友的妈妈。这些“小众素材”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能让人在一堆平庸的文字中一眼认出它。
  再说陌生的语言。
  我在《高考作文临考至嘱三十则》中说过:就算你不会说“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这样的雅词,也不要说“风吹着水面,有一些皱纹”这样的傻话。一样话,百样说,优秀的写作者都有能耐把文字弄得很“妖”。
  还记得李敬泽在《抹香》一文中的句子吗?人家写道:“据说这是万寿寺移过来的海棠,每到春日,蓦然盛开,惊心动魄。月下看去,竟似闹鬼。”——得!一个“闹鬼”,把海棠之盛、之艳、之媚人彻底写绝了。
  同样是写花,余光中的文字更“妖”:“还有一种宫粉羊蹄甲开的是秀逸皎白的花,其白,艳不可近,纯不可渎;崇基学院的坡堤上颇有几株,每次雨中路过,我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自打读了这妖文,我看中意的花,就真的被“绝望”追击了。
  有个女生在作文中写了八个字:丁香开口,细语传香。我为此兴奋了半个月。又有个男生写他在中秋看爷爷用盖碗泡茶,说:瓷碗里面儿,有个月亮儿。我为那瓷碗里的月亮一直激动到今天。
  最后说有趣的灵魂。
  最近几年,“有趣的灵魂”这个短语持续增温。我也中意“有趣的灵魂”,并且,我绝不相信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会拥有“有趣的灵魂”,不相信一个灵魂无趣的人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溢彩华章。
  说到底,文章,其实就是灵魂的“外化”,是一个人“内在的自我”在阳光下的瞬间显影。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不可能藏起自己的人格,美或丑,都会被文字彻底出卖。
  雨果在写给巴雷特大尉的信中,将他的国家、他的同胞称为“强盗”,他超越了狭隘的爱国主义,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这使他的文字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若非大胸襟、大格局、大眼界、大才情,断然写不出这样的绝妙好词,苏轼这词写的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
  好看的文章=小众的素材+陌生的语言+有趣的灵魂。想要使这三个维度得以加长,除了勤于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贤者学习,没有其他路径可走。
其他文献
我独自徘徊在  伏夏的小镇上  夏虫为我指引着  那孤寂的敬老院  使我残稀地忆起  我这人生的驿站  秩序的栏杆锁住了  幼时戏水的镜池  绿萍为他穿上新衣  像高贵的艺术品  只能用眼看尽  珍藏在心  团雾般的大棚笼罩着  绿萝依旧的菜畦  像朦胧的油画  只能站在雾中,回忆年华  不苟于藤椅上懒散的残阳  老态龙钟,步履天涯  浑浊而谨慎的目光刺著我  刺退我格格不入的心  爬山虎攀附的锈
期刊
——日前,在世界教育論坛,马云发表演讲称,数字时代,让我们要真正认真地去思考,到底人和机器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我们担心机器会取代人类,这是你的问题。如果样样标准化,那你就会被取代。  我们鼓励一些岗位“爱一行、专一行”,沿着原来成熟的路继续向前走,走到“高山”上去。不要盲目跨行,跨一个行,像电子跳跃一样就会垮一个能量台阶。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  传统文化很有趣味,学问大得很,奇妙无穷,能够帮助
期刊
起身 一荆棘刺入我的心脏  我欲退缩 星星却  反复闪烁  青,不过是,你回头  风华正茂  春,不过是你疲惫不堪  却发现一切,仍生机盎然  正如,花店不开  花圃里的花正开得烂漫  我不再退缩 手握利刃  意外寻得前方的树林 比身后的  更繁茂  突然想起  “你来人间一趟 要看看月亮”  明灯点评  读《刻》的第一句,映入脑海的便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成名作《荆棘鸟》。荆棘鸟从离巢那
期刊
手头有一部《中国文化史词典》,闲暇无事,随手翻翻,却见到这样一条辞目——驿站,诠释为: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住处。后面还有一系列与此有关的辞目,林林总总,凡20余条,在惜墨如金的词典中占去了差不多三页的篇幅,可见这辞条的负载是相当沉重的。  渐渐地,心头也跟着沉重起来,窸窣翻动的书页,翻卷起一幕幕褪色的史剧,云烟漫漫,翠华摇摇,在车轮和马蹄声中连翩而过。那快马的汗息挟带着九
期刊
1.我居然忘了……  我属鼠,84年生人,写文的时候算了算,我该是34虚岁了,而立之年都多了四岁。不知是生完孩子傻了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我居然对自己五岁前的生活经历没什么记忆,但能断定那五年我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从跟前老人的口里能听得出,我小时候很是招人喜爱。  2.意外收获  小学那会儿暑假天天会帮妈妈到地里干活,除草、间禾苗、摘棉花、给蔬菜地浇水……不去地里就去割草,顺手牵上羊让羊在草地里啃草,
期刊
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发现一些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的人:他们性格迥异,喜欢异想天开;看似循规蹈矩,但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令人吃惊的是,他们适时打破约束我们这个社会已久的定式思维,在另外一个维度中特立独行。很显然,人们极其不看好这种所谓的“标新立异”的人群,他们可以在生活中用“怪物”来抨击,也可以一遍又一遍叮嘱自己的孩子们:“不要与这样的孩子玩,不好。”可见不同于常人的一举一动是有多么的不被大众所接受
期刊
【原题呈现】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读者打开一本书来阅读时,他一定会带入自身“原有的世界和视界”。这个世界,由他的知识素养、理论水平、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所构成。有人认为这种“前理解状态”,形成一种对所读之书的“期待视野”,是一种阅读的资本和基础,它决定我们能读懂什么样的著作;但又有人认为这种前理解是一种障碍、一种樊笼,它束缚、限制、规定了读者的阅读选择、范围、性质,以及理解程度和接受
期刊
困境:  怎样把作文写长?这是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似乎有个念头一闪而过,心中突然泛起写作的欲望,可真下笔写起来,只有一个琐碎的片段,实在是很难连串起一篇好的文章来。或者就是刚写好一个故事小片段,可如何接续下去,又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对策:  细究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如何提取和剪辑的问题。就像是拍摄电影,导演先拍出一个又一个满意的镜头,而后再按自己的构思意愿,对各个镜头展开剪辑与编排,最终呈现完整
期刊
亡戟得矛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余子问路上的陌生人:“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陌生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余子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賣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