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异之根本 流派之发展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京剧与二人转是同属于音乐领域的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二者无论是在形成历程方面还是在受众及表演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本文首先将分析京剧与二人转流派成因有何不同,然后再进行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的成派方式的主要原因,最后就这两种不同成派方式的优点及不足之处,为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流派今后的发展提出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京剧;二人转;艺术流派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75-03
  京剧和二人转都是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并且两者的主体在我国的艺术体系中都是更加偏重于底层劳动人民,如此受众,致使这两种艺术表演形式都更加具有民间的情趣,这也是这两种艺术能够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流派,是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1]。任何艺术形式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形成流派是其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那么京剧和二人转在经过历史的变迁以及艺术形式的发展也毫不例外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那么这两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流派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并且应该如何去发展呢?本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浅析两种不同的流派的发展。
  
  一、一人成派与区域成派
  众所周知,京剧素来就有四大流派的说法,这四派分别是:梅兰芳创立的梅派、程砚秋创立的程派、荀慧生创立的荀派以及尚小云创立的尚派。这是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四大流派。二人转作为曲艺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以吉林市为重点的东路,以黑山县为重点的西路,以营口县大石桥为重点的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的北路四个流派,各有特色”[2]。也有四大流派之说,并且形成了“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表演形式。
  (一)何谓一人成派
  戏曲领域人们通常说某演员形成了他自己的“流派”时,并不是对一个群体的艺术风格的指认,而是指个人,或主要指个人[3]。那么京剧流派也就是由个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努力以及自身对于京剧艺术的独到理解而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流派,在京剧行成伊始,被誉为“京剧开基创业的大师”的程长庚逐渐创立了“程派”京剧艺术流派,与同期的余三胜创立的“余派”、张二奎创立的“京派”并成为京剧的老三派。此后,随着京剧的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新三派”,即谭鑫培创立的“谭派”、汪桂芬创立的“汪派”和孙菊仙创立的“孙派”,其中以谭鑫培创立的“谭派”影响最大,刘蕊在其著作《京剧》中说道:“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4]。
  从生角到旦角,最为著名的当属京剧的四大流派,都是由个人创立并形成了各自不可复刻的特色,代代相传至今。以由梅兰芳创立的梅派为例,梅兰芳一生都在追求京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他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也因此获得了一大批观众的追捧,故而自成一派,梅派代表作有《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其他三派也与梅派艺术相似,各自都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并且也有自己的代表作品,这种由个人风格成派的,笔者称之为一人成派。
  众多艺术体系中,如京剧一般,个人成派的艺术流派产生形式是很罕见的,这种流派的形成必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技艺精湛、博采众长并且推陈出新的创派者,学艺最好的京剧艺术表演者在博采众家之长处的同时形成自己不同于旁人的新风格,这样的人往往会得到业界的肯定、观众的支持,这样就为新流派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其次是代表作品方面,在个人风格明显并受到大众支持的前提下还必须要有一定量的代表作品,这里的代表作品不仅指自己编演的作品,还包括适合自己演出并且非常善于诠释的其他作品,流派顾名思义是要使派别流动起来,这样就需要流动起来的载体,即代表作品。故而代表作品就是流派产生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承,要使流派源远流长需要后继有人,形成京剧要想形成新的流派在传承方面还必须具有师承关系,一人创造并形成一种风格,后人再去学习、模仿、传承和创新,这样其特色以及代表作品才能长远的被保存和流传下来,这就是一人成派的特点。
  (二)何谓区域成派
  二人转的流派与京剧流派形成不同,它不是由个人表演风格形成的,在二人转发展过程中,赵本山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即便是他创立了以二人转表演为基础的“本山传媒”,却依然没有形成以其姓氏作为派别名称的流派,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然没有像京剧一样形成一人成派的局面,就证明东北地区所产生的二人转艺术不具备一人成派的特质,即条件。但是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流派,按地域的不同分为东西南北四大流派,形成了“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不同表演风格和特色,展开来说就是笔者称为的区域成派。
  南路主要的指辽南一代,包括辽阳、海城和营口等地,“浪”指的就是高跷和秧歌,“南浪”主要表达了东北南部地区的艺人们在表演二人转的时候擅长踩高跷和舞秧歌,故而形成了南浪的说法,这是南路二人转的主要特色;北路主要是指黑龙江省松花江北各地,“北唱”主要是指东北北部地区艺人们在表演二人转艺术的时候主要的技艺是展现高超的唱功,北路二人转对于艺人的嗓子条件要求较高;西路主要是指辽西的黑山、北镇、锦州以及山海关一代,“西讲板头”是由于西路二人转非常讲究板头节奏以及说口,常表演具有大量抱板曲调的作品;东路是指吉林省松花江以东各县,“东耍棒”中“棒”是指彩棒,即手绢和扇子等,东北东部地区的艺人们擅长彩棒。
  如二人转这般由地区来划分流派的艺术形式也是少之又少,这种区域成派的形式体现了一个地区人民的智慧,善于因地制宜的去创新音乐流派的形式,这种独特的成派形式也反映出了东北不同地区人民的喜好特点。这种成派方式在曲艺乃至音乐领域都是非常罕见的,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且东北人民奔放的性格所决定的,这种成派方式无疑是扩大了传承的范围,将审美风格和审美特点做统一化的处理,以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创作区域二人转,使得各派二人转更深入人心、便于接受。这样的成派特色,造就了二人转源远流长的特点,也具有形式单一化,易造成审美疲劳的不足之处,进而导致二人转得不到更好的發展。   
  二、流派不同的成因
  论及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流派形成如此不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蹦蹦不同流派及不同地区不同倾向的成因众说不一。各地区蹦蹦的不同特征,是当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不同影响所致,包括蹦蹦的母体——各地大秧歌的不同影响。[5]在众多原因中,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产生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不同,并且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
  (一)政治和经济方面
  从政治方面来说,京剧形成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6]。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也是当时政治需求,而后便与北京的昆曲、弋阳等融会成了京剧。以至于京剧艺术在创立之初便得到了封建王朝的青睐,这使得京剧中“名角”的地位明显比二人转艺术中“名角”的地位更高,更得人们追捧,而二人转一直属于民间艺术,虽与京剧一样是源自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但是却没有京剧的政治基础,二人转在创立之初,便被定性为底层的艺术,不登大雅,艺人们的地位也是普遍不高,有的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的艺人,这样就很难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因此也很难形成个人的表演风格。因此政治基础不同是京剧“一人成派”和二人转“区域成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经济层面来说,京剧发展于北京,观众大多是达官贵人或名门望族,这样的受众就决定了京剧表演者的收入很高,并且在京剧表演艺术中往往是一人得贵族欣赏,封建贵族的赏赐也使得京剧艺术“名角”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以便于更好的去提升其自身的表演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个人表演风格,并且大部分的京剧表演者有固定的表演场所并且是职业的表演,即以京剧表演作为其唯一的工作,这就使得京剧容易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进而争相绽放,拔尖者脱颖而出。而二人转源于底层也自娱自乐于底层,其演员大部分都是农村的穷苦人,表演者多为“半农半唱”,忙时耕种,闲时组班唱戏,这样的经济基础使得二人转的表演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在表演方面的造诣,因此,经济条件也是两种艺术形式不同流派成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方面
  从地理环境方面来看,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三省,幅员辽阔,东西横跨大约17个经度,南北跨越了大约15个纬度,并且“二人转的发展是从西向东、从南到北发展的,到民国10年,已经形成了四大流派,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7]。形成这样的派别差异主要的由于气候的差异,南边气候温暖适合高跷和秧歌表演,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只能在室内演出,表演受限,所以只能靠唱功取胜,而西部地区指山海关一代,吸收了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艺术的表演元素,非常讲究板头节奏以及说口,东部地区处中间,气候相对温暖,所以有条件练习彩棒,即手绢扇子等。而京剧兴起并发展于今北京一代,气温适宜,地理位置优越,对于表演几乎没有气候及地域方面的局限性,这样就容易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进而优化个人的表演风格,提升个人的艺术成就,这也是京剧“一人成派”和二人转“区域成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游牧地区,几千年的时间里,这里有很多汉族人流入,很快变形成了居民相对集中的村镇,但是,由于这里四野茫茫,地广人稀,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城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与外界联系也不太紧密,这样二人转流入之后就依照当地的气候及风俗文化做出了相应的改编。此外,东北人民热情豪爽并且能歌善舞,二人转文化在东北非常的普及,所有东北人民,不论男女老少都是随口就能来,这样的文化特征造成了东北二人转的成派方式更倾向于以地区来划分派别。而京剧艺术形成于北京,由于在我国历史上北京常被定为都城,导致阶级划分非常严格,北京自古以来对于“三教九流”划分就非常明确,京剧演员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这样就导致了京剧艺术的职业化,更加注重个人技艺的培养,突出“名角”的地位,引得京剧艺术表演者纷纷推陈出新,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因此,历史文化也是两种艺术形式成派不同的重要原因。
  三、借不同发展自己
  董维贤曾经在其著作《京剧流派》有言:流派的产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的过程,任何流派都不会是“无蓝之青,无水之冰”[8]。故任何艺术形式的流派都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向前发展,并且可以在“存异”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京剧和二人转的流派如此大相径庭,这就给了两种艺术形式相互借鉴的机会。
  (一)点连成片,创新传承方式
  “流派”固然是要流动起来的,这样说来传承就成了流派流传和发展下来的关键环节,就一人成派的京剧艺术而言,传承是一家一家的传承,各家收各家弟子。这种传承方式完全取决于后人的兴趣爱好,发展地较好的京剧流派会吸引大部分的学者来学习并且扩大其传承范围,而发展情况不太乐观的流派将会出现后继无人的状态,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样就使得京剧流派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地没落,例如老生中唐韵笙所创的唐派,是京剧界中罕见的综合性艺术流派,在当时盛极一时,但是后来唐派传人相继离世。唐派艺术的资料原本就匮乏,如不尽快组织人力搜集、挖掘、保护,排演剧目,继承唐派艺术将有失传的危险[9]。事实证明,这样的点状继承无法满足京剧艺术向前发展的需求。
  而二人转的传承方式正是将点连成片,区域成派顾名思义是以一个地区的风格特色所形成的流派,那么其继承方式也就是片状继承,这样的继承方式具有面积大、可继承群体广以及推广起来容易的特点,这就使得二人转每一个派别即使发展程度有高低之分也绝不会出现因后继无人而导致失传的局面。那么,京剧艺术应该借鉴二人转区域成派在传承中出现的优势,不要仅是简单地追求个人风格的流传,而要形成京剧的整体综合风格,可按不同地区人民审美的差异去整理京剧艺术的传承,亦可在专业学校统筹教授京剧,博采众家之长以求得京剧艺术像二人转流派那般根深蒂固的屹立不倒。故而,京剧流派在传承方面应该借鉴二人转流派的传承优势,去创新其传承方式,以便于更好发展。
  (二)百花齐放,追求精细发展
  二人转流派由于是以区域特点不同而划分的,其表演特色就显得过于形式化,历代二人转表演者都在“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模式下进行表演,不同的人表演同一作品动作变化并不是很大,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审美疲劳,这也与东北地区的地形有关系,东北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周边环境也是封闭型的,在这样的地域文化区域中形成的二人转也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二人转自产生以来,艺术形式变化较小,发展水平也难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形成时间大体相近的京剧,却能够在200多年前通过远在安徽的“徽班”进京,很快发展为“国粹”。而二人转尽管与北京近在咫尺,却只能在东北地区“转来转去”,难以冲破难关、传遍全国、登上大雅之堂。”[10]二人转区域成派的特点也具有如此限制性的一面。
  故而二人转流派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应该借鉴京剧艺术中个人成派的特点,培养个人特色,在自身的“自给自足”基础上进行自我调剂,追求自身艺术要素上的“小而全”,艺术技能上的“绝”,这也是它生存的必要保证。像京剧成派借鉴其提倡个人风格的养成以及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因为在创新中才能真正继承,注重个人风格的养成必然会出现百花齐放的效果,追求精细化发展才能不断地充实二人转艺术本身,一种艺术要想门类,要想获得不断地发展并且永远保持自己的面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本身必须具有再生机制和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新的流派出现,老流派的神才能保留下来。因为新流派不会是无源之水。京剧和二人转这两种艺术表演形式流派形成虽然不同,却给了两种艺术在借鉴中不断发展的空间。
  (責任编辑:刘露心)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特征为理论研究基础,基于OpenMusic计算机音乐辅助软件,使用马尔可夫链配以音乐规则和概率,对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的算法作曲生成进行了系列研究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旋律具有明显的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特征,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智能化保护和传承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满族萨满音乐;马尔可夫链;OpenMusic;算法作曲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受音乐思潮的影响,西方现代音乐对我国的音乐产生了极大地冲击,80年代初,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多方位的融合,并创作出了中国的现代音乐。钢琴曲《多耶》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就该曲的创作技法提出一些个人的新的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多耶》;曲式结构;空五度和弦;固定低音;现代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革新家,印象派鼻祖。是一位富有天分的反抗者。拥有敏锐的听觉,强调感受,注重乐器音响效果的使用,创作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音乐作品。其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以及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小黑人》就具有浓厚的爵士乐味道。本文通过分析其结构、主题等来进一步探索曲子中蕴藏的异域风情。  [关键词]德彪西;主题;音色;和声;节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中国传统音乐卷》一书是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学术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是一份可参照的学术文献。通读全书,结合学科发展历程,从导读和选文对该书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指出其学术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导读;音乐形态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177-03  《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中国
期刊
[摘要]  筝曲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入了我国传统诗歌与绘画的艺术魅力,产生联觉的效果,即为我们所说的同构性。在阐释作品的逻辑思维和演奏思维上,都沿袭且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音韵格律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同名唐诗创作的筝曲《枫桥夜泊》中,浓浓地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且在乐曲中完美地展现了诗词、绘画、音乐三者之间的巧妙运用。  本文以筝曲《枫桥夜泊》为例,从音乐、绘画以及诗词三者方面的同构性作为研究对象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01-03  一、躬身艺术创作  刘世虎艺术创作成果斐然,歌曲《依恋》,音乐剧《太急》均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北新闻网、大连电视台、大连电台、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歌曲《小熊维尼》自中央电视台展播以来,家喻户晓、广为传唱。他带领辽宁师
期刊
[摘要]  歌唱是人类个人情感的表达,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是歌唱本身的意义所在。通过歌唱可以加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的探索,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的合唱艺术作品为例,阐述合唱的社会功能及疗愈性。  [关键词]合唱;社会功能;音乐治疗;新冠肺炎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07-03  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疫情传播到我
期刊
[摘要]  二人台牌子曲大多来源于明清曲牌,在两百多年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地方民歌、戏曲曲牌、佛教道教音乐、祭祀音乐融入其中,已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深受西北黄土高原的民众所喜爱。对其进行研究,是对明清曲牌衍变的一种管窥,是对二人台牌子曲曲牌价值的探究和艺术内涵的把握,是我国器乐曲牌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二人台;牌子曲;曲牌;《南绣荷包》  [中图分类号]J607[文
期刊
[摘要]  20世纪来临,在传统主义音乐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基础上“现代主义音乐”[1]扑面而来。音乐家们在传统音乐中探索出了民间音乐新的独特风格,新民族主义的音乐家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吸收传统音乐元素,而是希望借助传统音乐的平台寻找新的音乐乐汇。在这群新民族主义探索者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他打开了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世界并且将匈牙利民族音乐风格带入了大众视野。  [关键词]巴托
期刊
[摘要]  筝曲《莲花谣》是现代著名作曲家王建民所创作,抒发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是王建民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古筝作品,运用五声调式,多次转调,旋律动听。气息在古筝演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曲子的内在情感通过气息传递出来。本文将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检索、观看视频以及自我演奏实践等方式,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概述和对气息在筝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领悟,有助于在今后演奏筝曲时对气息的把握和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