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情绪是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艺术化地设计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的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绪;课堂教学;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表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一般来说,积极情绪如愉快、兴趣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消极情绪如忧愁、沮丧等,则起破坏、阻断的作用。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又应该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呢?
一、学着体察学生的情绪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关注每位学生,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学校教育成为真正关注“人”的教育。我们每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就应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的学生现在的情绪怎样?例如:当你走进教室学生一片吵闹而无法静止,你可以问问自己:“我的学生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活动让他们兴奋得难以抑止,还是上节课某老师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让他们回味无穷,还是……”当你正滔滔不绝地讲解而你的学生昏昏欲睡时,你可以想想:“是我的学生对我所讲的话题不感兴趣,还是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心不在焉,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激动不已,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垂头丧气时,你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学生今天的情绪怎么样?他们的情绪我又该如此掌控呢?有许多教师也许只是很单纯地认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应该有情绪,所以不愿也不肯承认学生的情绪存在,更不去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一些消极情绪。可是,我们要知道,人一定会有情绪的,一味地忽略学生的情绪,无视学生的积极情绪,压抑学生的消极情绪都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着体察学生的情绪,是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二、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显而易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情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我们教师该如何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当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流露出消极情绪如冷淡、厌倦等,我们又该如何巧妙地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其转化为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绪呢?在课堂四十多分钟的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前期、中期、后期的情绪变化,做到适时调节,张弛有度,松紧有致。
(一)课堂前三分钟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前三分钟的教学对整堂课的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堂前三分钟的教学有吸引力,可以把学生的情绪从躁动的课间十分钟拉回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的情绪与课本学习融为一体。很多艺术类、感人的、有趣的活动都能给人发泄感情的空间,学生往往对此是既有兴趣,又能抒发情感。那么在课堂前三分钟的教学我们不妨为学生朗诵一首精美的诗,为学生唱一首动听的歌,为学生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猜一个有趣的謎语,当然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挖掘,既能使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又能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的铺垫。例如,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还在为上节课的某个数学题争论不休,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四周,深情地对学生说:“我们不仅要做个数学知识海洋的冲浪者,也要去尝试着做个语文世界的探索者,领略语文的魅力。”接下来,我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小诗:“一双赤脚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并动情地诉说着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随即导入新课,亮出课题——“背影”。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动情的朗诵、深情地叙述中躁动的情绪归于平静,并对所要学的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语文教师对课前短短三分钟的教学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创设一种具备语文特点的导入情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而且能较快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因此,如何组织好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是调节学生情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课堂中间时段教学
每一节课的中间时段(课上15分钟—35分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期,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得到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时段,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高涨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芭芭
拉·弗雷德里克森说:“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健康与圆满。”那么我们教师强化并利用好学生的这种积极情绪,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时段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等生机勃勃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像花儿一样“开放”,学生也会看到的更多、想到的更多、创造的更多,和老师、同学建立更和谐、更亲密的关系。例如,在教学梁衡的《夏》一文时,我主要设计了赛读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选择文中1—2个景物描写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氛围,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以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读出了夏天到来时的热烈和强大气势,读出了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活力,学生的积极情绪也随着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而得到了强化,整个课堂充盈着他们喜悦、激动、自豪的情绪,这种情绪了也更加推动了学生对“夏”的特点的理解。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情绪为着落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绪和教学内容得到有机的统一,达到互为促进、互为增效的目的。
(三)课堂后五分钟教学
课堂后五分钟这一时段学生常常会出现疲惫、懈怠等消极情绪。在这一时段,我们教师可以在前一时段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刺激学生的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再次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教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时,我们可以在课堂后五分钟设计以下的问题:①父亲用大半辈子造一个高台阶的新屋到底值不值得?②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和《台阶》都是写父亲的文章,在立意和选材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③《台阶》中的“父亲”这一农民形象和鲁迅的《故乡》中的“闰土”这一农民形象有何异同,当今的农民这一群体和他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把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引向了深处,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课堂后五分钟的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同样不可忽略,调节好学生这一时段的情绪将使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留给学生无限的思考和展望。
三、乐于引导学生表达情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和冥想。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语文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主要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即“说”和“写”来引导学生表达情绪。
(一)说一说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发言权,把他们的情绪尽情地表达出来。这种情绪的表达可以是对课文的质疑,对老师和同学观点的不认同,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两点想法。这种“说”的情绪表达使认知活动成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也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
(二)写一写
除了“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写”这种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情绪,比如写一首诗、填一首词、对一句对联、续写一个结尾等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充分的表达。但是,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要能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融合到写中去,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做到情绪的厚积薄发而又不露痕迹。如,教《囚绿记》一文时,我引导:如果,有一天,作者和常春藤再相见,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常春藤,并尽情地抒发你内心的情感。如,请学生结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内容,写出下列对联的下句: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过程應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这种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用“心”施教,用艺术化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体察学生的情绪,理解学生的情绪,然后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苏)巴班斯基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情绪;课堂教学;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表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一般来说,积极情绪如愉快、兴趣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消极情绪如忧愁、沮丧等,则起破坏、阻断的作用。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又应该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呢?
一、学着体察学生的情绪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关注每位学生,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学校教育成为真正关注“人”的教育。我们每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就应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的学生现在的情绪怎样?例如:当你走进教室学生一片吵闹而无法静止,你可以问问自己:“我的学生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活动让他们兴奋得难以抑止,还是上节课某老师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让他们回味无穷,还是……”当你正滔滔不绝地讲解而你的学生昏昏欲睡时,你可以想想:“是我的学生对我所讲的话题不感兴趣,还是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心不在焉,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激动不已,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垂头丧气时,你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学生今天的情绪怎么样?他们的情绪我又该如此掌控呢?有许多教师也许只是很单纯地认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应该有情绪,所以不愿也不肯承认学生的情绪存在,更不去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一些消极情绪。可是,我们要知道,人一定会有情绪的,一味地忽略学生的情绪,无视学生的积极情绪,压抑学生的消极情绪都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着体察学生的情绪,是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二、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显而易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情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我们教师该如何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当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流露出消极情绪如冷淡、厌倦等,我们又该如何巧妙地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其转化为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绪呢?在课堂四十多分钟的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前期、中期、后期的情绪变化,做到适时调节,张弛有度,松紧有致。
(一)课堂前三分钟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前三分钟的教学对整堂课的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堂前三分钟的教学有吸引力,可以把学生的情绪从躁动的课间十分钟拉回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的情绪与课本学习融为一体。很多艺术类、感人的、有趣的活动都能给人发泄感情的空间,学生往往对此是既有兴趣,又能抒发情感。那么在课堂前三分钟的教学我们不妨为学生朗诵一首精美的诗,为学生唱一首动听的歌,为学生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猜一个有趣的謎语,当然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挖掘,既能使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又能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的铺垫。例如,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还在为上节课的某个数学题争论不休,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四周,深情地对学生说:“我们不仅要做个数学知识海洋的冲浪者,也要去尝试着做个语文世界的探索者,领略语文的魅力。”接下来,我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小诗:“一双赤脚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并动情地诉说着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随即导入新课,亮出课题——“背影”。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动情的朗诵、深情地叙述中躁动的情绪归于平静,并对所要学的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语文教师对课前短短三分钟的教学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创设一种具备语文特点的导入情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而且能较快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因此,如何组织好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是调节学生情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课堂中间时段教学
每一节课的中间时段(课上15分钟—35分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期,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得到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时段,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高涨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芭芭
拉·弗雷德里克森说:“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健康与圆满。”那么我们教师强化并利用好学生的这种积极情绪,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时段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等生机勃勃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像花儿一样“开放”,学生也会看到的更多、想到的更多、创造的更多,和老师、同学建立更和谐、更亲密的关系。例如,在教学梁衡的《夏》一文时,我主要设计了赛读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选择文中1—2个景物描写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氛围,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以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读出了夏天到来时的热烈和强大气势,读出了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活力,学生的积极情绪也随着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而得到了强化,整个课堂充盈着他们喜悦、激动、自豪的情绪,这种情绪了也更加推动了学生对“夏”的特点的理解。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情绪为着落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绪和教学内容得到有机的统一,达到互为促进、互为增效的目的。
(三)课堂后五分钟教学
课堂后五分钟这一时段学生常常会出现疲惫、懈怠等消极情绪。在这一时段,我们教师可以在前一时段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刺激学生的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再次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教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时,我们可以在课堂后五分钟设计以下的问题:①父亲用大半辈子造一个高台阶的新屋到底值不值得?②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和《台阶》都是写父亲的文章,在立意和选材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③《台阶》中的“父亲”这一农民形象和鲁迅的《故乡》中的“闰土”这一农民形象有何异同,当今的农民这一群体和他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把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引向了深处,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课堂后五分钟的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同样不可忽略,调节好学生这一时段的情绪将使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留给学生无限的思考和展望。
三、乐于引导学生表达情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和冥想。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语文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主要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即“说”和“写”来引导学生表达情绪。
(一)说一说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发言权,把他们的情绪尽情地表达出来。这种情绪的表达可以是对课文的质疑,对老师和同学观点的不认同,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两点想法。这种“说”的情绪表达使认知活动成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也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
(二)写一写
除了“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写”这种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情绪,比如写一首诗、填一首词、对一句对联、续写一个结尾等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充分的表达。但是,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要能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融合到写中去,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做到情绪的厚积薄发而又不露痕迹。如,教《囚绿记》一文时,我引导:如果,有一天,作者和常春藤再相见,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常春藤,并尽情地抒发你内心的情感。如,请学生结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内容,写出下列对联的下句: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过程應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这种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用“心”施教,用艺术化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体察学生的情绪,理解学生的情绪,然后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苏)巴班斯基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