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抽象的,但将它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那么它就是生动的、有趣的、美丽的,使学生掌握有趣的数学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首要条件。
1 推陈出新,“新”中激趣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就要避免两种极端: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得并不次于教师、有时甚至胜于教师的东西”。教材中数学知识有时比较浅显,教师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的外延、挖掘知识的内涵,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翻新。
例如:教学“认识0到10”。对于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认读、会数数、会书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介绍古代结绳记数的方法;阿拉伯数学的演变;0的多种含义;数数的多种数法等。新知识的引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以致用,“用”中见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我在学习完新课后,组织开展了“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掌握元、角、分的关系,同时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知识。
在教学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发现在课堂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并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他们又怎么能不喜爱数学、不愿意学好数学呢?
3 竞争之中见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时应努力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在合作中证实并发现自己的能力;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故意制造“矛盾”,让学生在攻防中学会竞争,体验乐趣。例如在课堂的口算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南北大战”。每组竞赛由南北两大组各出一人,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又对又快的得1分,先得5分者胜出。5组口算后决定南面还是北面谁是胜利者。在教学形式上可因课灵活设计,如运用“回答问题接力比赛”、“速算比赛”、“读背法则定义”、“默写公式比赛”、“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悦地学习。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 融洽之中达乐趣
自信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来自成功的期望及由这种期望所产生的激励力量,成功期望是潜在的力量。”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多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和幫助,尤其是对偏差的学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进行矫治,用心理辅导的策略,给学生以“我能行”的期望,让学生从尝试中发现自己,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的孩子差。时刻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去争取成功。另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先进人物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身的力量,最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本身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爱护、信赖自己的学生,以“师生平等,共同探讨,事实求是”为原则,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多给他们以期待,用激励的目光和恰到好处的指点、帮助,融感情于教育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5 营造乐学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创设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图片、简笔画或身体语言创设各种情景,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自然情景或模拟情景中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信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情境的学习过程,恰恰是学生学习思维最敏捷时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时期,创设恰当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第一号角。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或借助现成的资源,让学生在音乐中、在动画中、在交互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让主体会学、自主学会这一核心上,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应该是多样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有效地教学手段,寓趣味性与课堂教学之中,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有趣,在和谐融洽、平等对话的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
愉悦,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夏龙峰,兴趣在教学中的培养
[2]陈静,追求有效的数学教学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 推陈出新,“新”中激趣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就要避免两种极端: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得并不次于教师、有时甚至胜于教师的东西”。教材中数学知识有时比较浅显,教师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的外延、挖掘知识的内涵,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翻新。
例如:教学“认识0到10”。对于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认读、会数数、会书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介绍古代结绳记数的方法;阿拉伯数学的演变;0的多种含义;数数的多种数法等。新知识的引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以致用,“用”中见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我在学习完新课后,组织开展了“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掌握元、角、分的关系,同时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知识。
在教学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发现在课堂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并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他们又怎么能不喜爱数学、不愿意学好数学呢?
3 竞争之中见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时应努力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在合作中证实并发现自己的能力;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故意制造“矛盾”,让学生在攻防中学会竞争,体验乐趣。例如在课堂的口算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南北大战”。每组竞赛由南北两大组各出一人,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又对又快的得1分,先得5分者胜出。5组口算后决定南面还是北面谁是胜利者。在教学形式上可因课灵活设计,如运用“回答问题接力比赛”、“速算比赛”、“读背法则定义”、“默写公式比赛”、“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悦地学习。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 融洽之中达乐趣
自信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来自成功的期望及由这种期望所产生的激励力量,成功期望是潜在的力量。”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多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和幫助,尤其是对偏差的学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进行矫治,用心理辅导的策略,给学生以“我能行”的期望,让学生从尝试中发现自己,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的孩子差。时刻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去争取成功。另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先进人物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身的力量,最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本身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爱护、信赖自己的学生,以“师生平等,共同探讨,事实求是”为原则,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多给他们以期待,用激励的目光和恰到好处的指点、帮助,融感情于教育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5 营造乐学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创设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图片、简笔画或身体语言创设各种情景,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自然情景或模拟情景中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信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情境的学习过程,恰恰是学生学习思维最敏捷时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时期,创设恰当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第一号角。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或借助现成的资源,让学生在音乐中、在动画中、在交互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让主体会学、自主学会这一核心上,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应该是多样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有效地教学手段,寓趣味性与课堂教学之中,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有趣,在和谐融洽、平等对话的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
愉悦,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夏龙峰,兴趣在教学中的培养
[2]陈静,追求有效的数学教学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