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引入
如何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笔者将在本期内容中,结合部分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前期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与各位读者探讨一些具有操作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希望广大一线教师在充分理解与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评价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重视实施发展性评价,特别是关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自主性、生成性和综合性,探索出更多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评价办法。
【案例呈现一】
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整理汇报工作的结束,“食物与生活”主题实践活动渐近尾声。此次活动学生进行了资料收集及各种体验性实践,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最后以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评价性讨论会,旨在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学生们的评价实在而客观,走到学生中间,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陈豪,你上网查到的资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谢谢你。”
“李星,你上次的采访记录字写得很整齐,但不够全面,我希望你下次作记录的时候能写得快一些。”
“吴彬,谢谢你爸爸上次给我们提的建议,我们的活动很有趣,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替我们谢谢他吧!”
随后,大家完成了如下评价表。
在总结中我这样说道:“同学们,‘食物与生活’实践活动进行到这儿已经告一段落了,经历了这一次实践研究的全过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收获。而‘食物’是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关于它的话题永远不会完。这次实践活动碰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也可成为我们以后研究的课题。下一阶段,学校艺术节还将有一个‘食品一条街’的活动,同学们现在就可以做好准备,到时候就看大家的了!”
(广西柳州市柳石路第二小学谢慧敏)
【案例呈现二】
在进行了“食虫植物的研究”实践活动后,教师在体会中写到——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食虫植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真是太聪明好学了!他们的求知欲不再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爱好,向课外延伸,不但增长了知识,还开阔了视野。而我在指导学生研究的同时,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被学生们自定的课题所吸引,投入到这些研究当中去,既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增进了师生间的合作关系。
在本课题的学习研究中,由学生确定课题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调动他们的研究兴趣,激发他们探知奥秘的欲望,自主地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我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的书籍,上网收集所需的资料,带领他们向有关人士咨询,并作好笔记,让他们亲自种养所能找到的吃虫植物,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详细记录下来,以备后期的整合和研究,将各种资料汇编写成研究报告,带领学习小组成员到相关科院收集资料,到种植园实地观察“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观察它们奇特的外形特点和生理特点,使学生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比如,叶瓶草就是我们在植物园中看到的一种食虫植物,它长着个像瓶子的叶瓶,里面分泌出一种特殊的黏液,不但能粘住飞进叶瓶里的昆虫,还可以起到蜡的作用,太阳一晒,黏液就和粘住的昆虫一起滑进了它的“肚子”,然后它就会把昆虫慢慢地消化掉。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还嗅到叶瓶里有一种香味,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们了解到昆虫正是被叶瓶里发出的香味所吸引,身不由己地飞进去,终于掉进了“陷阱”,成了叶瓶的美味佳肴。学生们在研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
点评: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评价,反映出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科整合的特性,这就促使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与相关学科教师合作,与自己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对“食虫植物的研究”的反思——
我们通过去图书馆、上网和向科技人员请教等方式,收集了各种有关食虫植物的资料,作了各种读书笔记,动手种养所能收集到的食虫植物,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及它们是如何“吃”虫子的,把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综合各种资料,我们对食虫植物开始作专门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不少知识,大家对什么是“捕蝇草、猪笼草”等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吃”动物?这些植物无手无脚是如何“抓”住虫子并且怎么样“吃”掉它们的?苍蝇为什么总爱钻进猪笼草的“笼子”里,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这些问题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好奇心,促使大家积极地去探索这神奇的大自然,揭示这神奇植物的神秘面纱。当我们看着摆在面前一份份详细的观察报告时,心中是多么的喜悦!能从这小小的一角里就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在大自然里还有多少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揭示呢!
现在研究虽已告一段落,可我们觉得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猪笼草的小袋囊里为什么能够分泌出这么多的黏液、它是怎样吃掉小虫的、在大自然里还有哪些植物能够捉住小虫并且吃掉它们等等。现在我们只研究了一些表面现象,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究,一定能揭开“食虫植物”的神秘面纱。
点评:学生基于实践与问题的自我评价让我们看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不再只是活在书里和他人的世界里,而是活在与他人、与世界的真实交往中,活在自主探究、反思、体验之中,感受到了研究学习的快乐,增强了探究学习的欲望。
(广西柳州市柳石路第一小学 李丽)
【案例呈现三】
某学校通过搜集有关课程学习成果的实际证据,对自主研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效果作出价值判断,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指明改进的方向。学校还根据以上认识,采用多元评价、自主评价等方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评价的实验探索。
1.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及价值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其方式有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等,评价的表达方式有等级、评语等。
2.对教师的评价
以评价机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例,可采取谨慎、渐进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1)凡参与研究性学习管理和指导并有一定成果的教师,学校都给予表彰和奖励。
(2)注重对活动过程中教师管理与指导的情况分析评价。每学期开展“三个一”评比活动,即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评比、一次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次优秀研究性学习个案评比。
(3)注重评比结果。对学习全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成果进行总评,评价项目及权重为:学生课题开题报告占15%,子课题一览表占5%,教师教学设计占20%,学生活动过程资料(档案袋)占30%,结题报告占30%。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注重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评价制度的落实,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比较有力的支持和支撑,让评价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导向,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发展。
发现研讨
从以上提供的三份案例中,我们基本可以透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一些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如从案例一记录的评价过程实录中我们看到,作为主导课程实施的教师选用了多元主体评价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同学、教师和家长分别从活动参与的情感、意识、态度、方法以及行为表现五大方面进行相关的质性评价,引导学生收集并整理出“食物与生活”主题活动的效果信息。这样就使基于讨论交流基础的学生评价发挥出了审视发现问题、拓展后续研究的作用。
其次,从案例二和案例三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是如何有机地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融合,发挥出评价的反思、激励和改进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实验朝良好的方向发展的。学校通过尝试和实践,把相关的评价办法提升到形成制度化的管理,这也是保证课程常态及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理论提升
1.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纬度的评价项目——
第一个纬度是活动过程的要素,主要涉及行为能力或基本的发展状况。包括: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要评价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活动方案的制订状况,要评价学生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具体事实材料的搜集情况等;活动的总结情况,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报告、成果或产品等状况。
第二个纬度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
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主题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
(2)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加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3)探究精神: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研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4)社会实践、交往能力:可通过学生是否主动与他人交往,有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愿望,是否能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
(5)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通过学生收集信息的多少、方法、途径、真实性,以及对信息的辨别反思、反应能力等方面来评价。
(6)劳动态度与习惯: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惜劳动成果等品质对学生进行评价。
(7)设计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强调学生在技术操作运用过程中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可通过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8)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应主要对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的实际表现也要予以全面、客观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法是质性评价方法,它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无论选用何种方法,其运用的先决条件均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但值得强调的是,评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应充分考虑提供给学生真实且可操作的情境,考虑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从而达到有效激励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目的。
2.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个新门类的课程,正处于成长与建设时期,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能给课程的建设、执行者提供正确实施课程导向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热情和工作态度,决定着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中来。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而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素质及实施过程情况的鉴别,其目的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的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而是给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总结、反思教学的优劣,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依据每一个主题活动而定,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实施的基本素质。
(2)合理开放的知识结构。
(3)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的能力,包括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预测活动情境变化的能力。
(5)组织与指导能力。
(6)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
如何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笔者将在本期内容中,结合部分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前期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与各位读者探讨一些具有操作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希望广大一线教师在充分理解与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评价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重视实施发展性评价,特别是关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自主性、生成性和综合性,探索出更多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评价办法。
【案例呈现一】
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整理汇报工作的结束,“食物与生活”主题实践活动渐近尾声。此次活动学生进行了资料收集及各种体验性实践,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最后以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评价性讨论会,旨在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学生们的评价实在而客观,走到学生中间,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陈豪,你上网查到的资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谢谢你。”
“李星,你上次的采访记录字写得很整齐,但不够全面,我希望你下次作记录的时候能写得快一些。”
“吴彬,谢谢你爸爸上次给我们提的建议,我们的活动很有趣,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替我们谢谢他吧!”
随后,大家完成了如下评价表。
在总结中我这样说道:“同学们,‘食物与生活’实践活动进行到这儿已经告一段落了,经历了这一次实践研究的全过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收获。而‘食物’是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关于它的话题永远不会完。这次实践活动碰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也可成为我们以后研究的课题。下一阶段,学校艺术节还将有一个‘食品一条街’的活动,同学们现在就可以做好准备,到时候就看大家的了!”
(广西柳州市柳石路第二小学谢慧敏)
【案例呈现二】
在进行了“食虫植物的研究”实践活动后,教师在体会中写到——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食虫植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真是太聪明好学了!他们的求知欲不再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爱好,向课外延伸,不但增长了知识,还开阔了视野。而我在指导学生研究的同时,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被学生们自定的课题所吸引,投入到这些研究当中去,既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增进了师生间的合作关系。
在本课题的学习研究中,由学生确定课题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调动他们的研究兴趣,激发他们探知奥秘的欲望,自主地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我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的书籍,上网收集所需的资料,带领他们向有关人士咨询,并作好笔记,让他们亲自种养所能找到的吃虫植物,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详细记录下来,以备后期的整合和研究,将各种资料汇编写成研究报告,带领学习小组成员到相关科院收集资料,到种植园实地观察“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观察它们奇特的外形特点和生理特点,使学生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比如,叶瓶草就是我们在植物园中看到的一种食虫植物,它长着个像瓶子的叶瓶,里面分泌出一种特殊的黏液,不但能粘住飞进叶瓶里的昆虫,还可以起到蜡的作用,太阳一晒,黏液就和粘住的昆虫一起滑进了它的“肚子”,然后它就会把昆虫慢慢地消化掉。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还嗅到叶瓶里有一种香味,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们了解到昆虫正是被叶瓶里发出的香味所吸引,身不由己地飞进去,终于掉进了“陷阱”,成了叶瓶的美味佳肴。学生们在研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
点评: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评价,反映出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科整合的特性,这就促使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与相关学科教师合作,与自己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对“食虫植物的研究”的反思——
我们通过去图书馆、上网和向科技人员请教等方式,收集了各种有关食虫植物的资料,作了各种读书笔记,动手种养所能收集到的食虫植物,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及它们是如何“吃”虫子的,把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综合各种资料,我们对食虫植物开始作专门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不少知识,大家对什么是“捕蝇草、猪笼草”等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吃”动物?这些植物无手无脚是如何“抓”住虫子并且怎么样“吃”掉它们的?苍蝇为什么总爱钻进猪笼草的“笼子”里,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这些问题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好奇心,促使大家积极地去探索这神奇的大自然,揭示这神奇植物的神秘面纱。当我们看着摆在面前一份份详细的观察报告时,心中是多么的喜悦!能从这小小的一角里就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在大自然里还有多少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揭示呢!
现在研究虽已告一段落,可我们觉得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猪笼草的小袋囊里为什么能够分泌出这么多的黏液、它是怎样吃掉小虫的、在大自然里还有哪些植物能够捉住小虫并且吃掉它们等等。现在我们只研究了一些表面现象,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究,一定能揭开“食虫植物”的神秘面纱。
点评:学生基于实践与问题的自我评价让我们看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不再只是活在书里和他人的世界里,而是活在与他人、与世界的真实交往中,活在自主探究、反思、体验之中,感受到了研究学习的快乐,增强了探究学习的欲望。
(广西柳州市柳石路第一小学 李丽)
【案例呈现三】
某学校通过搜集有关课程学习成果的实际证据,对自主研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效果作出价值判断,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指明改进的方向。学校还根据以上认识,采用多元评价、自主评价等方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评价的实验探索。
1.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及价值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其方式有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等,评价的表达方式有等级、评语等。
2.对教师的评价
以评价机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例,可采取谨慎、渐进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1)凡参与研究性学习管理和指导并有一定成果的教师,学校都给予表彰和奖励。
(2)注重对活动过程中教师管理与指导的情况分析评价。每学期开展“三个一”评比活动,即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评比、一次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次优秀研究性学习个案评比。
(3)注重评比结果。对学习全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成果进行总评,评价项目及权重为:学生课题开题报告占15%,子课题一览表占5%,教师教学设计占20%,学生活动过程资料(档案袋)占30%,结题报告占30%。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注重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评价制度的落实,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比较有力的支持和支撑,让评价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导向,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发展。
发现研讨
从以上提供的三份案例中,我们基本可以透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一些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如从案例一记录的评价过程实录中我们看到,作为主导课程实施的教师选用了多元主体评价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同学、教师和家长分别从活动参与的情感、意识、态度、方法以及行为表现五大方面进行相关的质性评价,引导学生收集并整理出“食物与生活”主题活动的效果信息。这样就使基于讨论交流基础的学生评价发挥出了审视发现问题、拓展后续研究的作用。
其次,从案例二和案例三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是如何有机地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融合,发挥出评价的反思、激励和改进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实验朝良好的方向发展的。学校通过尝试和实践,把相关的评价办法提升到形成制度化的管理,这也是保证课程常态及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理论提升
1.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纬度的评价项目——
第一个纬度是活动过程的要素,主要涉及行为能力或基本的发展状况。包括: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要评价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活动方案的制订状况,要评价学生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具体事实材料的搜集情况等;活动的总结情况,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报告、成果或产品等状况。
第二个纬度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
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主题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
(2)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加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3)探究精神: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研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4)社会实践、交往能力:可通过学生是否主动与他人交往,有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愿望,是否能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
(5)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通过学生收集信息的多少、方法、途径、真实性,以及对信息的辨别反思、反应能力等方面来评价。
(6)劳动态度与习惯: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惜劳动成果等品质对学生进行评价。
(7)设计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强调学生在技术操作运用过程中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可通过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8)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应主要对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的实际表现也要予以全面、客观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法是质性评价方法,它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无论选用何种方法,其运用的先决条件均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但值得强调的是,评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应充分考虑提供给学生真实且可操作的情境,考虑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从而达到有效激励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目的。
2.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个新门类的课程,正处于成长与建设时期,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能给课程的建设、执行者提供正确实施课程导向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热情和工作态度,决定着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中来。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而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素质及实施过程情况的鉴别,其目的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的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而是给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总结、反思教学的优劣,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依据每一个主题活动而定,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课程实施的基本素质。
(2)合理开放的知识结构。
(3)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的能力,包括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预测活动情境变化的能力。
(5)组织与指导能力。
(6)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