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以我们的母语为学习对象,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学习语文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要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大量精力、做出艰苦劳动。学习必须以勤奋为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积极参与,充满愉悦和快乐。所以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尤为重要。
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博学的学者型教师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够做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要广泛摄取,而且成为一个开拓型、创造型的语文教师。应该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吸取进步的社会主流思想,关注社会的进步发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语文教学担负着学生德育、美育的教育。“为人师表”,教师是表率,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人格都影响着学生。一个有丰富知识,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先激起学生对他的崇敬,继而热爱他所教授的学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身教的奥妙就在于此。
二、教师授课要有艺术性,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就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创造教学情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问题才有求知,有求知和解疑才有兴趣的提高和强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诱发思考;这个过程极可能伴随而来的是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把自己深思熟虑的心得、见解告诉学生,学生兴趣并不高。往往是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热情似火,台下学生却心如止水、无动于衷。这就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气氛就会大大改变。学生会对自己意想不到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想学、爱学。
“问题情境”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呢?因为包含着未知因素的新问题能刺激学生认知冲突,能在学生中引起认识上的论争,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内在求知欲。在原有的知识、能力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产生矛盾时,就形成了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问题的解决使求知心理得到满足,就产生更深一层次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矛盾,造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紧张,是使学生发展兴趣,加强思维训练的好办法,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2、教师以学生质疑提问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有时学生的质疑比教师的设疑更能引起学习兴趣,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这过程本身就会引起其他学生很大的兴趣,因为其中须经历一番高质量的思考过程。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质疑并采纳其中一些问题作为“问题情境”的起点,这是推动学生求知,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恰当实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合理的点拨,恰当的提问,听课的学生很容易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要彻底从过去那种僵化、呆板、如死水一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而代之以一种崭新、生动活泼,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学为主导,教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最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吸引学生。引多媒体进课堂,将形、色、味、动感性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把当时的情境再现出来,能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如教多媒体教学具有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使它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时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大了教学容量。形象化的教学,借助电、学、形、声的神奇配合,使得教学形式更直观、更形象,教学效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它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思路是:重在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形声结合,创设良好的氛围,不断将教学向纵深推进,同时渗透时代精神,激发起每位同学的崇高感、使命感,并在高潮中结束全文,产生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回味余地。
如教八年级的《苏州园林》时,课堂沉闷单调,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我就用电教化教学,用美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园林的美景,学生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住了,完全融入了美妙的意境之中,这时,我再通过语言了,对课文的印象也就更深刻了。多媒体的音画交融,生形并茂,能全方位、多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五、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让学生获利成功。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极为重要。从成功中学生发现自己有了提高,有了长进,就会增强自信心,就会产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愿望和行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 作为教师来说要关爱学生。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让学生愿意接近你,愿意将你当作朋友,愿意和你说知心话,这一切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极有利的条件。当你去关心他、爱护他的时候,他会在感受你给他的关爱情感中,去听你教导他的每一句话,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凡事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去想他们所想,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来讲,一般都重视优等生,很难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差生失去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并且及时地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一束信任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注意他,没有忽略他的存在,没有厌弃他。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很融洽了,这对教学是有好处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是很好,非常重要的。
理解学生。学生非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做事的方法、原则有自己的特点——不成熟性,考虑问题有不周全的地方,教师要加以理解,要采用和风细雨似的批评。你评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你的,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
环境考察;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可以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并举办征文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环境问题的见解,表达他们对于理想环境的憧憬。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主体,注重实践活动与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大板鸭”。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欲,在此期间,培养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使他们去主动参与,让他们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比教师单纯地讲授更有效。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提高语文能力训练,我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每项各级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积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次数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功夫,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参与竞争活动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八、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初步获得语文学习兴趣时更不满足课文的学习,大千世界,所有怪事,风云奥秘都会把学生从囿于课文学习中吸引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历史、民间传说、科普等课文故事激励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宇宙奥秘等问题悬挂在高高的课外书上,触动学生揭开答案的心。如教学积累、运用四中的阅读短文《一堂生物课的启示》,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总结的人生哲理后,我还多问了“树叶为什么会变成各种颜色?”为了从实质上科学地去解答,于是我向学生推荐了几本课外书有《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等,除此之外,在《登山》的教学中我推荐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我推荐了《三国演义》等儿童版课外书,并寻建议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在阅读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功效无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虽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博学的学者型教师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够做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要广泛摄取,而且成为一个开拓型、创造型的语文教师。应该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吸取进步的社会主流思想,关注社会的进步发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语文教学担负着学生德育、美育的教育。“为人师表”,教师是表率,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人格都影响着学生。一个有丰富知识,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先激起学生对他的崇敬,继而热爱他所教授的学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身教的奥妙就在于此。
二、教师授课要有艺术性,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就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创造教学情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问题才有求知,有求知和解疑才有兴趣的提高和强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诱发思考;这个过程极可能伴随而来的是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把自己深思熟虑的心得、见解告诉学生,学生兴趣并不高。往往是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热情似火,台下学生却心如止水、无动于衷。这就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气氛就会大大改变。学生会对自己意想不到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想学、爱学。
“问题情境”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呢?因为包含着未知因素的新问题能刺激学生认知冲突,能在学生中引起认识上的论争,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内在求知欲。在原有的知识、能力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产生矛盾时,就形成了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问题的解决使求知心理得到满足,就产生更深一层次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矛盾,造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紧张,是使学生发展兴趣,加强思维训练的好办法,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2、教师以学生质疑提问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有时学生的质疑比教师的设疑更能引起学习兴趣,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这过程本身就会引起其他学生很大的兴趣,因为其中须经历一番高质量的思考过程。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质疑并采纳其中一些问题作为“问题情境”的起点,这是推动学生求知,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恰当实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合理的点拨,恰当的提问,听课的学生很容易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要彻底从过去那种僵化、呆板、如死水一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而代之以一种崭新、生动活泼,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学为主导,教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最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多媒体来吸引学生。引多媒体进课堂,将形、色、味、动感性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把当时的情境再现出来,能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如教多媒体教学具有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使它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时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大了教学容量。形象化的教学,借助电、学、形、声的神奇配合,使得教学形式更直观、更形象,教学效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它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思路是:重在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形声结合,创设良好的氛围,不断将教学向纵深推进,同时渗透时代精神,激发起每位同学的崇高感、使命感,并在高潮中结束全文,产生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回味余地。
如教八年级的《苏州园林》时,课堂沉闷单调,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我就用电教化教学,用美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园林的美景,学生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住了,完全融入了美妙的意境之中,这时,我再通过语言了,对课文的印象也就更深刻了。多媒体的音画交融,生形并茂,能全方位、多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五、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让学生获利成功。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极为重要。从成功中学生发现自己有了提高,有了长进,就会增强自信心,就会产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愿望和行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 作为教师来说要关爱学生。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让学生愿意接近你,愿意将你当作朋友,愿意和你说知心话,这一切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极有利的条件。当你去关心他、爱护他的时候,他会在感受你给他的关爱情感中,去听你教导他的每一句话,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凡事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去想他们所想,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来讲,一般都重视优等生,很难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差生失去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并且及时地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一束信任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注意他,没有忽略他的存在,没有厌弃他。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很融洽了,这对教学是有好处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是很好,非常重要的。
理解学生。学生非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做事的方法、原则有自己的特点——不成熟性,考虑问题有不周全的地方,教师要加以理解,要采用和风细雨似的批评。你评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你的,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
环境考察;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可以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并举办征文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环境问题的见解,表达他们对于理想环境的憧憬。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主体,注重实践活动与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大板鸭”。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欲,在此期间,培养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使他们去主动参与,让他们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比教师单纯地讲授更有效。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提高语文能力训练,我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每项各级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积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次数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功夫,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参与竞争活动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八、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初步获得语文学习兴趣时更不满足课文的学习,大千世界,所有怪事,风云奥秘都会把学生从囿于课文学习中吸引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历史、民间传说、科普等课文故事激励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宇宙奥秘等问题悬挂在高高的课外书上,触动学生揭开答案的心。如教学积累、运用四中的阅读短文《一堂生物课的启示》,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总结的人生哲理后,我还多问了“树叶为什么会变成各种颜色?”为了从实质上科学地去解答,于是我向学生推荐了几本课外书有《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等,除此之外,在《登山》的教学中我推荐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我推荐了《三国演义》等儿童版课外书,并寻建议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在阅读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功效无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虽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