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开发学生的心灵
  对于一个心灵麻木的人来说,对再美、再丑、再喜、再怒的事物或事情都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的。但是当前的社会形势、教育实际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情感低能儿。他们不能及时的捕捉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活动来为他们的真情体验寻找支点。如《美食美谈》中制作肉夹馍的情景再现,《谁不说俺家乡好》中“属于我的家乡符号”的解读都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从而开发学生心灵之美。学生的心灵被触动了,真情的流露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贾老师执教《美食美谈》这节课时,先是让学生剥花生、嗑花生入课,在学生的体验中,引导学生吃出味道、情趣、感悟,从而点出这堂课“美食美谈”指导的三大方面,即猜美食、品情趣、说感悟,从入题到点明课堂的主要环节,教师的点引水到渠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作文的语言情境,进入课堂的对话情境,教师切实关注了学生实际,注重课学生的情感体验。吴孝梅老师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则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窗外的 “春之景”进而到心中的“春之情”,春色当前,我们就生活于其中,当然就会有景有情了。
  三、注重作文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打开思路也许并不难,但是一旦要从思想变为文字就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是学生写作中遇到的第一道关卡,也是必须攻克的关卡。对此老师们给出了具体办法那就是:循序渐进的具体指导。如《美食美谈》一课中,贾老师引导学生写出美食的味道、情趣、感悟,一步一步地写出记忆中的美食,也为接下来习作《记忆中的美食》点明了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而张华清老师的《如何使文章具体生动》一课则引导学生从动作、心理、表情、场景、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写出害怕的心理。这一系列的具体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攻克了无话可写的难关。
  那面对自己的作文教学,应该怎样教呢?
  (一)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再优美的文字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我们读着也是无味,华丽的外表也不会震撼我们的心灵。
  (二)重视阅读和积累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 “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现在反思很多时候语文课和作文课脱节,两方面不说话。阅读是每一位老师现在很重视的问题,但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给学生写读书随笔的方法,不要一味地放着学生随意的写,稍加些指导,学生的提高会更快。例如:先通读全文,再让学生动笔画出优美的词、句、段,从各种角度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将重点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来巩固记忆。
  2、教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例如余映潮的千姿百态的说,《散步》的多种课型,课本上的教材老师研究比较深、透,这样在学生深刻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三)重视仿写的训练
  指导学生仿写训练,小到一个句子、段落,大到整篇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有效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经历积累,写作时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表达出真情实感。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及时把感人的地方表达出来,把难忘的一刻描述出来,把崭新的事件叙述出来。
  (五)教给学生互改的方式,提高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现在的学生互批流于形式太多,我们翻看作文仅仅是红红的一片,实际上学生互批的价值不高,结合自己的教学,虽然是初四,仍不时教给学生自批和互批的方法,例如学生写完后,要思考内容与题目的关系,主题是否明确,段落是否清晰,详略的安排是否恰当,毕竟到了初四,显性的作文要求还是要注意的,自己觉得哪里不行可以修改。然后互批,同位之间互批,至少给文章找出一条优点、一条缺点。要搞清楚:为什么写得好?怎样才能写得如此好?你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然后交换对于互批的看法是否接受,最后再修改。修改后抽签读作文,这样经过修改,交流、展示,学生达到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写作不仅仅是两节作文课的任务,它也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浸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语文即生活,提高写作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多读书、读好书。记得有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将军的气概。”
其他文献
一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都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促进作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拓展设计:“说出古今中外能证明本文论点的典型事例。”课内课外紧紧围绕本文中心联系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加深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拓展延伸:“读了这首诗,你能够想起哪些具有同样情怀的人以及他们的某些名句?”这一设计则紧扣情感目标,对学生理解诗人的博大情怀有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看,它是基础工具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工具,所以研究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即教学活动程序。它是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总结,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理论是系统化的教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都需要积累什么?  (一)课内积累,就是学习好语文课文,具体步骤:  1、预习课文:此环节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听课的质量的好坏。  (1)读课文   读课文可以分为朗读、快读、默读…… 通过读课文,可以对于课文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听课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听,这样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还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从原文找出答案或者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课堂教学主要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只有把“知识”转化为“信息”“智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不是凭空臆想的无本之源,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内容需要,利用网络制作动画,将文字变为可动可换的
期刊
一、原因  社会实践活动少,生活经验不丰富,这是初中生写作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是获得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校把学生关在学校里,传授书本知识,而很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虽然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是有限的,是不能满足学生写作需要的。因此,初中生写作时常常是绞尽脑汁,或虚构,或拼凑,或抄袭,敷衍成文。
期刊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  原生态这个词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原生态冰箱,原生态蔬菜,原生态玩具,原生态唱法……现在教育也在呼唤原生态,那么,原生态是什么?原生态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原生态的解释较多,我比较赞同的是:原始之态,自然之态,自然、生命、原始是原生态最大的特征。原生态教育就是要回归原始教育,传统教育,自然教育。原生态教育就是尊重生命、尊重
期刊
一、直接导入法,即一上讲台就开门见山,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初中第一册《短文两篇》,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就可以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欢乐,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近四年了,也在努力探寻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可是我们的教学却没有带给我们应有的期望。当我看到课堂上那双没有求知欲的眼睛,看到瞌睡连天的表情,看到作业本上雷同的答案。我不禁在想,我们现在的教学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为什么一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就昏昏欲睡在课间却激情四射?本来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汲取知识的他们为什么那么茫然?   为了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思
期刊
日记是把每天遇到的事情及个人的感想进行文字记录。聋生生理的特殊性使他们在语言水平、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多数学生存在“说不好、读不通、写不出”的尴尬情况,经常写日记有利于聋生的词汇积累,锻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和思维,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怎样指导学生写日记?我谈一下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第一、切恰要求,让学生轻松接受日记  日记是学生写话的一种练习,是学生的习作而不是文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在作文训练中,如何解决初中学生胸中无“米”的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能力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积累材料,对于写好作文非常重要。生活丰富多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生活,感受生活。你看:上学放学的路上、学校、家里、社区……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可能因某个同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