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在作文训练中,如何解决初中学生胸中无“米”的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能力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积累材料,对于写好作文非常重要。生活丰富多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生活,感受生活。你看:上学放学的路上、学校、家里、社区……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可能因某个同学的滑稽动作而笑得前仰后合;可能因老师的不理解或批评而痛哭流涕;也可能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垂头丧气;也可能因班级在运动会上夺冠而欢呼雀跃……显然,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 “源”,这“源”里充满了童趣,充满了天真,充满了情趣,充满了人性。可有的学生却往往因这些事太普通太琐碎而将它们忽略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把学生从单调的课堂和课本里解放出来,走进生活,面向社会。因此,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写随感。平时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教学中,我问学生:“这些词,作者运用得恰当吗?作者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这对你写作文有何启发呢?”通过提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和感受,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提倡学生关注典型素材,长见识开视野
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着作文资料储备少,选材缺乏典型的人和事,内容不真实,讲空话、大话。事实上,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因此我平时要求学生多听多看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就是一个能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的大窗口。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收看新闻,关心时事。通过听、看新闻节目,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新闻,善于将媒体传播的好新闻巧妙地溶入作文中,以提高作文质量。
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读报刊,增长见识,同学们都争相阅读,认真做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典型素材。我还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尝试着写读后感,写评论等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的。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关注新闻报刊,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新闻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去思考生活,写出想要说的话,从而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丰富文学知识
要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多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好文章。学生要想写好文章,光靠从教材中汲取的能量是不够的,必须把视野开阔到课外读物中去。因为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材料,思维材料和文学知识。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深化阅读,为学生写作积累奠定基础。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课外书籍可以是中外名著: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等,也可以是精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富有哲理的诗歌,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班级或学校可组织一些关于读书的专题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来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积累,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积累写作材料除了观察感悟,阅读发现,还应养成练笔的好习惯。学生读书笔记写多了,随之便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文时,自然就会左右逢源,辞随意出。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能力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积累材料,对于写好作文非常重要。生活丰富多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生活,感受生活。你看:上学放学的路上、学校、家里、社区……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可能因某个同学的滑稽动作而笑得前仰后合;可能因老师的不理解或批评而痛哭流涕;也可能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垂头丧气;也可能因班级在运动会上夺冠而欢呼雀跃……显然,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 “源”,这“源”里充满了童趣,充满了天真,充满了情趣,充满了人性。可有的学生却往往因这些事太普通太琐碎而将它们忽略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把学生从单调的课堂和课本里解放出来,走进生活,面向社会。因此,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写随感。平时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教学中,我问学生:“这些词,作者运用得恰当吗?作者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这对你写作文有何启发呢?”通过提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和感受,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提倡学生关注典型素材,长见识开视野
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着作文资料储备少,选材缺乏典型的人和事,内容不真实,讲空话、大话。事实上,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因此我平时要求学生多听多看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就是一个能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的大窗口。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收看新闻,关心时事。通过听、看新闻节目,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新闻,善于将媒体传播的好新闻巧妙地溶入作文中,以提高作文质量。
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读报刊,增长见识,同学们都争相阅读,认真做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典型素材。我还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尝试着写读后感,写评论等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的。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关注新闻报刊,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新闻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去思考生活,写出想要说的话,从而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丰富文学知识
要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多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好文章。学生要想写好文章,光靠从教材中汲取的能量是不够的,必须把视野开阔到课外读物中去。因为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材料,思维材料和文学知识。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深化阅读,为学生写作积累奠定基础。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课外书籍可以是中外名著: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等,也可以是精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富有哲理的诗歌,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班级或学校可组织一些关于读书的专题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来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积累,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积累写作材料除了观察感悟,阅读发现,还应养成练笔的好习惯。学生读书笔记写多了,随之便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文时,自然就会左右逢源,辞随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