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方面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不应忽视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讨论"语文素养"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改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教育
长期以来,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颖不断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 优化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一是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二是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第二, 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小学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一是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是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三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第三,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一是读课外书与读报。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爱读报的好习惯,是小学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采取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制作剪报和编写手抄报;也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读,再一起议论;还可以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开读书报告会,或把书报的内容排练成小节目演出。
二是看电视与电影。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小就用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语文课外活动还要不要组织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在校内组织学生集体看电视,看电影的条件,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学生有组织地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片,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互相讨论,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是说话、讨论、朗诵、讲演。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小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和讲身边的事情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讨论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向主题讲演方向发展。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依托省级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学生中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教育
长期以来,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颖不断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 优化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一是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二是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第二, 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小学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一是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是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三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第三,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一是读课外书与读报。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爱读报的好习惯,是小学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采取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制作剪报和编写手抄报;也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读,再一起议论;还可以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开读书报告会,或把书报的内容排练成小节目演出。
二是看电视与电影。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小就用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语文课外活动还要不要组织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在校内组织学生集体看电视,看电影的条件,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学生有组织地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片,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互相讨论,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是说话、讨论、朗诵、讲演。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小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和讲身边的事情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讨论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向主题讲演方向发展。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依托省级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学生中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