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应包括数学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主要由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是首当其冲。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来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以两节复习课教学活动设计为例,阐明如何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数学核心素养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因素。明晰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确定和叙述教学目标时要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设计主体应是学生。教学目标对知识和技能的陈述必须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
例如:“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 ,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逻辑推理、数学运算);(2)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发现解题规律,进而归纳总结出一般方法(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3)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4)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能力)。
评 析:上述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目标叙述至少有以下不同:(1)每条教学目标都直接指向数学核心素养. (2)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师为本”,强调的只是“教师做什么”,教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结果;而上述教学目标的叙写“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阐明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在行为上有怎样的变化,能提升哪方面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设计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猜想、证明,或通过调查研究、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复习回顾。主要以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问答为主,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環节的问题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前做了相应的指导。但是,在学生实际的互动中,很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并灵活处理。
2.典型例题。主要以师生间的问答为主,目的是通过教师的问题式启发,逐步引领学生体验如何在具体问题中抓住解题的关键,并正确作答。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例题:例1:(1)求 的值域;(2)求 的值域;(3)求 的值域。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教师点拨,并由学生归纳出:类型函数求最值(g(x)恒正或恒负)的方法。
例2:已知 ,求函数 的最大值。方法:凑项。通过该题,培养学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例3.当 时,求 的最大值。方法:凑系数。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培养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式:设 ,求函数 的最大值。归纳:(ac<0)类型函数求最值的方法。
案例评析: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求最值的方法,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和预期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基本不等式为主线,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本上,充分展示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并能针对不同题型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节教学措施,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学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设计应是师生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善于探究、勇于创新、人性善良、情感丰富、品格高尚的人。
一、数学核心素养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因素。明晰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确定和叙述教学目标时要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设计主体应是学生。教学目标对知识和技能的陈述必须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
例如:“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 ,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逻辑推理、数学运算);(2)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发现解题规律,进而归纳总结出一般方法(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3)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4)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能力)。
评 析:上述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目标叙述至少有以下不同:(1)每条教学目标都直接指向数学核心素养. (2)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师为本”,强调的只是“教师做什么”,教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结果;而上述教学目标的叙写“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阐明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在行为上有怎样的变化,能提升哪方面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设计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猜想、证明,或通过调查研究、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复习回顾。主要以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问答为主,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環节的问题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前做了相应的指导。但是,在学生实际的互动中,很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并灵活处理。
2.典型例题。主要以师生间的问答为主,目的是通过教师的问题式启发,逐步引领学生体验如何在具体问题中抓住解题的关键,并正确作答。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例题:例1:(1)求 的值域;(2)求 的值域;(3)求 的值域。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教师点拨,并由学生归纳出:类型函数求最值(g(x)恒正或恒负)的方法。
例2:已知 ,求函数 的最大值。方法:凑项。通过该题,培养学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例3.当 时,求 的最大值。方法:凑系数。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培养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式:设 ,求函数 的最大值。归纳:(ac<0)类型函数求最值的方法。
案例评析: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求最值的方法,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和预期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基本不等式为主线,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本上,充分展示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并能针对不同题型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节教学措施,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学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设计应是师生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善于探究、勇于创新、人性善良、情感丰富、品格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