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学生物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要么因对课本文字理解不到位而导致对基本生物学理论的把握产生很大的偏差,要么因对生物学习题中的文字抓不住核心语句而导致将原本应该做对的习题做错。这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咬文嚼字”是一个很不错的对策。
  
  一、对课本文字的理解上
  
  例1、在《光合作用》一节中,课本上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中说,根据是否需要光,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即,光反应阶段需要光,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学生往往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到位,当问及“在晴朗的一天中,植物白天与晚上的光合作用情况”时,学生常常这样回答:“白天进行光反应,晚上进行暗反应。”这显然不对。造成学生对这一生物学基本理论理解偏差的关键在于他们对“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的理解不到位,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细细品读“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不难发现,“不需要光”的含义,并非是必须无光,而是与光无关,即有光行,无光也行。所以,白天,绿色植物光反应、暗反应同时进行。那么,晚上呢?光反应当然是停了,暗反应仍然继续进行吗?显然不是,因为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可见,晚上随着光反应的停止,暗反应也随之停止所以,晚上植物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例2、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对渗透作用概念的讲解过程,也须咬文嚼字。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在这里水分子扩散的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而前面学过水分子过细胞膜的自由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那么自由扩散与渗透作用相矛盾吗?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可让学生明白,渗透作用中所说的低浓度溶液,就是指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多的溶液,即水分子的高浓度侧。故对水分子这种溶剂分子而言在渗透作用中仍是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与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自由扩散是一致的,并不矛盾。通过这样的“咬文嚼字”,加深了学生对渗透作用和自由扩散本质的理解。
  例3、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课本中的最终结论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可是,当问及人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时,学生竟然回答:“人的遗传物质是以DNA为主,以RNA为次。”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人体的核酸包含DNA、RNA,因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以人的遗传物质是以DNA为主,以RNA为次。” 原因何在呢?原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根本就没有理解,纯属断章取义,怎么办呢?需要“咬文嚼字”!人家课文说的很清楚——因为绝大多数的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显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并不是针对某种生物而言。其实,对某种生物来说,遗传物质只能是一种,要么是DNA、要么是RNA,根本不存在主次问题。那么,“绝大多数生物”包括哪些生物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难得出,“绝大多数生物”是指所有含有DNA的生物,即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含DNA的病毒。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他们的核酸既有DNA、又有RNA,但他们的遗传物质只是DNA;含DNA的病毒,他们的核酸无RNA,只有DNA,他们的遗传物质当然是DNA了。那么,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RNA了,“少数生物” 指的又是哪些生物呢?显然,就是含RNA的病毒。
  
  二、对题意的理解上
  
  例1、能水解唾液淀粉酶的物质是()
  A、淀粉酶B、蛋白酶
  C、脂肪酶D、麦芽糖酶
  考场错解:A
  分析:关键是要弄清楚“水解什么?” 水解淀粉吗?不是,水解什么呢?水解淀粉酶!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本题就可以变为“能水解蛋白质的物质是()”当然是B蛋白酶。
  例2、北方冬季常绿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吸收减弱或近于停止,主要原因是()
  A、吸收作用减弱B、蒸腾作用减弱
  C、光合作用减弱D、细胞呼吸减弱
  考场错解:B
  分析:关键是要弄清楚“什么减弱或近于停止?”中心词是“矿质养料的吸收”,不是“矿质养料的运输”!矿质养料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而能量的释放与细胞呼吸有关,冬天,气温很低,细胞呼吸减弱,故正确答案为D。
  例3、在菜豆种子的萌发初期,CO2释放量往往比O2的吸收量大三四倍。说明此时菜豆种子()
  A、只进行无氧呼吸 B、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C、只进行有氧呼吸 D、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考场错解:D
  分析:关键是弄清楚“由什么说明菜豆种子的呼吸情况?”由“CO2释放量往往比O2的吸收量大三四倍”!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此题多释放的CO2则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而产生等量的CO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三倍!所以应选B。
  总之,不管是理解课文还是解答习题,抓住关键词“咬文嚼字”,以不变应万变,就能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通过很长一段时间对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关注,以及在网上十天的集中学习,我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网上的视频学习、同行的交流探讨、辅导教师的亲切点评、在线专家的疑难解答,如一缕缕清风,抚去我心头的阴霾,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新课程的学习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尤其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该如何使自己逐渐的成长起来,适应新课程新时代的需要。    一、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期刊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经十二个年头,在此期间,有收获,也有困惑,更有担忧,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有点茫然失措的感觉。我们都知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能讲一口地道、流畅的英语已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但因缺乏适当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受到严重地限制,学生只能在试卷上拼拼写写,而不开口讲英语,学的仍然是“哑巴”英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研究等来更新知识,确立理念,提升境界,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英语教师 教师 专业 发展    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
期刊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用有效的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学习方法。    一、预习方法    首先是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预习英语单词时,要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词形明了,对于四会(听、说、读、写)的单词,还要求拼写正确。预习词组、句型和课文的重难点,可充分利用课后注释加以明确,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在预习单词、词组
期刊
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青岛—-岛城的留学、建筑、民俗”进行了两年余,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学生们探询于岛城的大街小巷,于绿树红瓦中解读被岁月磨平的记忆;采集市郊民风民俗,在传统习俗中破译城市的文化符号。他们遨游于书海追寻名人勤工俭学的足迹,访问学友倾听出国留学者的心音,在对比中思考着岛城的教育;他们驰骋于网络探询东方的节俗,挖掘民族文化之精髓,奔涌的思想之泉闪烁出创新的光芒。    一、把课外实践与课
期刊
随着科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口语交际成为英语学习的核心部分,只有听懂了说的语言,才能发挥说的作用。因此,听在交际中处于极其重要地位。而长期以来,学生的听力训练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问题,笔者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听力兴趣    要提高学生
期刊
创新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因此,我们从小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指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如何在小学生作文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
期刊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纵观在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有的是自身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问题,但更多的是心理因素所致。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转化数学学科后进生应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从心理角度去关心、理解、帮助和教育这些后进生,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逐步改善心理状态,调整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内在潜能。    一、对数学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对数学后进生进行转化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化学史实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生活的美,从而获得写作的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去感知事物。教师只有把学生领到广阔的农村生活中去,正确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熟悉的农村生活、体验熟悉的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