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恋爱吧”/“早恋没好处”;“这种感觉是爱吗”/“现在不是谈爱情的时候,你们也不懂爱情”;“为你朝思暮想”/“看嘛,已经影响学习了”;“我要我们在一起”/“算了,眼不见心不烦”;“分手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样的心理对话,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间、亲子间、师生间。面对青春期少男少女懵懂的情愫,我校结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对青春期情感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与学生面对面,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采用心理疏导法来进行青春期情感教育。其优势在于采用中立的态度——“既不提倡与鼓励,也不反对或打压”,重在“疏”而不在于“堵”,真正把做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其在活动体验中明白并自愿选择正确的情感观,让自己能够理智对待青春期的情感。
方案设计
本活动设计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此时高中生已经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随着对环境的熟悉以及人际互动的展开,情感问题也慢慢升温,这个时候正好是介入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机。而高中阶段也是青少年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理性地探讨情感问题,有利于学生吸收多元的价值内容,帮助他们思考和探索内心世界,对于今后形成科学、理性的情感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我们的方案设计考虑到了以下几点因素。
1.结合学生兴趣,降低心理防御
看电影和心理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设计从欣赏高中生情感有关的影视入手,在多种心理活动中开展“润物细无声”的平等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心理防御。
如,我校青春期情感教育的名称是“我和青春有个约定”,既有诗意又切主题,避免“青春期情感教育”这类直白的名称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与心理防御。第一次情感教育活动是影视欣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影片是网络知名作家九把刀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拍成的电影,讲述了柯景腾和沈佳宜在高中时期相互有情感但不表白,最终没能在一起但却相互祝福的情感经历。我校设有影视欣赏选修课,而高一又是我校最高的年级,因此带领学生赏析同龄人故事的电影就显得很自然而不突兀。当学生看到屏幕上那个大红苹果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字样时,有些学生表现得很兴奋,有些学生装作不在乎,有些学生又有点害羞,但能看出来他们内心还是很渴望看这部影片的。放映影片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悉心交流,学生们从影片中认识到“不表白的情感才是最美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爱情感,体现了重在“疏”而不在“堵”的活动理念。
除了采用影视赏析的办法,我校还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心理活动来进行情感教育。 “我眼中的男生女生”这个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也非常贴近当代高中生的视野,因此极大调动起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通过异性效应来不断完善自己。活动中,男女生分组讨论自己心目中值得欣赏的异性是什么样的,特邀的年轻老师也按性别加入到男女生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男女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男生心目中的好女生:长头发,外貌好,身材好,萌,聪明,性格稳重,开朗活泼,乐观;女生心目中的好男生:有责任感,有上进心,能保护自己,有才华,性格随和,高富帅,牙齿白,肌肉均匀,理解人,专一,个人技能好,生活习惯好(如不抽烟,会做饭)等。各年轻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从活动中看出此阶段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要高于男生。女生比较看重男生的内在品质与良好的习惯等,而男生主要看重的是女生的外貌体型。心理学家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理论认为,男性的阿尼玛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1.肉体的阿尼玛阶段;2.浪漫的阿尼玛阶段;3.精神上的阿尼玛阶段;4.智慧的阿尼玛阶段。女性的阿尼姆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1.力量的阿尼姆斯阶段;2.行为的阿尼姆斯阶段;3.语言的阿尼姆斯阶段;4.意义的阿尼姆斯阶段。目前,我校女生心目中欣赏的异性的标准水平已经超越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阿尼姆斯的初级阶段水平,而男生心目中的阿尼玛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2.尊重人性,不贴标签
在活动设计时用“青春期情感”来代替“早恋”一词。 “早恋”在传统教育中往往被赋予道德不良的色彩,容易给学生“贴标签”;而“青春期情感”更为客观且尊重人性,小小一词的改动却反映出学校尊重学生的新理念。因此,在情感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早恋”的字眼,而用更为客观的词语“青春期情感”取而代之。
3.开放性设置问题,避免社会称许
开放性的问题才容易让学生畅所欲言。借助影视人物与情节设置开放式的问题,避免设置有社会称许性的问题。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去评论影视更容易投射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评论别人比自我暴露要容易。
如,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视欣赏中,教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畅所欲言。主要问题有:1.这部片子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为什么?2.为什么柯景腾不表白?3.为什么两人最后没有在一起?这些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避免了社会称许性,问题回答的现场生成性很强,不存在预设的规劝与回避,有利于学生真实表达想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不仅提到了教师预设的一些重点画面,还提到了很多细节画面,比如女孩去看男孩搏击比赛时穿的是男孩送给女孩的文化衫,以及看到了女孩最终嫁给的人比她年龄大好多等。对于后两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有情感未必就要表白、恋爱,可能表达了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朦胧的暧昧的感情才是最美好的,说出来就破坏了这种美好;因为喜欢,所以不表白,怕女孩拒绝;也因为喜欢,所以不打扰她。还有学生说:女孩喜欢成熟点的男生,因为柯景腾幼稚,所以女孩最后找了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嫁了;柯景腾让自己更优秀,更成熟,才有追女孩的资本。
正是由于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不具社会称许性,学生才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 4.呈现案例,探讨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中的情感困惑,我们在方案设计中加入了“出谋划策”的活动环节,呈现了学生情感发展中典型的案例,比如收到求爱的短信但又想拒绝时该怎么办?暗恋别人既想进一步发展但又怕影响学习时该怎么办?双方互有好感而一方想约对方单独出去玩时该怎么办?学生针对这些典型案例出谋划策,这为学生解决实际的情感困惑和情感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
在呈现案例的时候,避免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而要采用第三人称或采用化名,这样便于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求学生先动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思考如何处理,在学生出谋划策的基础上由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遇到情感问题时有章可循。
活动总结与反思
通过活动我们有几点发现:
学生比教师想象中成熟。从学生的分享来看,学生的思想比教师想象中的成熟,也能和教师坦诚交流。在青春期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有比较正确的恋爱观,能够理性的对待青春期的情感。
青春期情感问题中女生是关键。女生比同龄的男生要成熟,很多女生在情感把握上是比较理智的。可以推断,在高中生情感问题上女生是关键,只要女生把握的分寸比较好,令学校和老师们头疼的“早恋”问题就可能会迎刃而解。
年轻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利于贴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交流、倾听学生,既能站到学生的角度与之共鸣,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建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子们,异性间彼此产生欣赏和爱慕的情感属于正常现象,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情感,体验成长的过程。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科学理解这样的变化,让他们在面对情感时不退缩也不过分紧张和夸大感受,自然地去面对这种情感,反而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想通过“堵”或者忽视的方式来处理,势必对青少年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把疏导教育应用到青春期情感教育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放弃了预设的说教和悉心的规劝,而是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和学生坦诚交流,潜移默化地去传达教育思想,让学生有正确的恋爱观。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情感世界,提供平台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价值态度给学生,帮助他们自我探索和澄清价值,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引导他们建立更加多元和科学的两性观和情感价值观,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编辑 江泓
参考文献:
[1]范红霞,高岚,申荷永: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人”及其发展[J].教育研究,2006(09).
[2]李笑莲.生命教育视野之下的中学生爱情教育[J].江西教育,2012(Z3).
[3]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这样的心理对话,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间、亲子间、师生间。面对青春期少男少女懵懂的情愫,我校结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对青春期情感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与学生面对面,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采用心理疏导法来进行青春期情感教育。其优势在于采用中立的态度——“既不提倡与鼓励,也不反对或打压”,重在“疏”而不在于“堵”,真正把做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其在活动体验中明白并自愿选择正确的情感观,让自己能够理智对待青春期的情感。
方案设计
本活动设计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此时高中生已经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随着对环境的熟悉以及人际互动的展开,情感问题也慢慢升温,这个时候正好是介入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机。而高中阶段也是青少年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理性地探讨情感问题,有利于学生吸收多元的价值内容,帮助他们思考和探索内心世界,对于今后形成科学、理性的情感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我们的方案设计考虑到了以下几点因素。
1.结合学生兴趣,降低心理防御
看电影和心理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设计从欣赏高中生情感有关的影视入手,在多种心理活动中开展“润物细无声”的平等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心理防御。
如,我校青春期情感教育的名称是“我和青春有个约定”,既有诗意又切主题,避免“青春期情感教育”这类直白的名称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与心理防御。第一次情感教育活动是影视欣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影片是网络知名作家九把刀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拍成的电影,讲述了柯景腾和沈佳宜在高中时期相互有情感但不表白,最终没能在一起但却相互祝福的情感经历。我校设有影视欣赏选修课,而高一又是我校最高的年级,因此带领学生赏析同龄人故事的电影就显得很自然而不突兀。当学生看到屏幕上那个大红苹果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字样时,有些学生表现得很兴奋,有些学生装作不在乎,有些学生又有点害羞,但能看出来他们内心还是很渴望看这部影片的。放映影片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悉心交流,学生们从影片中认识到“不表白的情感才是最美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爱情感,体现了重在“疏”而不在“堵”的活动理念。
除了采用影视赏析的办法,我校还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心理活动来进行情感教育。 “我眼中的男生女生”这个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也非常贴近当代高中生的视野,因此极大调动起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通过异性效应来不断完善自己。活动中,男女生分组讨论自己心目中值得欣赏的异性是什么样的,特邀的年轻老师也按性别加入到男女生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男女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男生心目中的好女生:长头发,外貌好,身材好,萌,聪明,性格稳重,开朗活泼,乐观;女生心目中的好男生:有责任感,有上进心,能保护自己,有才华,性格随和,高富帅,牙齿白,肌肉均匀,理解人,专一,个人技能好,生活习惯好(如不抽烟,会做饭)等。各年轻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从活动中看出此阶段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要高于男生。女生比较看重男生的内在品质与良好的习惯等,而男生主要看重的是女生的外貌体型。心理学家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理论认为,男性的阿尼玛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1.肉体的阿尼玛阶段;2.浪漫的阿尼玛阶段;3.精神上的阿尼玛阶段;4.智慧的阿尼玛阶段。女性的阿尼姆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1.力量的阿尼姆斯阶段;2.行为的阿尼姆斯阶段;3.语言的阿尼姆斯阶段;4.意义的阿尼姆斯阶段。目前,我校女生心目中欣赏的异性的标准水平已经超越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阿尼姆斯的初级阶段水平,而男生心目中的阿尼玛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2.尊重人性,不贴标签
在活动设计时用“青春期情感”来代替“早恋”一词。 “早恋”在传统教育中往往被赋予道德不良的色彩,容易给学生“贴标签”;而“青春期情感”更为客观且尊重人性,小小一词的改动却反映出学校尊重学生的新理念。因此,在情感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早恋”的字眼,而用更为客观的词语“青春期情感”取而代之。
3.开放性设置问题,避免社会称许
开放性的问题才容易让学生畅所欲言。借助影视人物与情节设置开放式的问题,避免设置有社会称许性的问题。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去评论影视更容易投射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评论别人比自我暴露要容易。
如,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视欣赏中,教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畅所欲言。主要问题有:1.这部片子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为什么?2.为什么柯景腾不表白?3.为什么两人最后没有在一起?这些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避免了社会称许性,问题回答的现场生成性很强,不存在预设的规劝与回避,有利于学生真实表达想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不仅提到了教师预设的一些重点画面,还提到了很多细节画面,比如女孩去看男孩搏击比赛时穿的是男孩送给女孩的文化衫,以及看到了女孩最终嫁给的人比她年龄大好多等。对于后两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有情感未必就要表白、恋爱,可能表达了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朦胧的暧昧的感情才是最美好的,说出来就破坏了这种美好;因为喜欢,所以不表白,怕女孩拒绝;也因为喜欢,所以不打扰她。还有学生说:女孩喜欢成熟点的男生,因为柯景腾幼稚,所以女孩最后找了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嫁了;柯景腾让自己更优秀,更成熟,才有追女孩的资本。
正是由于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不具社会称许性,学生才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 4.呈现案例,探讨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中的情感困惑,我们在方案设计中加入了“出谋划策”的活动环节,呈现了学生情感发展中典型的案例,比如收到求爱的短信但又想拒绝时该怎么办?暗恋别人既想进一步发展但又怕影响学习时该怎么办?双方互有好感而一方想约对方单独出去玩时该怎么办?学生针对这些典型案例出谋划策,这为学生解决实际的情感困惑和情感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
在呈现案例的时候,避免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而要采用第三人称或采用化名,这样便于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求学生先动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思考如何处理,在学生出谋划策的基础上由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遇到情感问题时有章可循。
活动总结与反思
通过活动我们有几点发现:
学生比教师想象中成熟。从学生的分享来看,学生的思想比教师想象中的成熟,也能和教师坦诚交流。在青春期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有比较正确的恋爱观,能够理性的对待青春期的情感。
青春期情感问题中女生是关键。女生比同龄的男生要成熟,很多女生在情感把握上是比较理智的。可以推断,在高中生情感问题上女生是关键,只要女生把握的分寸比较好,令学校和老师们头疼的“早恋”问题就可能会迎刃而解。
年轻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利于贴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交流、倾听学生,既能站到学生的角度与之共鸣,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建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子们,异性间彼此产生欣赏和爱慕的情感属于正常现象,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情感,体验成长的过程。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科学理解这样的变化,让他们在面对情感时不退缩也不过分紧张和夸大感受,自然地去面对这种情感,反而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想通过“堵”或者忽视的方式来处理,势必对青少年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把疏导教育应用到青春期情感教育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放弃了预设的说教和悉心的规劝,而是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和学生坦诚交流,潜移默化地去传达教育思想,让学生有正确的恋爱观。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情感世界,提供平台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价值态度给学生,帮助他们自我探索和澄清价值,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引导他们建立更加多元和科学的两性观和情感价值观,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编辑 江泓
参考文献:
[1]范红霞,高岚,申荷永: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人”及其发展[J].教育研究,2006(09).
[2]李笑莲.生命教育视野之下的中学生爱情教育[J].江西教育,2012(Z3).
[3]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