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试图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文问题。
关键词:作文;快乐;兴趣;初中语文;个性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新课改后的作文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打好基础,激发兴趣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要营造出一个没有太多约束,让学生能轻松学习交流,并十分乐意参与其中的课堂氛围。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和惧怕心理,从而让教与学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获取,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较随性的师生互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而兴趣是纽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中去了。初一时,学生的课业较为轻松,课外时间也较多,我便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既可以作为消遣休息缓解学习压力的娱乐方式,又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掌握量以及知识面增长于无形。而这种阅读的鼓励,他们也是十分乐意的,会互相交流感想,这便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在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一些小说、随笔、散文等,并且不做硬性规定,只是鼓励他们有时间写一点,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抽出10到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写的作品在全班朗读,由大家点评。有的学生写的篇幅较长,写得也很有意思的,就会连续几天被同学们要求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们也越发有写作热情了,并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其他同学肯定,就越发努力了,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审视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又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且这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使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为是任务,而是当做一种娱乐,没有压力,也不会觉得厌烦,所收到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二、指导学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多读多背,积累素材
首先,推荐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多读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当承认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升学的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于是,我就推荐征订一些品位较高、结合写作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如《语文报》、《读者文摘》、《作文》、《意林》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既有利于语言积累,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也为学生作文拓宽了道路。扩大阅读面的其他方式。可以在每堂课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美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资源共享,扩大阅读面。此外还要多背一些优秀篇目、精彩片段。多背,可以增加语言积累,不仅要求背诵的篇目要背,有些虽然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只要与写作贴近,也可适当适量地增加背诵要求。阅读课与写作挂钩,即以分析课文来指导学生写作,讲评作文时联系课文,使阅读和作文既远距离结合,又近距离接触,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三、科学讲评,注重实效
传统的作文讲评,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挑选出来,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之后简单说几句了事。其实,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多数一头雾水,根本没明白老师所读的文章所云,这样也不可能真正全面地探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期点评几名同学,一学期里尽量让每名同学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改变作文评改的传统思维的问题。为了让讲评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另辟蹊径——利用多媒体。每篇作文评改之后,先挑选出几篇得失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成功的习作占多数,也有一两篇在写作上出现典型问题的习作。之后,将它们制成文档,成功的习作打上作者的名字。在多媒体上讲评,作品与学生面对面,可感性强,避免了老师“独奏”。具体操作时,老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读成功的作品,将学生带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让学生对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问题的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要事先声明,这是讨论、交流,不是批评),可让学生先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处),再组织学生进行“金点子”活动,共同讨论如何加工润色就能使之变成一篇成功的佳作。
这样,作文讲评课上,学生成了真正的参与者,避免了只带耳不动脑的被动局面。在讨论中学生会很容易弄清楚如何写好要写的作文,其间也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四、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而且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铺设写作通道,降低训练难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及时鼓励。高尔基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
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作文;快乐;兴趣;初中语文;个性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新课改后的作文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打好基础,激发兴趣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要营造出一个没有太多约束,让学生能轻松学习交流,并十分乐意参与其中的课堂氛围。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和惧怕心理,从而让教与学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获取,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较随性的师生互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而兴趣是纽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中去了。初一时,学生的课业较为轻松,课外时间也较多,我便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既可以作为消遣休息缓解学习压力的娱乐方式,又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掌握量以及知识面增长于无形。而这种阅读的鼓励,他们也是十分乐意的,会互相交流感想,这便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在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一些小说、随笔、散文等,并且不做硬性规定,只是鼓励他们有时间写一点,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抽出10到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写的作品在全班朗读,由大家点评。有的学生写的篇幅较长,写得也很有意思的,就会连续几天被同学们要求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们也越发有写作热情了,并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其他同学肯定,就越发努力了,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审视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又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且这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使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为是任务,而是当做一种娱乐,没有压力,也不会觉得厌烦,所收到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二、指导学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多读多背,积累素材
首先,推荐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多读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当承认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升学的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于是,我就推荐征订一些品位较高、结合写作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如《语文报》、《读者文摘》、《作文》、《意林》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既有利于语言积累,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也为学生作文拓宽了道路。扩大阅读面的其他方式。可以在每堂课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美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资源共享,扩大阅读面。此外还要多背一些优秀篇目、精彩片段。多背,可以增加语言积累,不仅要求背诵的篇目要背,有些虽然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只要与写作贴近,也可适当适量地增加背诵要求。阅读课与写作挂钩,即以分析课文来指导学生写作,讲评作文时联系课文,使阅读和作文既远距离结合,又近距离接触,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三、科学讲评,注重实效
传统的作文讲评,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挑选出来,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之后简单说几句了事。其实,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多数一头雾水,根本没明白老师所读的文章所云,这样也不可能真正全面地探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期点评几名同学,一学期里尽量让每名同学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改变作文评改的传统思维的问题。为了让讲评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另辟蹊径——利用多媒体。每篇作文评改之后,先挑选出几篇得失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成功的习作占多数,也有一两篇在写作上出现典型问题的习作。之后,将它们制成文档,成功的习作打上作者的名字。在多媒体上讲评,作品与学生面对面,可感性强,避免了老师“独奏”。具体操作时,老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读成功的作品,将学生带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让学生对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问题的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要事先声明,这是讨论、交流,不是批评),可让学生先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处),再组织学生进行“金点子”活动,共同讨论如何加工润色就能使之变成一篇成功的佳作。
这样,作文讲评课上,学生成了真正的参与者,避免了只带耳不动脑的被动局面。在讨论中学生会很容易弄清楚如何写好要写的作文,其间也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四、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而且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铺设写作通道,降低训练难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及时鼓励。高尔基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
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