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自读文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不提明确的训练目标;另一种则是与讲读文完全等同,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次内容。其实自读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前者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后者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自读文的学习能使讲读文的学习信息得到反馈,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进行自读文的教学呢?
一、“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自读文的方法
1.速读与精读相结合。一般情况下,自读课安排的课时很少,有时甚至不安排课时。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必要的信息,必须加强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从而进行分析和揣摩。要运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体会文章重点,概括知识点,揣摩阅读规律,注意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点。这样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分层梳理,善于归纳。自读文教学,必须在讲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语文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而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方式有记叙、说明、论说,就记叙文而言又包括记人、记事、写景、状物。这样就能理清课本内容形式的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理清单元课文的一般规律,通过学几篇文章梳理出同类文的共性。如:同一单元的五篇课文《荔枝蜜》、《小麻雀》、《猫》、《挖荠菜》和《榆钱饭》,在表现手法上都是运用托物抒情的方法,在线索上都是以对小事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在写作目的上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叙述揭示一个哲理。教师讲读前两课时,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出这三条规律性的知识,学生自读其余课文时就有了自学入门的钥匙,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容易自学成功。
3.注重比较,用心阅读。在学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的课文作详细的解剖分析、比较。如《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巍巍中山陵》、《海光》同属一个单元,其相同点都是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道理的,都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但说明顺序不同:《蜘蛛》是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特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按蚕的生长过程来说明的,这两课都是对生物习性的说明;而《巍巍中山陵》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是对静态建筑物的说明;《海光》是对动态事物并以小标题形式按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在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4.明确目标、智慧阅读。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了“小步子”的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且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如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下达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在“自读文”中进行达标阅读,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学生阅读不应该只停留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能够明确目标,做到智慧阅读。
二、“自读文”导读设计的几点思考
1.导读的设计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自读文导读的前提、训练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文的知识点。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思性、可辨性、可学性、可考性,是全文的精要处。例如《美猴王》一文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美猴吗?为什么喜欢?你认为美猴具备哪些做王的条件?这个问题牵动了全文的主线,学生从美猴入洞前后的表现中很容易找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实现了导读目的,达到了导读要求。
2.导读设计力求“因势利导”。教师应该善于因势利导地设计问题。例如《怎样写读书笔记》一文可让学生以读带练、以练带读、读练结合,既能完成阅读任务,又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3.导读的设计要力求提出引起争议性的问题。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能引起争议的问题,或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或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这无异于向一潭死水中投一石子,必将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掀起课堂的波澜。
4.导读的设计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有经验的作家一向强调作品的含蓄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 “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以便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创造的机会。如《干将莫邪》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试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莫邪嘱儿实现父亲遗嘱前后的心理和行动语言描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无疑是有益的,对自读文的理解也起到了深入强化作用。
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宗旨,根据自读文的特点进行恰当、灵活、科学的导读设计。而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能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这是学习自读文的关键。
一、“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自读文的方法
1.速读与精读相结合。一般情况下,自读课安排的课时很少,有时甚至不安排课时。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必要的信息,必须加强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从而进行分析和揣摩。要运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体会文章重点,概括知识点,揣摩阅读规律,注意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点。这样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分层梳理,善于归纳。自读文教学,必须在讲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语文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而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方式有记叙、说明、论说,就记叙文而言又包括记人、记事、写景、状物。这样就能理清课本内容形式的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理清单元课文的一般规律,通过学几篇文章梳理出同类文的共性。如:同一单元的五篇课文《荔枝蜜》、《小麻雀》、《猫》、《挖荠菜》和《榆钱饭》,在表现手法上都是运用托物抒情的方法,在线索上都是以对小事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在写作目的上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叙述揭示一个哲理。教师讲读前两课时,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出这三条规律性的知识,学生自读其余课文时就有了自学入门的钥匙,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容易自学成功。
3.注重比较,用心阅读。在学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的课文作详细的解剖分析、比较。如《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巍巍中山陵》、《海光》同属一个单元,其相同点都是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道理的,都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但说明顺序不同:《蜘蛛》是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特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按蚕的生长过程来说明的,这两课都是对生物习性的说明;而《巍巍中山陵》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是对静态建筑物的说明;《海光》是对动态事物并以小标题形式按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在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4.明确目标、智慧阅读。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了“小步子”的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且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如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下达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在“自读文”中进行达标阅读,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学生阅读不应该只停留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能够明确目标,做到智慧阅读。
二、“自读文”导读设计的几点思考
1.导读的设计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自读文导读的前提、训练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文的知识点。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思性、可辨性、可学性、可考性,是全文的精要处。例如《美猴王》一文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美猴吗?为什么喜欢?你认为美猴具备哪些做王的条件?这个问题牵动了全文的主线,学生从美猴入洞前后的表现中很容易找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实现了导读目的,达到了导读要求。
2.导读设计力求“因势利导”。教师应该善于因势利导地设计问题。例如《怎样写读书笔记》一文可让学生以读带练、以练带读、读练结合,既能完成阅读任务,又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3.导读的设计要力求提出引起争议性的问题。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能引起争议的问题,或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或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这无异于向一潭死水中投一石子,必将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掀起课堂的波澜。
4.导读的设计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有经验的作家一向强调作品的含蓄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 “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以便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创造的机会。如《干将莫邪》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试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莫邪嘱儿实现父亲遗嘱前后的心理和行动语言描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无疑是有益的,对自读文的理解也起到了深入强化作用。
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宗旨,根据自读文的特点进行恰当、灵活、科学的导读设计。而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能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这是学习自读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