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个性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教育,是高层次的地理科学素质教育。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所获取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只有内化、深化为个性思想品德,才能长久保持,才能化为自觉的行为。地理教学在完成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智能之外,还应提高到德育、美育的层面上。地理学科是蕴涵个性思想品德因素最丰富、最全面的学科之一,其个性思想品德教育功能较强、较全面。认真做好这一点,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1.初中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个性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习地理的动机,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主性和创造精神,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感,正确的人地观,地区差异观,地区发展潜力观,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对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忧患意识,法制观念,在环境保护中规范自身行为并影响他人。
审美素质教育是指审美情趣和和审美观念、感受、体验、想象、欣赏地理环境的自然美、环境美的教育。
2.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的养成
地理教学过程中个性思想品德的养成是与地理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的养成也是同步进行的。
心理素质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养成,科学态度和意志的养成。
心理学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是依赖于兴趣。调查表明,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主要是应试教育的误导,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中存在缺陷。在地理教学内容中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利用地理可探索性较强的特征,将猎奇求异的兴趣转化为渴求知识、积极探索的学习动机。如全面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地。利用地理学科边缘性强的特征将学习兴趣转化为追求全面发展的学习动机。如用数理化知识解释地理事象等。利用地理学综合性强的特征,将分散、低级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综合、高级的学习动机。如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的问题。
科学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学习进展和质量的保证,更是人生进取、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保证。
师生在地理教学中要客观全面分析、评价世情和国情,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理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地理教学中的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的案例比较复杂,有利于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面临全球重大问题,人类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及其反映出来的自信心和事业心,能激励上进的精神,从做学问到做人,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地理教学中的社会实践和自然考察,实验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也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独立工作的意志、与人协作的态度和能力。
思想素质的养成,首先是爱国意识和全球意识的养成。地理教学中爱国意识和情感养成的基础是国情,国力教学,并以世情教学为背景。历史地、辩证地了解和评价我国的发展过程,我国在世界的地位,我国的发展成就,才能产生真实的爱国情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和自信。在全球发展和问题的教学中要多用中国案例。在世界地理和全球问题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合作意识,又要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和平意识,既要看到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主流,也要看到霸权主义的存在。教师还应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多参与实践活动,了解全球的区域的情况。
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是思想素质的又一方面。在学校素质教育中主要是靠地理教学来进行的。正确的环境和发展意识包括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区域差异观、因地制宜观、地区发展潜力观、人地关系协调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孤立地进行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教学,应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培养应相互联系。教师应当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建立在正确的环境观念之上的,而发展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并在地理教学中援引各种环境法律法规,让学生参加各种环境节日和环境法治的宣传活动,使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培养与法治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审美素质的形成,是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方面。蘇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地理教学涉及时空广远,大量的自然美,人文美的美育因素,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养成。例如空间上的地理景观的演替,时间上地理演变的季节和年际性规律,都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规律探索中体验到美感。地理教学中有不少和谐美,尤其是层次高的人地协调美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应当充分体现和谐美的美感。在地理教学中用地图艺术、计算机多媒体艺术渗透一些审美知识。教师还可以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美、评价美、宣传美、创造美。
3.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重大,既能促进地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而且对学校素质教育整体有重要推进作用。
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养成能促进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和创新。如环境意识,环境保持能力和正确的环境观一脉相承。教学中形成的良好个性思想品德,反过来能大大促进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和创新。调查表明,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可以使学生在社会中积极运用地理知识和能力,参与保护环境、地区发展的实践活动,为今后走上社会准备好应有的公民素质。学生养成的对环境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可大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励知识创新和能力创新。
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还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学生在教学中养成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高层次决策参与意识,可以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提高抗挫折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对各种学习的自我要求水平。重视地理教学不但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反而会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效率。
地理教学过程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丰富、全面,地理教学对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国主义、全球观念、辩证唯物主义等素质教育目标在地理教学中都能得到充分反映。地理教学的综合性、现实性、实践性对于推进学校各学科联合进行素质教育是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的。
收稿日期:2011-08-18
1.初中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个性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习地理的动机,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主性和创造精神,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感,正确的人地观,地区差异观,地区发展潜力观,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对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忧患意识,法制观念,在环境保护中规范自身行为并影响他人。
审美素质教育是指审美情趣和和审美观念、感受、体验、想象、欣赏地理环境的自然美、环境美的教育。
2.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的养成
地理教学过程中个性思想品德的养成是与地理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的养成也是同步进行的。
心理素质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养成,科学态度和意志的养成。
心理学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是依赖于兴趣。调查表明,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主要是应试教育的误导,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中存在缺陷。在地理教学内容中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利用地理可探索性较强的特征,将猎奇求异的兴趣转化为渴求知识、积极探索的学习动机。如全面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地。利用地理学科边缘性强的特征将学习兴趣转化为追求全面发展的学习动机。如用数理化知识解释地理事象等。利用地理学综合性强的特征,将分散、低级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综合、高级的学习动机。如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的问题。
科学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学习进展和质量的保证,更是人生进取、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保证。
师生在地理教学中要客观全面分析、评价世情和国情,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理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地理教学中的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的案例比较复杂,有利于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面临全球重大问题,人类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及其反映出来的自信心和事业心,能激励上进的精神,从做学问到做人,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地理教学中的社会实践和自然考察,实验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也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独立工作的意志、与人协作的态度和能力。
思想素质的养成,首先是爱国意识和全球意识的养成。地理教学中爱国意识和情感养成的基础是国情,国力教学,并以世情教学为背景。历史地、辩证地了解和评价我国的发展过程,我国在世界的地位,我国的发展成就,才能产生真实的爱国情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和自信。在全球发展和问题的教学中要多用中国案例。在世界地理和全球问题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合作意识,又要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和平意识,既要看到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主流,也要看到霸权主义的存在。教师还应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多参与实践活动,了解全球的区域的情况。
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是思想素质的又一方面。在学校素质教育中主要是靠地理教学来进行的。正确的环境和发展意识包括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区域差异观、因地制宜观、地区发展潜力观、人地关系协调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孤立地进行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教学,应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培养应相互联系。教师应当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建立在正确的环境观念之上的,而发展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并在地理教学中援引各种环境法律法规,让学生参加各种环境节日和环境法治的宣传活动,使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培养与法治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审美素质的形成,是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方面。蘇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地理教学涉及时空广远,大量的自然美,人文美的美育因素,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养成。例如空间上的地理景观的演替,时间上地理演变的季节和年际性规律,都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规律探索中体验到美感。地理教学中有不少和谐美,尤其是层次高的人地协调美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应当充分体现和谐美的美感。在地理教学中用地图艺术、计算机多媒体艺术渗透一些审美知识。教师还可以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美、评价美、宣传美、创造美。
3.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重大,既能促进地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而且对学校素质教育整体有重要推进作用。
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养成能促进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和创新。如环境意识,环境保持能力和正确的环境观一脉相承。教学中形成的良好个性思想品德,反过来能大大促进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和创新。调查表明,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可以使学生在社会中积极运用地理知识和能力,参与保护环境、地区发展的实践活动,为今后走上社会准备好应有的公民素质。学生养成的对环境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可大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励知识创新和能力创新。
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还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学生在教学中养成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高层次决策参与意识,可以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提高抗挫折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对各种学习的自我要求水平。重视地理教学不但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反而会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效率。
地理教学过程中个性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丰富、全面,地理教学对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国主义、全球观念、辩证唯物主义等素质教育目标在地理教学中都能得到充分反映。地理教学的综合性、现实性、实践性对于推进学校各学科联合进行素质教育是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的。
收稿日期:20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