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三泰斗眼中的科学道德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科研造假、学风浮躁、抄袭剽窃……屡屡发生。10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科技界的3位泰斗——91岁的“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8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72岁的著名数学家杨乐讲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师昌绪:个人恩怨只是人生插曲
  谁能想到,一个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现仍坚持上班,主持或参加各种会议,不时还到全国各地出差,目的就是为我国的科技发展献计献策。他就是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得主——师昌绪。
  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师昌绪悟出了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准则:做人要海纳百川、诚信为本、忍让为先;做事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淡泊名利;做学问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贵在发现与创新。这也成为他遵循多年的座右铭。
  “其中做人最重要。”师昌绪说,一个人是否成功,根本就是人生观的问题。“也就是人活着为什么,我活着,就是为振兴中华民族。”
  师昌绪出生于河北农村的一个大家庭,四世同堂,共计40口人。“这个大家庭的特点是和睦相处,每有矛盾,反求诸己,因而很少发生争吵。我从小也就形成了勤劳忍让的性格。”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北方军阀混战和日寇入侵,激发师昌绪忧民忧国之情,并立下强国之志,就是要使中国强盛起来。大学时,他选择了采矿冶金工程系,希望将来能以实业救国。
  50年代初,时逢抗美援朝,美国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作为积极分子,师昌绪坚持选择回国。“记得麻省理工我的那位大教授,一位世界知名的金属科学家柯恩(M. Cohen),问我为什么要回去?我的答复是‘中国需要我,你们美国像我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回国后,师昌绪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院领导让他上海和沈阳任选一处,他选择了生活较为艰苦的沈阳,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一干就是30年。80年代调到北京,从事管理工作。
  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永远不会懈怠,即使受到很大的挫折,也不退却。在“文革”期间,有留美经历的师昌绪,险些丧命。但是恢复常态后,他工作热情不但未减丝毫,而且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所支撑。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唯一目标,个人的恩恩怨怨只是一个插曲。”师昌绪说。
  人怎样活才快乐,在师昌绪看来,就是要讲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嫉妒他人。
  “说谎话、造假数据、剽窃别人的成果,心里总是不踏实,有愧于良心,怕别人发现,总是提心吊胆造成不快乐。而恪守诚信的人,即使与别人发生一些矛盾,也会得到谅解。”
  “人不能攀比,更不能有嫉妒心理,而这在我国科技界,是一个大问题。”师昌绪说,“我们制度是领导说了算,如果这位领导嫉妒心很强,怕别人超过自己,必然会拆那个人的台,使有本事的人留不住,这个单位也就每况愈下,成为‘武大郎开店,一代不如一代’。”
  
  袁隆平: 书里面种不出水稻
  经常有人问袁隆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而袁隆平的一生,也演绎着这8个字。
  袁隆平与杂交稻结缘,十分具有戏剧性。1960年的夏天,他像往常一样到试验田里选种,突然,一株模样特殊的水稻进入了他的视线。“这棵水稻穗粒特别多,且十分饱满,我当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虽时隔50多年,谈起当年的发现,袁老仍然很兴奋。
  第二年的春天,他把这株水稻的种子栽在试验田里,希望有所收获,然而事与愿违,“种了1000多株,结果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像它‘老子’那样好。”看着这些参差不齐的水稻,袁隆平在脑海中反复琢磨、思索,后来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株优良稻种,可能是一个天然的杂交稻。
  在袁隆平看来,这个念头就是一种灵感。“我认为灵感在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具有几乎相等的重要作用。灵感是知识、经验、思索和追求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它以思想火花的形式出现,一闪而来,一闪而过。”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关知识,这些高矮不齐的特殊水稻,也就成为废弃物了。” 在科学研究中,袁隆平十分赞成标新立异,但他认为,大方向一定要把握好,要正确,避免盲目性,以免走入死胡同。
  “过去有聪明人研究‘永动机’,这违反了能量守恒的自然规律,走向了死胡同,所以是搞不成功的。如果没有相关知识也就不会让我萌发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袁隆平说。
  育种研究,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要到田里面去实践的,流汗是必然的。“汗水,就是脚踏实地的苦干。”袁隆平说,他们攻关时,在水稻生产基地,每天都背上一个水壶,带两个馒头,中午下田,顶着太阳一干,就是三到四个小时,流了很多的汗。“虽然苦,但我乐在其中。这是因为,有美好的前景在激励我,有强烈的事业心在支持我。”
  袁隆平培养学生,首要要求就是要下试验田,这是最起码的。“你不下田,我就不培养你,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电脑里面也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面才种得出水稻。”
  搞科研,机遇很重要,但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雄性不育野生稻的发现,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我的助手们在海南能找到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不仅有运气,重要是的他们是有心人,且懂这些知识,因此能慧眼识珠。”对于年轻人,袁老鼓励说:“搞科学实验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要怕失败,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杨乐院士,是“我国基础数学研究第一人”。对于中国数学教育,他曾多次在媒体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弊端。这一次,在培育优良学风方面,他有话要说, 对于现在时有所闻的考试作弊现象,杨乐十分忧虑,他说,“论文抄袭现在也不罕见,在举报和揭发后,大家并没有感到奇耻大辱或义愤填膺,反而有些稀松平常、司空见惯,有关方面常常也没有严肃追究、认真处理,有时还大事化小,淡化处理,这样就使青年学子认识不到这些问题的严重和危害,缺乏是非观念,很难树立和培育优良的学风。”
  他回忆起自己1956~1962年6年大学生涯,期间从来没有听说过考试作弊的现象,“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大家非常看重考试成绩,但是从来没有人作弊。当时有些大课一两百人参加考试,老教授发完考卷后就离开教室,将近3小时的考试处于无人监考的状态。”
  杨乐说,那时,平时大家学习非常努力,阅览室条件比较好,每天我们都是早上饭厅刚一开门,买上简单的早餐,一碗粥,一分钱咸菜一个馒头或窝窝头,边吃边走,到阅览室才能找到一个空位置,如果你稍微晚几分钟,就没有了。星期天也不例外,许多同学靠十几块钱助学金生活,包括吃饭,零用,每个月还节省一两块钱到书店买参考书。6年期间,同学从来不到附近的餐馆用餐,过着很清苦的生活,然而学习上十分认真。
其他文献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张一位面带微笑的女士头发竖起的照片。在照片的注解中,是这样描述的:“有一位女子站在美国加州美洲杉国家公园的观景平台,突然发现她的头发竖立起来,周围的游客都觉得很有趣。她弟弟为她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对姐弟离开5分钟之后,闪电击中观景平台,造成1人死亡,7 人受伤。将来如你在野外遇到类似的现象,立即离开该地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很快,对这则消息持相信态度的网友就开始四处转发,提醒自
期刊
近日,美、澳合拍的大片《夺命深渊》让不少影迷印象颇深。此片虽是以探洞为主,但也涉及了潜水、攀岩、速降等多种户外运动。片中探险家们陷入绝境求生的故事令观影者,尤其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户外运动的安全性?  驴友被困山中、遇险的事件屡屡发生。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奥索卡公司装备经理苏健先生说,户外运动更重要的还是经验、周密的计划和预先的安排,不过好的装备确实能帮助大部分人,尤其是普通人提高安全系
期刊
玩摄影的人估计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别人让你推荐相机。相机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用途和预算会导致最终的选择大相径庭。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说:“如果银子充裕,就买‘全画幅’吧!”  在数码摄影上,永远是传感器越大越好。入门级单反,有佳能的60D、400D,尼康的D3100、D90;中级单反,有佳能的50D、尼康的D7000,它们的传感器的尺寸其实都差不多,面积仅相当于全画幅尺寸
期刊
背着厚重的行囊,扛着沉甸甸的仪器,整日风餐露宿,攀珠峰,到南极,他们的足迹遍布我国的各个角落,一提起这种工作方式,人们脑海中不免会想起我国的测绘人员。正是由于他们不断的行走和测量,才会有我们手中那一张张精准的地图。  对于普通人来说,测绘人员的工作似乎离我们很远,面对那一摞摞的测绘数据很多人都会感到望尘莫及。但如果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直观、生动、有趣的测绘知识,那么了解测绘也会变得很简单!而现在
期刊
机器人“悟”、“空”出世,会打乒乓  身高1.6米,体重55千克,这两名正在球桌上激战正酣的对手,名叫“悟”、“空”。它们是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历时4年最新研制出的大型仿人机器人。它们不仅“长得”像人,而且打起乒乓球有板有眼。它们时而正拍、时而反拍,时而左挡、时而右推,应对自如。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对记者说,这两个会打乒乓球的机器人,通过头上安装的摄像头捕捉乒乓球在空中
期刊
一根煮嫩的玉米,撒上了些许的盐。一排排饱满、润黄的谷粒,被涂上了一层金黄色、半固体的黄油。油脂一点点融化开来,在玉米棒上慢慢地流淌着,滋润着玉米粒、散发着芳香……  这是《一切取决于晚餐》中,作者玛格丽特·维萨为我们准备的“开胃菜”。  “自从夏娃吃了苹果,一切都取决于晚餐。”在书的扉页上唯一印着的,是英国诗人拜伦《唐璜》中的这句话。它是拜伦对饥饿的罪人所发出的感叹。因为历史已然证明,丰盛的佳肴是
期刊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这是唐诗中我最喜欢的描述鸳鸯的诗句,在麋鹿苑,几乎四季都能见到鸳鸯,只有濛濛细雨中的鸳鸯最令人感慨,最富于诗意。鸳鸯与大雁、小燕、仙鹤、鹧鸪、杜鹃、海鸥、喜鹊等自古常常在诗文作品中出现,堪称为文化之鸟。尤其是鸳鸯被赋予浪漫、美满的婚恋象征意义,故而有匹鸟之称。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令天下有情人争相以鸳鸯为恩爱婚姻的代表,把鸳鸯作为爱情
期刊
8月8日,强热带风暴“梅花”北上侵袭大连,风暴掀起的巨浪冲垮了大连金州开发区大孤山福佳化工有限公司在建的防波堤坝,汹涌的海水倒灌进厂区,罐内的化工原料极有可能发生外泄。险情发生后,大连市出动武警、消防等部门进行抢救。虽然溃堤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这把悬在大连660多万居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激起了大连市民对于PX项目的强烈质疑。    大连不仅仅是享誉世界的旅游城市,也是重化工基地。大连福佳
期刊
一项技术可以改变一个时代。在人类经历了亲身传播时代、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后,人们又步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时代。  今天,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了满足人们自由沟通的工具。这些工具帮助人们更加精确地定位到自己关注的生活,并快速建立互动。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不再是生活的被动接收者,而转变为主动传播者。移动触控智能终端更是将人类使用手机从“拇指时代”带入了“食指时
期刊
没有知识的积累,是无法取得创新的,而要获取知识,教育是关键。教育有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传给后人,传道授业。第二个任务则要培养人才,因为人类创新文明成果的载体是人。第三个任务就是要培养接班人的创新思维。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创造新事物,如果这个新事物能走在世界潮流的前列,这就是创新的最高标准。像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他们就是这个时代创新的人才,他们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