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因书来此地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曾经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住读过一年,当时正值柳诒徵馆长对国学图书馆进行一系列创新改革。蔡尚思深受改革利益,并得到了柳先生的照顾和鼓舞。在这一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古籍,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他与柳诒徵也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成就了一段图书馆里的君子之交。
  关键词:蔡尚思;柳诒徵;国学图书馆史;图书馆教育功能
  如果没有柳诒徵,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可能就不会有住馆读书的历史阶段,那么蔡尚思就不可能在国学图书馆里安心地住读一年,完成《中国思想研究法》等著作。如果没有蔡尚思,国学图书馆的教育功勋仍在,只是少了有血有肉的故事,乏味了几许。凡事有果必有因,一段名人轶事在看似偶然的契机中必然地发生着。
  1934年,蔡尚思迈入位于南京龙蟠里的国学图書馆的大门,带着一颗求知心,作一名虔诚的读者,他在此住读,一年的时光里,他就像是名参佛修行的僧人,除了生活就是读书。每天研书十六七小时,看完了除诗赋词曲之外的历代文集数百万卷,从中抄录中国思想史资料数百万言,从此奠定了他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历史的深厚基础。当时柳诒徵先生任该馆馆长,他被这个年轻人不分昼夜的读书劲头深深感染,在得知他通读该馆编纂的《图书总目》集部五大册后,感叹此人之举是古今读书第一痴。两位爱书如命的人就在此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
  蔡尚思与国学图书馆
  有人说过,当今中国古书的博学之人,唯“北钱南蔡”而已。“北钱”即北京之钱钟书先生,“南蔡”便是蔡尚思。蔡尚思,号中睿,1905年11月10日出生于德化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天资聪慧,好学强记。后来进入永春县省立第十二中学,拜前清举人郑翘松为启蒙老师,郑翘松是一个藏书家,他鼓励蔡尚思要以书为终生伴侣,并借阅大量图书给蔡尚思,从此蔡尚思就开始意识到图书的妙处,每到一地,必要在当地图书馆逗留几日。1925年蔡尚思到北京,他接触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这些大型读书圣地,于是整日流连忘返,恨不能整日吃住在此。他做个书虫的愿望终于在1934年得到实现,那年他在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住读了一年,尝到了在读书甘之如饴的快感。随后他回到上海,常年借读于顾廷龙主持的沪江大学图书馆、合众图书馆,从此年年不离图书馆,一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复旦,蔡先生还是图书馆的常客,风雨无阻。1990年,为了编著《周易思想要论》,85岁高龄的蔡先生不愿麻烦学校为他出门派车,每天都挤着公交车前去上海图书馆,早出晚归,坚持数月。2008年这位伟大的学者在上海去世,他一生都与图书馆相伴,他称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是他的“最高学府”,是他的“终生母校”。三十年代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学问家与图书馆》,数万言,专门阐述了图书馆的利用问题,发表在柳诒徵主编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第八辑上,文章的开头便写道:“学问多出于书籍,书籍多聚于图书馆,无图书馆即不能产生大学问家。”他推崇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尤其推崇柳诒徵任馆长时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那是他住读最久,收益最大的一座图书馆,蔡先生在对那段时光的怀念溢于言表,他曾说过:“自从三十年代离开南京国学图书馆以后至今已五十多年,经常自恨没有第二次住大图书馆了书的最好机会了”。
  的确,在国学图书馆的一年时间,是蔡先生读书著书的黄金时期,馆内藏书丰富,质量上乘,又有详备的分部目录指导阅读,使得读者在查阅、识记和抄录时可以事半功倍,在加上馆里提供食宿,与外界少有来往,工作人员热情礼貌,有求必应,都为住读者提供了理想的学术环境。就在此地,蔡先生完成了他的《中国思想法研究》、《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等多部著作的雏形。
  柳诒徵治馆有方
  蔡尚思能够在国学图书馆享受如此的读书环境,那要归功于馆长柳诒徵。柳诒徵是图书馆界的变革者,1927年6月,柳先生任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后改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他在国学图书馆做了20年的馆长,比梁启超、蔡元培这些图书馆界的名家,任职时间都长很多。可谓是大型图书馆馆长中最尽职尽守的一位。
  柳诒徵任馆长后,改弦更张,致力于藏书建设,注重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推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服务措施,由此,国学图书馆进入鼎盛时期。柳诒徵首先致力于藏书建设,当时,国学图书馆已收入丁丙的的“八千卷楼”藏书,但是从图书馆的角度看,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如果图书馆都没法向学者提供详尽的参阅资料,那么中国的学问还怎么做,于是,柳诒徵把扩大馆藏作为自己的使命,他设访购部、传钞部和印行部,多管齐下充完善馆藏,截至1937年6月,国学图书馆的藏书已由1928年前的150255册激增至233777册,善本书则由1928年前的2633部增至1937年的2719部。柳诒徵在馆十年间的藏书建设,为国学图书馆的善本古籍存数量树立了一座丰碑,更为当时向蔡尚思那样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养分。
  有了好书,下一步就是要方便读者阅读,为了让学者能够潜心在馆研究,为了让贫寒学子能有自己的书房,柳诒徵在国学图书馆开创了住读服务,他不以盈利为目的,为远来的学子提供长期下榻之处,对住读的读者尽可能地给予各种帮助。蔡尚思和谢国桢都是柳诒徵接待过的门客,他们深受这种制度的益处。柳诒徵不仅自己尊重读者还要求图书馆馆员也要礼待读者,蔡尚思住读时,借阅量比较大,所以要经常劳烦馆员帮助,柳诒徵得知后,对馆员这样教导:“对蔡先生借阅图书是无限的,即使一天要阅十部,二十部或者更多的数量,你们都要到后面藏书楼把书搬来供他使用。搬上搬下,虽很费力气,却不要表示不耐烦,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柳诒徵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一种大家风范,他不是对个别人有特殊待遇,而是对广大普通读者一视同仁,只要学术有要求,他都会尽量提供,他把读者的阅读成果视为图书馆的贡献。   柳诒徵在图书编目方面也是有所创新,他用了六、七年时间编出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巨册。《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的实用性很强,以服务读者参阅为目的,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分类方法,借鉴西方最新分类法,融合各家所长为我所用,根据馆藏现状,采用了经、史、子、集、志、丛、图七分法。读者查阅总目时,可了解每部图书的学术源流、刊刻先后等。这部总目是读者迈入古籍殿堂的敲门装,蔡尚思当年就是利用这套总目集部目录来引导读书方向,阅尽了学术典藏。1986年,南京图书馆派人前去采访蔡尚思,看到那五冊总目, 有半尺厚,里边做满了各种标记,需用时,一索即得,使用方便,又浓缩了年轻时的回忆。按照蔡老先生的意思,柳诒徵不仅给他提供了学堂即国学图书馆,还给他颁发了结业证书,也就是《图书总目》。
  因书结识 恩重如山
  如今,柳老和蔡老都已经驾鹤西去,但是他们在国学图书馆留下的佳话仍让后来人津津乐道。他们之间有友情,有恩情,也有志同道合的互勉之情。蔡尚思在《蔡尚思自传》中还说过:“王国维教我治经学与勉励我不自馁、自限;梁启超鼓励我成一家之言研究思想史;柳诒徵给我多读书多搜集资料的机会与经常为我讲近代掌故,这个长辈给我的教益,超过了我的所有老师,是我学术上的最大恩人。”
  这份恩情不仅仅是因为,柳诒徵接纳他一年的住读,给与了他做学问的硬件条件,更是因为柳诒徵对他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和治学上的启发开导。蔡先生最难忘的就是和柳诒徵一起聊天,他说过没有一个长辈会想柳馆长这样,和他谈论的如此之多,如此投机。那时候,他们有个约定,每天九点到十一点,相约在图书馆大厅,从学术掌故谈到社会历史,从算命占卜聊到天象地理,真是无所不谈。柳诒徵在清代学术掌故方面的知识,是蔡尚思闻所未闻的,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到了书本和课堂之外的启发,促使他在以后的学术苦旅中踏实前行。
  2005年,南京图书馆在次派人重访蔡尚思先生,一走进蔡先生的居所,就看到顾廷龙书写的条幅,占据了客厅的半个墙,上面有柳诒徵先生送给蔡先生的题词:“‘创天下之所无,而反对得人之得而不自其得’。此君之最惬心语,愿益勉之。”可见,蔡先生对柳诒徵,对国学图书馆那份念念不忘的深情,那段刻骨铭心的求知历程成为了他一生的勉励和动力。当工作人员把柳诒徵的照片拿出时,轮椅上的蔡老笑了:“柳诒徽我知道,大胡子!他就是我的恩师。”蔡尚思是国学图书馆名副其实的忠实读者,他与柳诒徵馆长的师生之情代表了中华学子与图书馆千丝万缕的脉络。爱书之人相约于此,图书馆是一个服务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寄托,如今的南京图书馆继承了国学图书馆的衣钵,遗传了柳诒徵这样博爱大家的基因,也必将延续着当代的传奇。
  参考文献
  [1] 包中协.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访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J]. 江苏图书馆学报,1987(6):78-80.
  [2] 南京图书馆编写组.南京图书馆志(1907-1995)[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
  [3] 顾廷龙.柳诒徵先生与国学图书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5]吴忠良.柳诒徵与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4):92-99.
  [6]李旎.蔡尚思和江苏国学图书馆的情结[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6):91-94.
  作者简介:刘丽娜(1986.09),女,汉族,江苏南京。本科毕业于华侨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生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艺术学,现工作于南京图书馆,主要从事信息资源开发相关业务。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使我国煤层气资源合理有效开釆获得理论指导和依据,文章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多口煤层气井产出水进行连续长期的水化学场监测,总结了煤层气井产出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化学场动态演化规律。由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场的动态变化,可将煤层水的排采过程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为排污阶段;阶段Ⅱ为过渡阶段;阶段Ⅲ为稳定阶段。初期的排污阶段产出水矿化度以及各离子浓度较高,除碳酸氢根离子之外,其余各离子均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
期刊
摘 要:主动柔性防护网系统具有布置灵活、防护强度高、施工便捷环保、后期养护费低等优点,在崩塌隐患和危岩治理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支挡工程,成为一种主要的防治措施,现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办法中,对主动防护网施工没有明确的质量检查方法与验收标准。在介绍主动防护网的基本构成与防护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其防护特点结合相关规范,从工程监理角度分析了主动柔性防护网构件质量控制要点与施工安装质量控制要点及监理措施,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宏观地获取地物信息的能力,为快速高效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开展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手段。本文总结了基于土壤光谱分析和植被光谱分析的两类土壤重金属污染高光谱遥感监测的方法及原理,介绍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建模过程及建模方法。土壤光谱分析法预测重金属含量主要基于实验室土壤光譜展开,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很难实
期刊
摘 要:关于岩溶塌陷的研究常见于50m以浅,而事实表明,在钻孔施工及岩溶水大量抽取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具有发生深层隐伏岩溶塌陷的风险。结合地质背景,参考岩溶塌陷调查规范,提出深部岩溶塌陷的控制性因素为4大类5种影响因子,分别是碳酸盐岩地层条件(顶板破碎程度)、第四系条件(覆盖层厚度与底部土层性质)、构造条件(断裂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水位变幅)。在系统调查分析各因子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层次分析的模
期刊
摘要:当今国际国内旅游需求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我国现行的旅游线路在开发与实践模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内部的旅游线路多是以景点为核心,彼此缺乏互通,而城市则缺乏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线路。本文将从旅游线路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模式入手,结合美国波士顿著名的历史步行线路——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的设计与开发做实例,为城市内部在依
期刊
摘 要:“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创业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创业实践对专业教育比较低依存度、创业实践对你专业能力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创业动机以实现学生兴趣为主,期望社会能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机率。  关键词:高职;创业;大学生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通过对我校正在创业的
期刊
摘 要: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密怀隆起已被我国地学者所关注。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京地质学院区调队1:5万填图确认,组成该隆起的古老变质片麻岩是火山-沉积岩,属于太古界。80-9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变质岩理论,区测过程,产生严重对立。持新观点者认为,隆起的绝大部分片麻岩是块状无序的变质侵入岩。持传统观点者认为,这些片麻岩是变质的表壳岩。认识陷入世界性难题的争议之中。90年代初,全国开展地层清理
期刊
摘要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的绿道发展逐步从单纯的经验介绍和理论引入转向了综合性的绿道规划和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各具特色的“绿道运动”,绿道驿站的建设也随之展开。但目前我国绿道驿站的建设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整体的规划设计,很多的绿道驿站在建成之后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利用效率低下。目前的村庄整治规划没有对村庄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没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走向致富之路。而绿道驿站的建设
期刊
2009年上映的纪录片《海豚湾》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在内的8个提名和21个奖项。在获得了奥斯卡的承认后,纪录片《海豚湾》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关注,但很多人在观影之后,却得出了一个与其类型特点截然相反的结论,不少观众认为《海豚湾》不像一部纪录片,更仿佛某种意义上的电影大片,给观众赋予视觉冲击的刺激及极度故事性的感受。这样,一个关于纪录片定性方面久远的争论就因此也再度出场,那就是纪录片的真实性的判断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掀起改革浪潮后,在婚嫁习俗内容与方式上得以变迁与重塑,衍生出瑰丽多彩的乡村婚礼服饰。本文通过改革前后对乡村婚礼服饰的变迁历程分析比较,通过现场访谈方式对一家祖孙三代的婚礼服饰变迁历程的调查分析,得出变迁的本质是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社会变迁;乡村;婚礼服饰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入到了乡村社会,如今的农村也兴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