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工具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创新

来源 :新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工具是人类通过劳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媒介,它在诞生之初就蕴含了人类劳动的目的、价值、方法、观念、能力、精神和品质,是劳动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21年9月,东营市教科院组织开展了全市劳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河口区、垦利区、广饶县共进行了9节研讨课.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说明如何通过工具教学成全劳动教育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其他文献
制造业是美国崛起为世界体系霸权的产业基础,也是美国迄今仍然能维持其霸权的物质基础.18世纪的美国独立,既是政治建国,又是工业立国,在美国的政治躯壳内,一个制造业帝国以“美国体系”(The American System)之名持续演化着.美国体系这一概念有两个内涵,其一是指19世纪美国的经济保护主义思想及其政策实践,[1]可称为“制度的美国体系”;其二则指19世纪美国制造业中兴起的以大规模生产体系(mass production system)为特征的制造方式,[2]可称为“制造的美国体系”.
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2019年8月,部编教材正式走进高一课堂,成为广大师生共用的统编教材;到 2021年7月,2019级学生已经完成了新教材的全部学习任务.回顾这两年对新教材的教学研究,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尝试中质疑,在改变中调整,特别是在单元整合教学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使教学内容和方式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符合新教材的编写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期刊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爱国主义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当中,特别是语文学科,因其教材内容的多样化和教育性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育责任. “五育融合”并非将五项育人内容相互叠加,而是需要将其融入教学课程和活动中,让两者相互渗透,从多个方面协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期刊
马莉老师自从与心理学“情定终身”,便“疯狂”地爱上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她先是痴迷地参加各种心理健康培训,如饥似渴地买书看书,遨游在心理学知识的海洋里;接着,找到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趋向,不断研究心理学中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法,找到学生心理问题“背后”的问题,及时解开他们心中的“黑匣子”秘密,给他们一份心旷神怡的喜悦和放松,一种心开目明的亲近和安全感;紧接着,她利用翻转心理课堂,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与其心心相印,帮助孤独、无助、焦虑、沉默的孩子打开心结;最后,通过家庭讲座、QQ、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心平气和地沟通、磋
期刊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育部出台了“双减”政策,来缓解学生压力.“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的在校时间增长,作业减少.如何丰富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则成了“双减”政策下,学校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美术社团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而建设的一个社团组织,它定期对学生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的美术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堂延伸活动,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更加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