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化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了解当代社会、学生的特点,融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于一体,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顺利成长。与此同时,要求教师也要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本文拟从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世界教育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内涵、现代教育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四个方面试论中国的现代化教育。
【关键词】教育 现代 发展 认同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25-02
一、对教育工作的认识
广义上的教育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也包括学生道德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内容。因此,教育不能一成不变,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更新、也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很有益处。现代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讲授,网络媒体、各大名校的视频公开课、数字资源等开放的信息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也感觉到驾御课堂越来越难了、 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了,教师需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
专业教师研修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应该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非专业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辅导员)提升职业素养,从育人角度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好准备。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规划自身的教师生涯,在不断实现规划目标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二、世界教育发展
(一)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建设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其他各级各类培训学校中都深有体现,为现代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技术保障。研究发现,学习型城市建設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当前世界各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关注的焦点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学习并不只是学生的事情,而是全民活动。建立学习型城市对城市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大有裨益。现当代学习型城市的特点之一就是科技迅猛发展,早期学习的职业技能很可能在几年后就用处不大,但对于中青年人员来说,职业生涯远未结束,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职业再培训就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国家、高校或社会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对有需要的中青年进行最新技能的职业培训,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迭。
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给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实施途径。然而,现代信息化教育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传统课堂的组成部分有教师、学生和教室。网络课堂是建立在虚拟环境里的,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即时反馈以调整教学节奏,也无法进行有效互动,只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具有技术的属性,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教育属性,教育的信息化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加教育,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今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过去信息教育过多地关注于信息技术而忽视人的发展的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变。
(二)推进公平与卓越
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升高,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方向发展。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如在线课程、学分制银行等新兴继续教育模式大大丰富了在职人群对于自我提升的要求。世界各国对于公平与卓越的追求十分强烈。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已无法满足当今世界的要求,公平而卓越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新的发展趋势和追求。教育公平需保证受教育群体的权益,卓越教育更是与教育部的“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相得益彰。
三、现代化教育的内涵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育明天的思想。教育的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更新。新教育思想就是把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摆在第一位。以往的教育更多地把传授知识作为第一位,但在今天这种观念已站不住脚了,教育不僅是为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为了培育明天的思想。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把“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育明天的思想”作为教改的宗旨,并鼓励学生要有“四个思维,三个欲望”,即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跳跃思维、创新思维和求知欲、竞争欲、表现欲。这是21世纪科技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现代化教育,从教师角度要做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从学校管理角度包括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现代的大学不仅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更在培育明天的思想。 现代社会进步步伐加快,从教师方面来说,要紧跟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了解国际学术界的动态,及时将新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可以有感性认识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思考,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教师也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一些新生事物、现象会有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所想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要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引导学生顺利地成长为一名知识技能丰富、人格健全,勇于创新、能够面对压力的当代大学生,尤其在现代知识技能更新快速的时代中能够保持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现代教育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发展
现当代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把自我所拥有的幸福视作理所当然,个性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这对于以后的工作是相当不利的。在现代大学的教育体制下, 大学生活可以看作是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学生必须适应自我管理,与班集体、教师和其他管理部门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而感恩则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强有力的纽带。引导学生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感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也为将来的彻底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社会和教育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自我认同。时间的商品化与身份的物质化叠加,往往使教师陷入價值取舍的困境,面临自我认同的危机。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澄清价值、确认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是严峻的挑战。如何拥有充裕而自由的时间,承担教育责任,实现自我价值,建立自我认同,是教师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难题。
近1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青年从事教育行业。然而,从事教育行業的动机不一,这就会产生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美国教育界正面临青年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学校管理心理学认为,个体对集体目标有强烈的认同感,认为个体目标是集体目标的一部分,就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并愿意为实现集体目标而积极工作。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就会产生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由此可见,建立合适的集体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教育,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日趋多样化,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传授上,更要注重隐性层面的建设。学校也需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坊、研讨会,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互相沟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教师群体的互相学习既能树立集体荣誉感、同志间的互助互爱精神,也能增强教师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在学校工作中,任课教师注重专业课的教学,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班导师主业导学。如何将这三方面的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个从业教师都需从本职工作出发,梳理着手点。笔者长期担任班导师工作,日常注重学生大学生涯的整体导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作之余也不断进行学习,与同行交流,包括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的发展目标
笔者希望经过个人努力,完成由教育工作管理者向复合型教师转变。主要通过参加学校培训、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锻炼“ 教与育”的艺术及强化反思能力。在日常的导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日常导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加强教育能力重构自身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和学生、教学环境不断互动,通过这个互动过程来强化自己的导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
在导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并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现代化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了解当代社会、学生的特点,融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于一体。作为一名大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自己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须不断总结、反思,与学生共同进步。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昌威.从国际组织动态看世界教育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4(2):29-34.
[2]李文英,张立新.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7(10):71~75.
[3]蔡辰梅.教育变革中教师自我认同的时间困境及其重建[J].教育研究,2015(7):89-97.
[4]杨梅.美国城市青年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及其原因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24.
【关键词】教育 现代 发展 认同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25-02
一、对教育工作的认识
广义上的教育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也包括学生道德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内容。因此,教育不能一成不变,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更新、也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很有益处。现代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讲授,网络媒体、各大名校的视频公开课、数字资源等开放的信息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也感觉到驾御课堂越来越难了、 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了,教师需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
专业教师研修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应该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非专业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辅导员)提升职业素养,从育人角度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好准备。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规划自身的教师生涯,在不断实现规划目标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二、世界教育发展
(一)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建设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其他各级各类培训学校中都深有体现,为现代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技术保障。研究发现,学习型城市建設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当前世界各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关注的焦点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学习并不只是学生的事情,而是全民活动。建立学习型城市对城市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大有裨益。现当代学习型城市的特点之一就是科技迅猛发展,早期学习的职业技能很可能在几年后就用处不大,但对于中青年人员来说,职业生涯远未结束,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职业再培训就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国家、高校或社会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对有需要的中青年进行最新技能的职业培训,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迭。
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给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实施途径。然而,现代信息化教育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传统课堂的组成部分有教师、学生和教室。网络课堂是建立在虚拟环境里的,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即时反馈以调整教学节奏,也无法进行有效互动,只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具有技术的属性,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教育属性,教育的信息化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加教育,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今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过去信息教育过多地关注于信息技术而忽视人的发展的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变。
(二)推进公平与卓越
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升高,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方向发展。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如在线课程、学分制银行等新兴继续教育模式大大丰富了在职人群对于自我提升的要求。世界各国对于公平与卓越的追求十分强烈。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已无法满足当今世界的要求,公平而卓越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新的发展趋势和追求。教育公平需保证受教育群体的权益,卓越教育更是与教育部的“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相得益彰。
三、现代化教育的内涵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育明天的思想。教育的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更新。新教育思想就是把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摆在第一位。以往的教育更多地把传授知识作为第一位,但在今天这种观念已站不住脚了,教育不僅是为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为了培育明天的思想。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把“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育明天的思想”作为教改的宗旨,并鼓励学生要有“四个思维,三个欲望”,即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跳跃思维、创新思维和求知欲、竞争欲、表现欲。这是21世纪科技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现代化教育,从教师角度要做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从学校管理角度包括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现代的大学不仅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更在培育明天的思想。 现代社会进步步伐加快,从教师方面来说,要紧跟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了解国际学术界的动态,及时将新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可以有感性认识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思考,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教师也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一些新生事物、现象会有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所想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要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引导学生顺利地成长为一名知识技能丰富、人格健全,勇于创新、能够面对压力的当代大学生,尤其在现代知识技能更新快速的时代中能够保持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现代教育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发展
现当代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把自我所拥有的幸福视作理所当然,个性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这对于以后的工作是相当不利的。在现代大学的教育体制下, 大学生活可以看作是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学生必须适应自我管理,与班集体、教师和其他管理部门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而感恩则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强有力的纽带。引导学生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感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也为将来的彻底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社会和教育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自我认同。时间的商品化与身份的物质化叠加,往往使教师陷入價值取舍的困境,面临自我认同的危机。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澄清价值、确认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是严峻的挑战。如何拥有充裕而自由的时间,承担教育责任,实现自我价值,建立自我认同,是教师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难题。
近1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青年从事教育行业。然而,从事教育行業的动机不一,这就会产生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美国教育界正面临青年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学校管理心理学认为,个体对集体目标有强烈的认同感,认为个体目标是集体目标的一部分,就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并愿意为实现集体目标而积极工作。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就会产生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由此可见,建立合适的集体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教育,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日趋多样化,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传授上,更要注重隐性层面的建设。学校也需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坊、研讨会,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互相沟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教师群体的互相学习既能树立集体荣誉感、同志间的互助互爱精神,也能增强教师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在学校工作中,任课教师注重专业课的教学,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班导师主业导学。如何将这三方面的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个从业教师都需从本职工作出发,梳理着手点。笔者长期担任班导师工作,日常注重学生大学生涯的整体导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作之余也不断进行学习,与同行交流,包括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的发展目标
笔者希望经过个人努力,完成由教育工作管理者向复合型教师转变。主要通过参加学校培训、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锻炼“ 教与育”的艺术及强化反思能力。在日常的导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日常导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加强教育能力重构自身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和学生、教学环境不断互动,通过这个互动过程来强化自己的导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
在导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并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现代化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了解当代社会、学生的特点,融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于一体。作为一名大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自己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须不断总结、反思,与学生共同进步。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昌威.从国际组织动态看世界教育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4(2):29-34.
[2]李文英,张立新.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7(10):71~75.
[3]蔡辰梅.教育变革中教师自我认同的时间困境及其重建[J].教育研究,2015(7):89-97.
[4]杨梅.美国城市青年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及其原因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