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社区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社区养老方式得到广泛关注。在社区养老中,老年活动空间作为老年人在社区中活动的主要场所,需要保证老年人身体安全、环境舒适。以长春市为例,对社区内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分析社区适老化设计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理论为依据,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无障碍设计准则和建议。
關键词:无障碍设计;老年活动空间;社区养老
一、概述
(一)老龄化情况概述
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约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约1.8亿人。针对国内老龄化情况,上海市最早构建养老服务格局,提出了“9073”养老服务模式建议,其中7%的老年人将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北京市早先也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模式。可见,社区养老是除家庭养老以外的主流养老模式。
吉林省的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吉林省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为23.06%,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5.6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解决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无障碍设计视角出发,对吉林省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二)社区老年活动空间与无障碍设计
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多种机构和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的占比正在逐渐提高,其中活动空间作为老年人活动、聊天、交互等行为的承担者,是社区养老中重要的功能模块。公共活动空间是指在社区中服务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其空间应满足无障碍设计原则,并满足老人正常活动以及交互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是指使残疾人、老年人等享有与健康人“平等地位”的环境设计。在社区活动中,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需求应被适当考虑,在功能上应秉持兼容共通性、考虑特殊性的原则,使公共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能力的人群的使用需求。
二、长春市部分社区老年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长春市小区以及社区养老机构抽样走访,发现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照明光环境较差。目前大多数的社区活动中心为了节约用电成本,照明水平较低,光环境较为昏暗,容易发生因光线不足使老人绊倒和摔倒的情况。并且,光线颜色多为蓝白光,部分灯光易使老人产生眩目感。
第二,室内通风环境不良。走访期间由于季节温度较低,发现其窗户多数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并且,由于部分老人在室内吸烟,导致空气质量较差。
第三,盲道与坡道无障碍设计不合理。目前,长春市社区普遍存在盲道动线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有障碍物阻挡导致盲道功能丧失。部分无障碍坡道被铁丝封闭,导致功能缺失,或因无障碍坡道或盲道动线设置不合理无人使用。部分社区因入口过多导致管理混乱,许多残障入口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入。
第四,楼梯和转角扶手设置较少。调查过程中发现其扶手类型最多为防护类栏杆,其次是步行辅助类扶手,扶手设计没有遵循连续性原则。扶手设计不连续、配件老化严重、高度设置不合理等,尤其在转角处、室内外空间连接处等地缺乏辅助老人的扶手设计。
第五,风雨连廊流线不合理。在部分社区中,风雨连廊的流线受阻,并且在功能方面没有遵循无障碍的设计原则。风雨连廊的设备维护程度较低,并且出于审美需求,许多风雨连廊采用镂空设计,无法防御雨水和冰雪。
第六,过道较窄,地面无防滑设计,无法满足两台轮椅同行。其材质选择多为光滑大理石,在冬季,入口处容易因冰雪融化导致地面积水引发老人摔倒,并且清洁地面后留下的积水无法及时挥发。
第七,电梯适配率低。目前的社区活动中心电梯适配率很低,对于坐轮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其使用电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基于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老年人的肢体能力退化,应注重人体工程学的运用。老年人的衰老率先体现为肢体能力的退化,包括身高萎缩、力量渐退、体力衰退、耐力不足、柔韧度降低、新陈代谢减慢等。其中,身高变化在各项生理指标变化中最为明显,针对老年人的身高变化应注意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人机交互的尺度问题及人体工程学的考量。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化,应注重视觉传达的无障碍设计。神经系统负责体内外信号的接收和传递感觉。老年人衰老的第二重要特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化,其中最明显的退化体现为记忆力的下降。针对此情况,在设计中应注意导视系统的清晰性和简洁性,在空间中应注意空间流线的简单和畅通,便于老年人记忆的同时防止老年人迷失方向感。
老年人交互能力变差,应注重安全性设计原则。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导致其与他人和环境的交互能力减弱,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当中的声、温、光等物理条件,使老年人在交互过程中减少不适感。通过无障碍设计增强老年人的人机交互能力,对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优化流线。
老年人具有怕老情绪和代际障碍。老年人的衰老导致其害怕衰老和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强,负面的情绪会加剧老年人的衰老。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老年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舒缓情绪和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分散老年人的自怜情绪。社区公共空间可吸引同年龄层段的群体,使其相互交流、互助,使老年人正确认识衰老,平衡心态。
四、完善社区老年活动空间的改造对策
第一,增加光环境辅助照明。在日光照射死角区域,应适当增加照明长灯或柔和大面积光源作为补充光源。例如在楼梯、转角、门廊等区域,当阴天和其他天气条件导致照明强度不够时,可创造适当的光环境。在照明色彩的选择方面,由于老年人日间活动强度不大,褪黑素分泌程度较低,绿光源以及蓝光源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导致老年人日间无法获得足量的褪黑素。因此,建议适当设置暖光源,为老年人带来愉悦、安全的心理感受。 第二,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退化,心脑血管能力减弱,在设计中要考虑运用新风系统保证环境温度适宜。考虑到部分老年人有吸烟习惯,在功能布局时要对吸烟区域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的吸烟室或禁烟区。
第三,完善坡道和盲道无障碍设计。为防止老人绊倒和滑倒,保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正常顺利通行,坡道和盲道的设计要合理优化流线。坡道改造需要保证乘坐轮椅的老年人行动顺畅,地面材质采用带棱角凹槽或者粗糙的材质,避免使用光滑大理石或吸水性差的地面铺装。室内入口处也应注意选择粗糙的材质。室外的坡道和盲道设计应尽量在遮雨棚下,防止因雨雪天气造成地面湿滑,引发老人摔倒。
第四,坡道宽度、高度与夹角合理设置。室内坡度改造后应尽量小于1/12,由于长春雪季时间较长,室外坡道角度建议控制在1/15以下。改造后坡道净宽度应保证在900—1200毫米,主入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在后期改造中应保证1500毫米的宽度,滿足两台轮椅同时通行的需求。坡道每增加0.75米或者长度超过9米时要考虑增设缓台,提供短暂休息设施。
第五,安置多种无障碍扶手。目前国内社区无障碍扶手通常分为三类:一是动作辅助类,二是步行辅助类,三是防护栏杆。在扶手设计过程中,要考量扶手的高度,设置双扶手方便不同身高的老人使用,扶手的高度应为800—850毫米。对残疾等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在设计中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在过道、坡道、楼梯、平台等位置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老年人进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第六,增强风雨连廊的功能性,优化流线并增强私密性。随着老年人活动能力的衰退,其外出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风雨连廊作为老年人接触自然环境的媒介,其空间形态和设计理念应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互动需求。当异常天气出现时,要满足老年人的避雨需求,在阳光充足时可作为遮阴避晒的场所,其提供交流空间。在设计时应满足动线合理设置,避免因动线交叉而出现危害老年人安全的情况。设计时需要提供轮椅停靠区域。
第七,提高过道的安全性,选择粗糙地面铺装。针对过道过窄的情况,改造后其宽度应不低于1.5米。过道要注意轮椅通行时的高差变化,防止老年人的轮椅因为障碍物无法顺利通行。在材质的选择方面要注意防滑性,可对其进行防滑胶垫的铺装,适当运用部分粗制花岗岩、粗糙的木质材料等,避免使用光滑且不耐磨的材料。老年人视觉退化,在地面的铺装设计中应避免采用凌乱无规律的地面铺装,适宜采取统一颜色或明亮颜色的地面铺装。
第八,安装无障碍电梯。在电梯的设计和选择方面,其空间应该较为开阔。电梯的使用应尽量满足可容纳救护床的进出使用,避免老年人因突发情况无法获得及时的救护。电梯的布局位置应避免人流,尽量避免位于主入口、主流线处,并且要减少电梯在运行时的噪音。
五、结语
老年活动中心在满足老年人基本活动需求的同时要兼顾安全性和舒适性。在空间布局、动线设计、设施搭配等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社区作为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的结合点,其地位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目前我国部分落后地区的社区养老占比极低,其设计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但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落实,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在社区中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陈芳芳.整体政府视角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优化研究:以支持居家养老为政策导向[J].治理研究,2019(3):68-78.
[2]郑传樟.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候蔺.中国老年人积极养老支持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7.
[4]周燕珉,程晓青,林菊英,等.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李小伟.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西部学刊,2021(1):155-157.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關键词:无障碍设计;老年活动空间;社区养老
一、概述
(一)老龄化情况概述
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约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约1.8亿人。针对国内老龄化情况,上海市最早构建养老服务格局,提出了“9073”养老服务模式建议,其中7%的老年人将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北京市早先也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模式。可见,社区养老是除家庭养老以外的主流养老模式。
吉林省的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吉林省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为23.06%,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5.6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解决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无障碍设计视角出发,对吉林省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二)社区老年活动空间与无障碍设计
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多种机构和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的占比正在逐渐提高,其中活动空间作为老年人活动、聊天、交互等行为的承担者,是社区养老中重要的功能模块。公共活动空间是指在社区中服务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其空间应满足无障碍设计原则,并满足老人正常活动以及交互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是指使残疾人、老年人等享有与健康人“平等地位”的环境设计。在社区活动中,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需求应被适当考虑,在功能上应秉持兼容共通性、考虑特殊性的原则,使公共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能力的人群的使用需求。
二、长春市部分社区老年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长春市小区以及社区养老机构抽样走访,发现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照明光环境较差。目前大多数的社区活动中心为了节约用电成本,照明水平较低,光环境较为昏暗,容易发生因光线不足使老人绊倒和摔倒的情况。并且,光线颜色多为蓝白光,部分灯光易使老人产生眩目感。
第二,室内通风环境不良。走访期间由于季节温度较低,发现其窗户多数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并且,由于部分老人在室内吸烟,导致空气质量较差。
第三,盲道与坡道无障碍设计不合理。目前,长春市社区普遍存在盲道动线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有障碍物阻挡导致盲道功能丧失。部分无障碍坡道被铁丝封闭,导致功能缺失,或因无障碍坡道或盲道动线设置不合理无人使用。部分社区因入口过多导致管理混乱,许多残障入口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入。
第四,楼梯和转角扶手设置较少。调查过程中发现其扶手类型最多为防护类栏杆,其次是步行辅助类扶手,扶手设计没有遵循连续性原则。扶手设计不连续、配件老化严重、高度设置不合理等,尤其在转角处、室内外空间连接处等地缺乏辅助老人的扶手设计。
第五,风雨连廊流线不合理。在部分社区中,风雨连廊的流线受阻,并且在功能方面没有遵循无障碍的设计原则。风雨连廊的设备维护程度较低,并且出于审美需求,许多风雨连廊采用镂空设计,无法防御雨水和冰雪。
第六,过道较窄,地面无防滑设计,无法满足两台轮椅同行。其材质选择多为光滑大理石,在冬季,入口处容易因冰雪融化导致地面积水引发老人摔倒,并且清洁地面后留下的积水无法及时挥发。
第七,电梯适配率低。目前的社区活动中心电梯适配率很低,对于坐轮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其使用电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基于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老年人的肢体能力退化,应注重人体工程学的运用。老年人的衰老率先体现为肢体能力的退化,包括身高萎缩、力量渐退、体力衰退、耐力不足、柔韧度降低、新陈代谢减慢等。其中,身高变化在各项生理指标变化中最为明显,针对老年人的身高变化应注意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人机交互的尺度问题及人体工程学的考量。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化,应注重视觉传达的无障碍设计。神经系统负责体内外信号的接收和传递感觉。老年人衰老的第二重要特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化,其中最明显的退化体现为记忆力的下降。针对此情况,在设计中应注意导视系统的清晰性和简洁性,在空间中应注意空间流线的简单和畅通,便于老年人记忆的同时防止老年人迷失方向感。
老年人交互能力变差,应注重安全性设计原则。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导致其与他人和环境的交互能力减弱,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当中的声、温、光等物理条件,使老年人在交互过程中减少不适感。通过无障碍设计增强老年人的人机交互能力,对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优化流线。
老年人具有怕老情绪和代际障碍。老年人的衰老导致其害怕衰老和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强,负面的情绪会加剧老年人的衰老。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老年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舒缓情绪和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分散老年人的自怜情绪。社区公共空间可吸引同年龄层段的群体,使其相互交流、互助,使老年人正确认识衰老,平衡心态。
四、完善社区老年活动空间的改造对策
第一,增加光环境辅助照明。在日光照射死角区域,应适当增加照明长灯或柔和大面积光源作为补充光源。例如在楼梯、转角、门廊等区域,当阴天和其他天气条件导致照明强度不够时,可创造适当的光环境。在照明色彩的选择方面,由于老年人日间活动强度不大,褪黑素分泌程度较低,绿光源以及蓝光源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导致老年人日间无法获得足量的褪黑素。因此,建议适当设置暖光源,为老年人带来愉悦、安全的心理感受。 第二,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退化,心脑血管能力减弱,在设计中要考虑运用新风系统保证环境温度适宜。考虑到部分老年人有吸烟习惯,在功能布局时要对吸烟区域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的吸烟室或禁烟区。
第三,完善坡道和盲道无障碍设计。为防止老人绊倒和滑倒,保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正常顺利通行,坡道和盲道的设计要合理优化流线。坡道改造需要保证乘坐轮椅的老年人行动顺畅,地面材质采用带棱角凹槽或者粗糙的材质,避免使用光滑大理石或吸水性差的地面铺装。室内入口处也应注意选择粗糙的材质。室外的坡道和盲道设计应尽量在遮雨棚下,防止因雨雪天气造成地面湿滑,引发老人摔倒。
第四,坡道宽度、高度与夹角合理设置。室内坡度改造后应尽量小于1/12,由于长春雪季时间较长,室外坡道角度建议控制在1/15以下。改造后坡道净宽度应保证在900—1200毫米,主入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在后期改造中应保证1500毫米的宽度,滿足两台轮椅同时通行的需求。坡道每增加0.75米或者长度超过9米时要考虑增设缓台,提供短暂休息设施。
第五,安置多种无障碍扶手。目前国内社区无障碍扶手通常分为三类:一是动作辅助类,二是步行辅助类,三是防护栏杆。在扶手设计过程中,要考量扶手的高度,设置双扶手方便不同身高的老人使用,扶手的高度应为800—850毫米。对残疾等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在设计中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在过道、坡道、楼梯、平台等位置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老年人进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第六,增强风雨连廊的功能性,优化流线并增强私密性。随着老年人活动能力的衰退,其外出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风雨连廊作为老年人接触自然环境的媒介,其空间形态和设计理念应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互动需求。当异常天气出现时,要满足老年人的避雨需求,在阳光充足时可作为遮阴避晒的场所,其提供交流空间。在设计时应满足动线合理设置,避免因动线交叉而出现危害老年人安全的情况。设计时需要提供轮椅停靠区域。
第七,提高过道的安全性,选择粗糙地面铺装。针对过道过窄的情况,改造后其宽度应不低于1.5米。过道要注意轮椅通行时的高差变化,防止老年人的轮椅因为障碍物无法顺利通行。在材质的选择方面要注意防滑性,可对其进行防滑胶垫的铺装,适当运用部分粗制花岗岩、粗糙的木质材料等,避免使用光滑且不耐磨的材料。老年人视觉退化,在地面的铺装设计中应避免采用凌乱无规律的地面铺装,适宜采取统一颜色或明亮颜色的地面铺装。
第八,安装无障碍电梯。在电梯的设计和选择方面,其空间应该较为开阔。电梯的使用应尽量满足可容纳救护床的进出使用,避免老年人因突发情况无法获得及时的救护。电梯的布局位置应避免人流,尽量避免位于主入口、主流线处,并且要减少电梯在运行时的噪音。
五、结语
老年活动中心在满足老年人基本活动需求的同时要兼顾安全性和舒适性。在空间布局、动线设计、设施搭配等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社区作为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的结合点,其地位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目前我国部分落后地区的社区养老占比极低,其设计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但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落实,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在社区中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陈芳芳.整体政府视角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优化研究:以支持居家养老为政策导向[J].治理研究,2019(3):68-78.
[2]郑传樟.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候蔺.中国老年人积极养老支持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7.
[4]周燕珉,程晓青,林菊英,等.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李小伟.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西部学刊,2021(1):155-157.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