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在,小学教育存在一些误区、盲区,它对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扎实组织好各项活动,认识到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开展好小学生德育工作。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 年龄特点 道德品质
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思想、意识和丰富的感情。面对一大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小学生,教育工作者如何抓住机遇,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
一、以德育为首,措施及时到位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极端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局限在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再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泗阳县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宣传环保,走进敬老院为“五保老人”送温暖,使德育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二、以实践为重点,体验全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以实践为重点,体验全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要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更加明确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善于捕捉机遇,不错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品德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对于抽象的道德戒律,光凭说教是不能令人心服的,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抛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晨会、校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节日庆典、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比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收拾房间,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衣服,还有的学生为父母做饭,都表达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概括、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使其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应逐步变为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又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而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发挥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道德水准。
五、坚持启发诱导,以正面教育为主
小学生天真的性格使得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交流。因此,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正面讲清道理,坚持说服教育,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要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碰他们心灵的创伤。
六、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军营,让他们在跟军人的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少先队员要做些什么;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帮助残疾儿童”、“社区假日小队”、“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应该做什么。
七、注重家校联系,加强德育教育
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拉近家校距离,密切家校关系,形成德育合力,从而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 年龄特点 道德品质
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思想、意识和丰富的感情。面对一大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小学生,教育工作者如何抓住机遇,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
一、以德育为首,措施及时到位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极端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局限在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再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泗阳县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宣传环保,走进敬老院为“五保老人”送温暖,使德育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二、以实践为重点,体验全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以实践为重点,体验全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要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更加明确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善于捕捉机遇,不错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品德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对于抽象的道德戒律,光凭说教是不能令人心服的,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抛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晨会、校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节日庆典、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比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收拾房间,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衣服,还有的学生为父母做饭,都表达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概括、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使其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应逐步变为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又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而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发挥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道德水准。
五、坚持启发诱导,以正面教育为主
小学生天真的性格使得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交流。因此,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正面讲清道理,坚持说服教育,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要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碰他们心灵的创伤。
六、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军营,让他们在跟军人的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少先队员要做些什么;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帮助残疾儿童”、“社区假日小队”、“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应该做什么。
七、注重家校联系,加强德育教育
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拉近家校距离,密切家校关系,形成德育合力,从而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