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jia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语文不仅是教授学生相应的汉语言的文化知识,还是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基础教育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的同时,初中的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相应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格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简单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格教育 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人格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和优势。它可以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情操陶冶和道德培养于一体,采用相应的理论灌输、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和榜样树立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获取了相应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 在初中语文思想教育中鼓励学生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初中生的语文素质通常情况下包括三方面:即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三个方面会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很多语文课文就具有比较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政治性,这些都是政治教材所无法替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语文教育独有的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等,在自然的状态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例如,在教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时候,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留取丹青照汗青”,并体会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又如,《冯婉贞》率领众人痛击法国联军的场面,可以有效激起学生们的民族豪情;再如,《最后一课》更能激励学生学好母语,文中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赞美党和革命事业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进而更加热爱党和革命事业。例如,学习《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为了保存火种而牺牲自己的时候,学生就会充分体会到在党和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二 在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陶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动之以情”的审美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的审美陶冶能力主要体现在除了语文知识能力之外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力和个性心理等。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就为教师进行相应的审美教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审美陶冶作用,有效引导学生体会相应作品的感情、语言、形象,进而培养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为了有效发挥语文的审美陶冶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最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地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感,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体会文中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再现文中的美好意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笔者首先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以及同父亲之间的故事,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并受到感动,纷纷讲述自己的父亲是如何爱自己的故事,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片温馨和感动之中,甚至有几个学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时,笔者再仔细讲解《背影》,让同学们更加感受到不同父亲对孩子同样有深沉的父爱,孝心也自然而然地在同学们心中扎根。学生们对于美好的情感都有追求,教师则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天地间的人性之美。教材中很多叙事性的文章都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题材。
  三 树立一种大语文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吸收的完善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一种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稳定的性格。在新的教学大纲中,相关内容也明确表示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充分提供人格实践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在过教师节的时候,学校都会鼓励学生向教师献爱心,送一些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而 2011 年的教师节笔者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就在课余时间对各位教师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思维和写作能力,更增进了同各位教师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尊师重道的内涵。
  结束语
  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根本,而语文教育则除了教授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之外,更具有人格塑造的作用。初中生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追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做塑造学生人格的导师,通过讲解相应的课文,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增加与学生们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爱香.探讨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渗透[J].学园,2011(16)
  [2]张保庆.初探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2(11)
  [3]许立辉.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江西教育,2009(27)
  [4]罗文武.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渗透[J].学生之友,2010(3)
  [5]沈立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时代报告,2011(12)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怎样,直接关系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只有采用多种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活起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了课标的实施给我们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综合性学习这一版块,更是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符合了学生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下面就中学
期刊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语感的含义 
期刊
语文本应该是最具有灵性,最具活力,最有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成是最痛苦的事,大多数教师认为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如何使语文教学跨上高效、科学的运转轨道,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大胆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快乐语文教与学。  一、 改革课堂教学,让语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口语交际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把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练习,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做,使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流于形式。本文从农村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现状及策略浅谈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农村 农村初中语文 口语交际 现状和策略  听话、说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期刊
【摘要】材料是作文的基本元素,中学生写作常为没有材料可写而发愁,而语文教材就是一本很好的写作素材。每一篇教材的作家及作品中的人和事、名人名言、诗词名句都是可供写作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材 人物 名句  材料是作文的基本元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再高明的人也写不出好文章。有的同学一写作文就发愁,就头疼,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其实,这种“无话可说”的
期刊
中国绘画与中医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即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两者的关系。从起源上看,二者都是十分悠久,几乎说不清到底起源于何时。从各个历史阶段上看,二者也不尽相同。
【摘要】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作文和口语表达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语知的学习,注重在整理的过程中积累,在应用的过程中掌握。  【关键词】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 新课改 语知积累  中小学是学习掌握汉语言基本功的阶段,在小学认字写句的基础上,初中语文的侧重点是掌握基本文体知识和文言文基础知识。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和学,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对于培训学生的语文读、写、说能力,
期刊
【摘要】通过玩故事、笑话、名著、广告、对联等各种游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游戏语言 激发兴趣 故事 笑话 名著 广告 对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期刊
社会需要和谐,生活需要和谐,课堂也需要和谐。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发展呢?  一、打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能促使信息交流达到最优化,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创新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