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为此,中共中央与各部门开展联手行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 留守政策 政策及建议
一、留守儿童”现状
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存在的观念和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地农民压根就没有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只有当调研人员把留守儿童概念用平实的话语诠释一下,农民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从这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地县镇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更不用谈及对留守儿童给与一定的帮助和采取一定的措施。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已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和亲戚朋友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二、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家庭方面措施及建议
1、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观念陈旧,远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因此各乡镇家长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帮助委托监护人更新教育理念。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基地,能够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委托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2、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孩子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力较弱,且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和教育。
五、学校方面措施及建议
1、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加强心理行为教育课程,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六、社会方面措施及建议
1、党委、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氛围。
2.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设计社会转型的众多问题,需要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和政策牵引方面的优势,着眼为外出务工人员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加快发展地方工业,增加农民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最后,关于留守儿童,自己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
【关键词】留守儿童 留守政策 政策及建议
一、留守儿童”现状
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存在的观念和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地农民压根就没有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只有当调研人员把留守儿童概念用平实的话语诠释一下,农民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从这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地县镇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更不用谈及对留守儿童给与一定的帮助和采取一定的措施。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已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和亲戚朋友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二、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家庭方面措施及建议
1、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观念陈旧,远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因此各乡镇家长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帮助委托监护人更新教育理念。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基地,能够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委托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2、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孩子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力较弱,且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和教育。
五、学校方面措施及建议
1、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加强心理行为教育课程,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六、社会方面措施及建议
1、党委、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氛围。
2.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设计社会转型的众多问题,需要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和政策牵引方面的优势,着眼为外出务工人员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加快发展地方工业,增加农民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最后,关于留守儿童,自己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