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是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高中语文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及自身教学实践论述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有几年的光景,但一些传统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使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而走的确是过去的老路子。既剥夺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厌烦情绪。 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思维,努力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针对宋诗说理性强的特点,我仍采用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詩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方法。
  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怀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是寻求智慧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的前提。思维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不是被动地接受问题,而是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敢于大胆质疑。指导学生质疑,就是指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矛盾。利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来找到疑问,让学生的问题能够紧扣课文。对于学生的质疑,作为教师应大胆鼓励,并作一番恰到好处的评议,在评析中多给学生鼓励,对质量高的问题则给予热情的表扬。从而来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之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
  三、提倡创新“变式”,反对墨守成规
  课程的可变性的东西有很多,课堂教学不可能像公式一样固定不变,它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切入点,因此在教学同一篇课文时,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同一课文的不确定性的东西也很多,而这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新的活力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当然也就有创新的要求。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实际上就是学生心灵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只仅仅是点拨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再创造。同一个问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去进行不同的解读。在教学内容上,师生根据不同的处境进行不同的提升、拓展、丰富,不必担心学生是否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感受再创造的成功感,这就会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一旦喜欢探究,那将是他们终身的能力的体现,其教育意义是重大的。我们教师又有什么去过多的忧心呢?也许,学生的理解比教师讲的,或是书上说的更有新意。
  四、运用求异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我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例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固然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却也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有机结合,而且可以使传统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创新教学。面临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和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现。而语文课堂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壮大,是极其重要而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秀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3期
  2、卞永军,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14期
  3、何珂,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27-01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培养大批量的不同层次、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新型高素质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我国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模块化教学法能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根据现代的工业发展需要,再有二十年焊接仍将是制造业的重
【摘要】社会在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领域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服务的,因而,新课程改革随之推出。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保障。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小学生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培养好习惯 数学 学习 效率  【中图分类号】G
师范教育作为本科教育当中的一种,在培养教师、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的支持,S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应该主动承担培养优质教师的责任。关注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学习满意度是S师范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落脚点,因此S师范大学要对师范生学习满意度进行测查,以调整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服务质量。本研究对S师范大学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以及免费师范
【摘 要】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有感染力的教师语言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热情,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学生养成说普通話的习惯,能够文明大方的与人交流,在不同场合通过语言表达自身的思想与情感,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亲身示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摘 要】 当前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数学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融入一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意成共识和追求。而要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就必然需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属于基础概念型学科的范畴,其教学模式与授课方法均要求有所创新,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反垄断法》在我国又被称为“经济宪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里程碑,其出台和实施,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转,对市场公平竞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规制国有企业的问题上,反垄断法仍然显得力不从心。现有的反垄断法对国有企业进行豁免的立法条文较为模糊,实有深入研究之必要。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是对特定行业和领域基于特定原因和目的免受反垄断法的规制,但是在根本的价值目标上,豁免制度是与反垄断法相互契合的
为了配合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特将我院儿科5年住院早产儿进行临床疾病构成及死亡分析.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病房1995年1月~2000年3月全院早产儿85例,
结合建筑使用要求,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通过对剪力墙布置的研究,了解剪力墙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对整个结构的影响,包括对地震力的影响、对结构侧移值的影响、对结构质量中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