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产教融合“价值差异、利益错位、难以落地”,集团化办学“集而不团、团儿不暖”等突出问题,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自2012年起,依托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现代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系列课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通过打造价值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铸造为发展共同体,探索出“价值驱动·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路径,为产教融合深化提供了机电模式(见下图)。
一、成果理念
打造意识共同体是逻辑起点,从产教融合的源头破除价值壁垒;形成利益共同体是保障,锻造发展共同体是目标,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更紧密的对接。
二、成果实施
(一)凝聚集团成员育人共识,打造意识共同体,解决产教利益主体价值差异的问题
基于集团议事机制,搭建了常态化产教融合交流合作平台,定期召集集团成员政、行、校、企各方代表,研讨产教融合政策落地,破除价值壁垒;构建集团“产业链-教育链”联动调整机制,开展行业发展前景评估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需求调研,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源头开始为产业需求把脉,形成集团内育人共识。
(二)设计了芝麻信用积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体系,共建育人载体,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产教融合利益错位的问题
从“评价激励、载体建设、信息管理”三个层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约束与激励良性循环机制:第一,参考芝麻信用积分设计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体系,设计指标对集团成员参与产教融合的贡献进行考核,赋予芝麻信用积分,按积分评定等级,分值越高的获得后续项目更多优先权益,项目负责教师的工作成效则纳入人事考核激励体系,形成约束与激励良性循环机制;第二,通过真实产教融合项目捆绑,形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使教育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与集团成员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育人载体;第三,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集团成员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集团预就业招聘管理平台,三个平台分别承担集团日常运作、预就业招聘平台的管理及各产教融合项目过程管理,实体集团产教融合项目管理“信息化、常态化、集聚化”。
(三)集团成员合力打铺设育人成果落地输出路径,形成发展共同体,解决产教融合难以落地的问题
以培育集团成员企业为共同目标,由企业出题,校企双方投入科研经费,组建团队,设置产教融合专项课题10项;联合集团龙头产教融合型企业,起草全国政协提案《产教融合促进法立法建议》,以立法的高度完善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形成集团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在成员院校中加以推广应用。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
凝练并提出了“价值驱动·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政行校企等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立足集团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紧绑区域行业趋势,适应产业转型,对集团成员唤醒共同的意识,担起共同的责任,追求共同的目标,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实践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领域。
(二)实践创新
机制创新:设计并创新了以芝麻信用积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激励机制。对利益相关主体参考芝麻信用积分信用机制,设计贡献度量化指标,同时与人事激励制度结合,使得产教融合中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更进一步参与的愿望。
模式创新:探索并突破了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地模式。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下,通过组建服务团队共同攻克企业关键技术痛点,把解决行业生产重大技术应用问题变成产教融合落地瓶颈的突破点。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校内、集团内应用效果
就业质量稳步上升,2018、2019、2020年,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4%、67%、70%,稳居全省前列,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预就业平台累计吸引企业超过3000家;双创平台为企业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1001.53万,培育集团成员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71家。
(二)成果推广及影响力
省内外125所高职院校领导考察我校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模式;受邀前往貴州“全省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研修班”宣讲,参与人数超200人;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产教融合促进法立法建议》被采用;担任全国集团化办学指标研究小组成员;两个案例被收录入《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做案例分享2次;承办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数据统计工作座谈会,向全国超过100家集团代表介绍经验,南方日报等知名媒体报道85次。
(三)集团人才培育标准输出效果
开发了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先后在集团内外8所中职学校和8所高职学校进行了证书考核;承担了由教育部委托机械行指委开发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开发,完成后推广到全省63所中职和高职数控专业;“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被省标准化局审核通过,作为首个地区教育标准发布。
一、成果理念
打造意识共同体是逻辑起点,从产教融合的源头破除价值壁垒;形成利益共同体是保障,锻造发展共同体是目标,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更紧密的对接。
二、成果实施
(一)凝聚集团成员育人共识,打造意识共同体,解决产教利益主体价值差异的问题
基于集团议事机制,搭建了常态化产教融合交流合作平台,定期召集集团成员政、行、校、企各方代表,研讨产教融合政策落地,破除价值壁垒;构建集团“产业链-教育链”联动调整机制,开展行业发展前景评估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需求调研,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源头开始为产业需求把脉,形成集团内育人共识。
(二)设计了芝麻信用积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体系,共建育人载体,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产教融合利益错位的问题
从“评价激励、载体建设、信息管理”三个层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约束与激励良性循环机制:第一,参考芝麻信用积分设计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体系,设计指标对集团成员参与产教融合的贡献进行考核,赋予芝麻信用积分,按积分评定等级,分值越高的获得后续项目更多优先权益,项目负责教师的工作成效则纳入人事考核激励体系,形成约束与激励良性循环机制;第二,通过真实产教融合项目捆绑,形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使教育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与集团成员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育人载体;第三,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集团成员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集团预就业招聘管理平台,三个平台分别承担集团日常运作、预就业招聘平台的管理及各产教融合项目过程管理,实体集团产教融合项目管理“信息化、常态化、集聚化”。
(三)集团成员合力打铺设育人成果落地输出路径,形成发展共同体,解决产教融合难以落地的问题
以培育集团成员企业为共同目标,由企业出题,校企双方投入科研经费,组建团队,设置产教融合专项课题10项;联合集团龙头产教融合型企业,起草全国政协提案《产教融合促进法立法建议》,以立法的高度完善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形成集团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在成员院校中加以推广应用。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
凝练并提出了“价值驱动·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政行校企等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立足集团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紧绑区域行业趋势,适应产业转型,对集团成员唤醒共同的意识,担起共同的责任,追求共同的目标,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实践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领域。
(二)实践创新
机制创新:设计并创新了以芝麻信用积分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激励机制。对利益相关主体参考芝麻信用积分信用机制,设计贡献度量化指标,同时与人事激励制度结合,使得产教融合中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更进一步参与的愿望。
模式创新:探索并突破了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地模式。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下,通过组建服务团队共同攻克企业关键技术痛点,把解决行业生产重大技术应用问题变成产教融合落地瓶颈的突破点。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校内、集团内应用效果
就业质量稳步上升,2018、2019、2020年,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4%、67%、70%,稳居全省前列,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预就业平台累计吸引企业超过3000家;双创平台为企业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1001.53万,培育集团成员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71家。
(二)成果推广及影响力
省内外125所高职院校领导考察我校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模式;受邀前往貴州“全省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研修班”宣讲,参与人数超200人;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产教融合促进法立法建议》被采用;担任全国集团化办学指标研究小组成员;两个案例被收录入《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做案例分享2次;承办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数据统计工作座谈会,向全国超过100家集团代表介绍经验,南方日报等知名媒体报道85次。
(三)集团人才培育标准输出效果
开发了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先后在集团内外8所中职学校和8所高职学校进行了证书考核;承担了由教育部委托机械行指委开发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开发,完成后推广到全省63所中职和高职数控专业;“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被省标准化局审核通过,作为首个地区教育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