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266—01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就以新课标为背景,提出了几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们都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但由于重视程度、认识程度、实践多少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提升缓慢。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经过近几年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想实施好探究式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讲课时通常要有一个导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物理课就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前,把生活中的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勾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结合情境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就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学习。
例如,在我们学习大气压一课时,先准备好一个空瓶、酒精、棉花、火柴和一个煮熟的鸡蛋。把棉花用酒精浸过后用火柴点燃投入空瓶中,把瓶口用削好皮的鸡蛋堵住,很快鸡蛋就会被吸入瓶内。这个实验,会使学生脑中产生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利用替代教具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用一块小的橡皮泥会在水中沉浮,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做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二、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关注每节课让学生学习哪些知识,更要思考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哪些科学探究能力,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凡事欲速则不达,培养学生能力也要循序渐进。假如一节课是一叶小舟,三维目标就是船上的货物,每次船上装什么、装多少都要事先考虑。
2进行情境创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创设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教师快速组织课堂,还能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制造悬念,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参与度。
3设计师生活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路要清晰,如何设置课堂环节,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考虑充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重结果更重过程为原则,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好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三、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不能“一步到位”,应经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过程。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先安排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并以旁批的形式标示探究活动的几个要素,使学生对探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几个要素的探究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五、开放的教学环境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我们学习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采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可见,具有开放性教育环境是保证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前提,有了这种环境,才能造就勇于探索、富于创造的新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即教师的真正本领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而优化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 2010,(35)
[2]张承田.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例谈[J].中学物理, 2009,(04)
[3]李文才.刍议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11)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就以新课标为背景,提出了几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们都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但由于重视程度、认识程度、实践多少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提升缓慢。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经过近几年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想实施好探究式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讲课时通常要有一个导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物理课就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前,把生活中的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勾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结合情境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就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学习。
例如,在我们学习大气压一课时,先准备好一个空瓶、酒精、棉花、火柴和一个煮熟的鸡蛋。把棉花用酒精浸过后用火柴点燃投入空瓶中,把瓶口用削好皮的鸡蛋堵住,很快鸡蛋就会被吸入瓶内。这个实验,会使学生脑中产生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利用替代教具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用一块小的橡皮泥会在水中沉浮,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做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二、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关注每节课让学生学习哪些知识,更要思考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哪些科学探究能力,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凡事欲速则不达,培养学生能力也要循序渐进。假如一节课是一叶小舟,三维目标就是船上的货物,每次船上装什么、装多少都要事先考虑。
2进行情境创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创设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教师快速组织课堂,还能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制造悬念,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参与度。
3设计师生活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路要清晰,如何设置课堂环节,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考虑充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重结果更重过程为原则,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好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三、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不能“一步到位”,应经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过程。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先安排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并以旁批的形式标示探究活动的几个要素,使学生对探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几个要素的探究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五、开放的教学环境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我们学习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采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可见,具有开放性教育环境是保证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前提,有了这种环境,才能造就勇于探索、富于创造的新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即教师的真正本领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而优化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 2010,(35)
[2]张承田.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例谈[J].中学物理, 2009,(04)
[3]李文才.刍议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