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三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秉持“各取所需,个性发展,强化能力,突出应用”的改革理念,三亚学院在2016至2017学年对2016级学生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到考核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级分类;教学模式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我校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办学目标定位、各学科专业需求等,对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明确以“强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升市场竞争”为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就业、升学”需求的全新校本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规划、能力指标与教学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三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保证对学生在校期间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秉持“各取所需、个性发展、强化能力、突出应用”的改革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我校对2016级学生实行按学分制体系安排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应完成16个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8个学分为课堂学习学分,8个学分为自主学习学分。根据生源不同,我校将学生分成艺术类和非艺术类,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两级,非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三级。
二、实施方案
1.分级分类
我校2016级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非艺术类学生共有3345人,艺术类学生共有859人。在第一学期,我校根据学生入学后进行的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分两级教学,即基础班教学和提高班教学。在第二学期,我校根据上一学期的口语考试、平台学习数据、问卷调查数据、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三个级别、两个类别的分级分类教学。三个级别分别为:发展班、提高班和基础班;两个类别分别为: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其中,发展班、提高班和基础班的学生分别占总学生数的15%、67%和18%。
2.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整体教学采用“2+2”的教学模式,即每学期有2个课堂学习学分和2个自主学习学分,形成“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手机App终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不再是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讲的场所,而是知识的加油站,是表演场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测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更多的是先到网络平台和手机App上自主学习英语,然后在课堂上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
根据分级情况,不同级别的授课重点有所不同。首先,教学目标不同,每个学期针对三个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侧重点不同,每个学期中三个级别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最后,教材使用不同,教师根据每个学期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每个级别使用不同的教材。
基础班的课堂教学主要进行口语训练。教学内容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和《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二版)为依托,教师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组织安排各种口语活动,巩固和内化学生的自学成果,纠正其发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基础班的自主学习主要进行词汇背诵和口语训练。自主学习由网络平台、手机App和第二课堂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平台内容丰富,有听力、口语、阅读、练习、测试、辅助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指定单元视听说内容的自学以及网络平台发布的测试和作业;第二课堂活动采取了配音比赛、词汇测试等方式。
教师对提高班学生进行课堂授课除注重对其听说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增加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听说方面:在课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与本单元相关的音视频、学习网站、文本等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进行听说学习和训练;课堂上,教师通过对话、复述、问答、情景再现、演讲、辩论等活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和评价。读写方面:在课前,学生自学平台上配套的综合教程、教师提供的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文章以及写作规范;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复述文章内容、讨论、写读后感等活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和评价。
发展班的课堂教学由外教负责,侧重对学生视、听、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自主学习由中方教师负责,利用新理念教学平台和手机App(英语流利说和百词斩),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位外教配备一名中方合作教师,辅助外教进行教学活动,共同管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除了开展专题写作、听力、阅读、翻译四大模块专题讲座外,还可以举办英语辩论赛及阅读竞赛。
3.考核方式
为了更好地检验分级教学的成果以及考核的公平性,也为了每个学期更好地进行分级,期末考试采用水平考试的方式,即将试题分为艺术类试题和非艺术类试题,试题分别选自本学期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资源库。艺术类资源库由二级难度的内容构成,其中基础难度的学习内容占60%,中等难度的占40%;非艺术类资源库由三级难度的内容构成,其中基础难度的学习内容占60%,中等难度和高难度的内容各占20%。基础班的学生以基础内容为主,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中等难度和高难度的内容;提高班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中等难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性地学习高难度的内容;发展班的学习内容是整个资源库。非艺术类学生的期末试题难度构成为:基础难度占60%,中等難度和高难度各占20%。艺术类学生的期末试题难度构成为:基础难度占60%,中等难度占40%。
三、改革前后成果对比
1.课堂主导不同
改革前,大学英语主要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回答问题以及小范围内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的把控者。改革后,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指导和意见反馈。 2.教学内容不同
改革前,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是视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同时进行,综合英语课堂侧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缺乏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增加文本输入量,并不注重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升。改革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在“互联网+”模式下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手机App和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课程内容设置在强调听说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读、写、译能力的提高,并增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3.教学班内学生构成不同
改革前,大学英语课堂按照自然的行政班级授课,学生同属于一个班级,彼此间比较熟悉,便于学习上的相互交流,因此班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好,并且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感情也会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热情。改革后,大学英语一个教学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并且每个学期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课堂上不同班级的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较少,并且分级教学把学生根据成绩人为地分成三个不同的级别,特别是基础班的学生以及第二学期再次分级时被降级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教学影响不同
改革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授课模式对教学内容的限定较大,学生盲目地跟着教师的计划走,教师跟着教学大纲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学习能力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较弱。教师按行政班授课,班级大小不一,班级太大不利于课堂的管理,也不利于语言课堂教学。改革后,侧重听说能力的教学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这种模式只注重输出,不注重文本输入,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输出的内容空洞无物。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學习能动性,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此外,分级后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学习动力和热情并没有比分级前的有所提高。
四、结语
这种类似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以前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机App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电脑平台端除了教材内容外,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每学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整个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2+2”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既有教师的引导,又能调动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所以,我校试行分级别、分类别的“2+2”教学模式还在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不断深化。目前,改革取得的共识是: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郭乃照.个性化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外语学刊,2014(4):123-127.
[2]束定方,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
[3]蔡基刚.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1(1):19-23.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QJY13516040)。
作者简介:李婧云(1977— ),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级分类;教学模式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我校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办学目标定位、各学科专业需求等,对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明确以“强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升市场竞争”为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就业、升学”需求的全新校本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规划、能力指标与教学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三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保证对学生在校期间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秉持“各取所需、个性发展、强化能力、突出应用”的改革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我校对2016级学生实行按学分制体系安排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应完成16个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8个学分为课堂学习学分,8个学分为自主学习学分。根据生源不同,我校将学生分成艺术类和非艺术类,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两级,非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三级。
二、实施方案
1.分级分类
我校2016级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非艺术类学生共有3345人,艺术类学生共有859人。在第一学期,我校根据学生入学后进行的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分两级教学,即基础班教学和提高班教学。在第二学期,我校根据上一学期的口语考试、平台学习数据、问卷调查数据、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三个级别、两个类别的分级分类教学。三个级别分别为:发展班、提高班和基础班;两个类别分别为: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其中,发展班、提高班和基础班的学生分别占总学生数的15%、67%和18%。
2.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整体教学采用“2+2”的教学模式,即每学期有2个课堂学习学分和2个自主学习学分,形成“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手机App终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不再是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讲的场所,而是知识的加油站,是表演场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测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更多的是先到网络平台和手机App上自主学习英语,然后在课堂上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
根据分级情况,不同级别的授课重点有所不同。首先,教学目标不同,每个学期针对三个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侧重点不同,每个学期中三个级别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最后,教材使用不同,教师根据每个学期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每个级别使用不同的教材。
基础班的课堂教学主要进行口语训练。教学内容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和《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二版)为依托,教师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组织安排各种口语活动,巩固和内化学生的自学成果,纠正其发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基础班的自主学习主要进行词汇背诵和口语训练。自主学习由网络平台、手机App和第二课堂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平台内容丰富,有听力、口语、阅读、练习、测试、辅助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指定单元视听说内容的自学以及网络平台发布的测试和作业;第二课堂活动采取了配音比赛、词汇测试等方式。
教师对提高班学生进行课堂授课除注重对其听说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增加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听说方面:在课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与本单元相关的音视频、学习网站、文本等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进行听说学习和训练;课堂上,教师通过对话、复述、问答、情景再现、演讲、辩论等活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和评价。读写方面:在课前,学生自学平台上配套的综合教程、教师提供的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文章以及写作规范;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复述文章内容、讨论、写读后感等活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和评价。
发展班的课堂教学由外教负责,侧重对学生视、听、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自主学习由中方教师负责,利用新理念教学平台和手机App(英语流利说和百词斩),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位外教配备一名中方合作教师,辅助外教进行教学活动,共同管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除了开展专题写作、听力、阅读、翻译四大模块专题讲座外,还可以举办英语辩论赛及阅读竞赛。
3.考核方式
为了更好地检验分级教学的成果以及考核的公平性,也为了每个学期更好地进行分级,期末考试采用水平考试的方式,即将试题分为艺术类试题和非艺术类试题,试题分别选自本学期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资源库。艺术类资源库由二级难度的内容构成,其中基础难度的学习内容占60%,中等难度的占40%;非艺术类资源库由三级难度的内容构成,其中基础难度的学习内容占60%,中等难度和高难度的内容各占20%。基础班的学生以基础内容为主,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中等难度和高难度的内容;提高班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中等难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性地学习高难度的内容;发展班的学习内容是整个资源库。非艺术类学生的期末试题难度构成为:基础难度占60%,中等難度和高难度各占20%。艺术类学生的期末试题难度构成为:基础难度占60%,中等难度占40%。
三、改革前后成果对比
1.课堂主导不同
改革前,大学英语主要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回答问题以及小范围内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的把控者。改革后,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指导和意见反馈。 2.教学内容不同
改革前,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是视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同时进行,综合英语课堂侧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缺乏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增加文本输入量,并不注重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升。改革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在“互联网+”模式下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手机App和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课程内容设置在强调听说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读、写、译能力的提高,并增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3.教学班内学生构成不同
改革前,大学英语课堂按照自然的行政班级授课,学生同属于一个班级,彼此间比较熟悉,便于学习上的相互交流,因此班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好,并且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感情也会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热情。改革后,大学英语一个教学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并且每个学期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课堂上不同班级的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较少,并且分级教学把学生根据成绩人为地分成三个不同的级别,特别是基础班的学生以及第二学期再次分级时被降级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教学影响不同
改革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授课模式对教学内容的限定较大,学生盲目地跟着教师的计划走,教师跟着教学大纲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学习能力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较弱。教师按行政班授课,班级大小不一,班级太大不利于课堂的管理,也不利于语言课堂教学。改革后,侧重听说能力的教学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这种模式只注重输出,不注重文本输入,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输出的内容空洞无物。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學习能动性,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此外,分级后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学习动力和热情并没有比分级前的有所提高。
四、结语
这种类似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以前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机App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电脑平台端除了教材内容外,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每学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整个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2+2”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既有教师的引导,又能调动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所以,我校试行分级别、分类别的“2+2”教学模式还在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不断深化。目前,改革取得的共识是: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郭乃照.个性化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外语学刊,2014(4):123-127.
[2]束定方,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
[3]蔡基刚.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1(1):19-23.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QJY13516040)。
作者简介:李婧云(1977— ),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