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成长;教学特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1-0074-02
“教学相长”是《礼记·学记》中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原则之一。那么。学生能教会我们什么呢?
放慢匆匆的脚步
小樱是个特别内向的女生。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吵也不闹,是个不需要教师操心的学生。可是这个小姑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做事拖拉,每次作业她都是最后一个交,每次考试题目总是来不及做,真是从没见过这么“蜗牛”的孩子!
家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电话求助我说:“老师,小樱在家作业时,我们常常需要不停地催促她,可是这孩子却越催越慢。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啊?”我只能暂时安抚家长说:“请给我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再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开始有意关注她。我发现,其实小樱落笔的正确率很高,但写字速度比较慢,而且她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只要有字写得不好看,她就习惯性地用橡皮去擦,这样一来速度就慢了。
了解情况后,我首先采取了“表扬激励法”。语文课上,我开始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给她,比如讀题目。尽管小樱的声音低而且读起来慢吞吞的,但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创造最安静的环境,让大家认真听。每次我都用最夸张的语音语调赞美她:“你真棒!”“读得真流利!”其次,我尝试使用“阶梯要求法”。当堂练笔时。我悄悄地凑近她。告诉她:“别人写250字。你只要在规定时间写200字就可以了。”就这样放低要求,让小樱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我还请家长一起配合。我告知小樱妈妈。要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多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励,如“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只要小樱因为速度提高有了空闲时间,一定让她自由支配,可以看书、玩玩具、与朋友玩等,让她感受到提高做事速度的好处。通过一系列的“连环计”。小樱渐渐自信起来了,做事情的速度也变快了,而且她也不再总是待在自己的角落里了,课间也能看到她和同学嬉戏的身影了。在陪着小樱提速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变得更有耐心了,我总是提醒自己:别急,等一等!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用成人的节奏去要求学生,总是一味地指责,而忘记了我们轻松迈出的一步,孩子的小脚需要两步才能赶上:忘记了教育是等待的艺术。孩子需要慢慢成长:忘记了“牵着蜗牛去散步”时欣赏沿途的美景。
倾听真实的声音
“老师。他又没有吃菜!”正当我和学生们一起享受午餐时光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又是小波!开学已经一周了,这个平时看起来乖巧的孩子已经多次不好好吃饭了。
“为什么又不好好吃饭?”我皱着眉头,不解地问。小波紧紧拽着衣角,眼睛紧盯地面,一声不吭。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同学们都能吃,为什么就你不能好好吃饭?”我严厉地质问。他变得更紧张,声如蚊蝇:“我……我不想吃……”“不吃饭会饿的,你又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来!老师喂你吃。”我顺手将饭菜递到他面前,拿起勺子,舀起一口准备喂他。只见他眼里满是委屈,泪水在打转。勉强地吃了一口,含在嘴里就是不咽下去。看来这个方法也无济于事,我只好作罢。但他如此抵触吃饭的表现,我很是诧异,难道我刚刚的批评过于严厉,吓到他了?
我决定和他好好谈谈。吃完午饭,我悄悄地把小波喊到办公室。小波很是紧张,低着头。我问:“小波,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吃饭吗?”他依旧沉默不言。“是学校的饭菜不好吃?”他轻轻摇摇头。说:“老师。是我……不能吃……”“不能吃?为什么?”我疑惑不解。“妈妈说,我鸡蛋过敏,不可以吃……”听到这。我才恍然大悟。最近学校是有番茄炒蛋、蛋炒饭等。“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呢?”我追问道。“我怕同学们笑话我……”原来,他不吃是因为特殊的身体原因,不说,也是出于小小的自尊。我一下子感到了深深的自责,这个一向听话的孩子,竟有如此难言之隐。如果我开学前能了解一下学生的特殊问题,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误会?以后的日子里,但凡有鸡蛋的食物,我都主动提醒他,把自己碗里的菜悄悄地换给他。
感谢小波,他教会了我,要多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与孩子相处,乃至与人交往。表象并不代表真相。
感恩生命的遇见
超儿转学已经一年了。可我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他……
他是我从教17年来遇到的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一度被学生们称为“分数终结者”。三年级了,除了自己的名字,能写的字屈指可数。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可是效果依然很差。
对于这样的学生,大家一致认为他应该去上专门针对智商有欠缺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也赞同,毕竟在他身上花费再多的精力都注定是徒劳。我找到他的父亲,和他交流超儿去特殊教育学校的事,我表示超儿应该得到适合的教育,他爱画画,也许可以有意培养这方面的特长,让孩子有一技傍身。而且我表示,可以帮他们联系学校,不用他们操心。我自认为完全站在孩子、站在这个家庭的角度考虑得很周全。但是,我的好心竟被他的父亲全盘否定,面对我,他的父亲给了最淳朴的回答:“我们没啥文化,教不了他,但已经请人教了。家教中心已经报名了……”面对如此执着的父亲,我无言以对。我常想,是怎样的家庭,才会对这孩子充满如此的期待?
好奇心驱使我走进了他的家庭。那是一个让人揪心的画面:十多平方米狭长的小屋,黑暗、拥挤、潮湿……在油黑的灶台边上用木板支起的一个小桌就成了超儿的写字台。超儿的父亲在门口做修车的行当,母亲在一家工厂里打零工,这样的生活连“凑合”都称不上。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家庭。竟还舍得一个月拿出一千元,为超儿报了家教补习班。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质问自己:你何等残忍,怎么忍心打破一个家庭的梦呢?教师不就是要给孩子铺就通向幸福的路吗?我真的错了!超儿也许是我教学生涯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但却是这个家庭唯一的一个。我有什么理由推卸作为教师的职责!如果可以重来。我愿意重新定位超儿。可惜很多人和事错过了,就回不去了。后来因为超儿的父亲去外地打工,他们举家迁走,难觅行踪……
我要感恩遇见超儿和他那个“卑微”的家庭,让我明白何为“有教无类”,何为一名教师的意义,何为生命不息、希望不灭。
教育,其实就是一场盛大的相遇,感谢与我短暂同行的孩子们,提醒我要做一个会忍耐、能宽容、懂感恩的人,趋向那个最好的自己。这也许就是教育的可贵之处,也是教育的高贵所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1-0074-02
“教学相长”是《礼记·学记》中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原则之一。那么。学生能教会我们什么呢?
放慢匆匆的脚步
小樱是个特别内向的女生。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吵也不闹,是个不需要教师操心的学生。可是这个小姑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做事拖拉,每次作业她都是最后一个交,每次考试题目总是来不及做,真是从没见过这么“蜗牛”的孩子!
家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电话求助我说:“老师,小樱在家作业时,我们常常需要不停地催促她,可是这孩子却越催越慢。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啊?”我只能暂时安抚家长说:“请给我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再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开始有意关注她。我发现,其实小樱落笔的正确率很高,但写字速度比较慢,而且她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只要有字写得不好看,她就习惯性地用橡皮去擦,这样一来速度就慢了。
了解情况后,我首先采取了“表扬激励法”。语文课上,我开始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给她,比如讀题目。尽管小樱的声音低而且读起来慢吞吞的,但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创造最安静的环境,让大家认真听。每次我都用最夸张的语音语调赞美她:“你真棒!”“读得真流利!”其次,我尝试使用“阶梯要求法”。当堂练笔时。我悄悄地凑近她。告诉她:“别人写250字。你只要在规定时间写200字就可以了。”就这样放低要求,让小樱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我还请家长一起配合。我告知小樱妈妈。要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多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励,如“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只要小樱因为速度提高有了空闲时间,一定让她自由支配,可以看书、玩玩具、与朋友玩等,让她感受到提高做事速度的好处。通过一系列的“连环计”。小樱渐渐自信起来了,做事情的速度也变快了,而且她也不再总是待在自己的角落里了,课间也能看到她和同学嬉戏的身影了。在陪着小樱提速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变得更有耐心了,我总是提醒自己:别急,等一等!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用成人的节奏去要求学生,总是一味地指责,而忘记了我们轻松迈出的一步,孩子的小脚需要两步才能赶上:忘记了教育是等待的艺术。孩子需要慢慢成长:忘记了“牵着蜗牛去散步”时欣赏沿途的美景。
倾听真实的声音
“老师。他又没有吃菜!”正当我和学生们一起享受午餐时光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又是小波!开学已经一周了,这个平时看起来乖巧的孩子已经多次不好好吃饭了。
“为什么又不好好吃饭?”我皱着眉头,不解地问。小波紧紧拽着衣角,眼睛紧盯地面,一声不吭。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同学们都能吃,为什么就你不能好好吃饭?”我严厉地质问。他变得更紧张,声如蚊蝇:“我……我不想吃……”“不吃饭会饿的,你又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来!老师喂你吃。”我顺手将饭菜递到他面前,拿起勺子,舀起一口准备喂他。只见他眼里满是委屈,泪水在打转。勉强地吃了一口,含在嘴里就是不咽下去。看来这个方法也无济于事,我只好作罢。但他如此抵触吃饭的表现,我很是诧异,难道我刚刚的批评过于严厉,吓到他了?
我决定和他好好谈谈。吃完午饭,我悄悄地把小波喊到办公室。小波很是紧张,低着头。我问:“小波,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吃饭吗?”他依旧沉默不言。“是学校的饭菜不好吃?”他轻轻摇摇头。说:“老师。是我……不能吃……”“不能吃?为什么?”我疑惑不解。“妈妈说,我鸡蛋过敏,不可以吃……”听到这。我才恍然大悟。最近学校是有番茄炒蛋、蛋炒饭等。“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呢?”我追问道。“我怕同学们笑话我……”原来,他不吃是因为特殊的身体原因,不说,也是出于小小的自尊。我一下子感到了深深的自责,这个一向听话的孩子,竟有如此难言之隐。如果我开学前能了解一下学生的特殊问题,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误会?以后的日子里,但凡有鸡蛋的食物,我都主动提醒他,把自己碗里的菜悄悄地换给他。
感谢小波,他教会了我,要多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与孩子相处,乃至与人交往。表象并不代表真相。
感恩生命的遇见
超儿转学已经一年了。可我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他……
他是我从教17年来遇到的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一度被学生们称为“分数终结者”。三年级了,除了自己的名字,能写的字屈指可数。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可是效果依然很差。
对于这样的学生,大家一致认为他应该去上专门针对智商有欠缺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也赞同,毕竟在他身上花费再多的精力都注定是徒劳。我找到他的父亲,和他交流超儿去特殊教育学校的事,我表示超儿应该得到适合的教育,他爱画画,也许可以有意培养这方面的特长,让孩子有一技傍身。而且我表示,可以帮他们联系学校,不用他们操心。我自认为完全站在孩子、站在这个家庭的角度考虑得很周全。但是,我的好心竟被他的父亲全盘否定,面对我,他的父亲给了最淳朴的回答:“我们没啥文化,教不了他,但已经请人教了。家教中心已经报名了……”面对如此执着的父亲,我无言以对。我常想,是怎样的家庭,才会对这孩子充满如此的期待?
好奇心驱使我走进了他的家庭。那是一个让人揪心的画面:十多平方米狭长的小屋,黑暗、拥挤、潮湿……在油黑的灶台边上用木板支起的一个小桌就成了超儿的写字台。超儿的父亲在门口做修车的行当,母亲在一家工厂里打零工,这样的生活连“凑合”都称不上。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家庭。竟还舍得一个月拿出一千元,为超儿报了家教补习班。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质问自己:你何等残忍,怎么忍心打破一个家庭的梦呢?教师不就是要给孩子铺就通向幸福的路吗?我真的错了!超儿也许是我教学生涯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但却是这个家庭唯一的一个。我有什么理由推卸作为教师的职责!如果可以重来。我愿意重新定位超儿。可惜很多人和事错过了,就回不去了。后来因为超儿的父亲去外地打工,他们举家迁走,难觅行踪……
我要感恩遇见超儿和他那个“卑微”的家庭,让我明白何为“有教无类”,何为一名教师的意义,何为生命不息、希望不灭。
教育,其实就是一场盛大的相遇,感谢与我短暂同行的孩子们,提醒我要做一个会忍耐、能宽容、懂感恩的人,趋向那个最好的自己。这也许就是教育的可贵之处,也是教育的高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