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探索和构建适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工学一体、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随即应运而生。而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还需要一些小、快、灵的教学方式作为补充。微课作为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学生喜欢,文章就微课程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基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43-01
“机械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基于当前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教材在改版过程中注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院校不可能提供大量和教材完全配套的实训设备,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优秀视频资源。好的视频资源可以清晰地表现书本上不可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的内容,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成为我们一直努力思索的问题。2014年4月,第一届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终于迎来了转机。
一、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程主要体现了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即时间短、内容少、讲解精、效果好。同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反复学习,利用率高。
二、微课程的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微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在选题、课程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下功夫。(1)选题恰当。微课应选取传统教学中不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课题,主要应选取教学中的典型、重点及难点,还需要考虑是否适合多媒体的表达。(2)课程设计。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课件、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多个方面,应力求实现情景创设新颖、过程精练、实效性强、资源有针对性等。(3)视频制作。微课时间短,除了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外,还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图表、音视频等方式来表达,能够吸引眼球。
三、微课程教学实践
以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为例,采用“讲课式 PPT”的方式进行微课程制作,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搜集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用录频软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录制视频;第三步对录好的视频进行处理。微课程制作好之后,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采用课下自主学习或课上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习讨论和作业辅导,同时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集中展示,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尽快解决。为了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内化所学知识,必须做好配套资源的设计,即课后测试题的设计。学习结束后,学生需利用网络接收相应的测试题(以每一个微课件讲解的知识点作为考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回传,教师根据考点要求做出评阅,学生得到最终测试成绩的同时,还能看到教师反馈,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再次利用微课件学习,最终达到每个考点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目的。为了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应注重测试题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如消消看、连连看等游戏闯关型的测试题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学反思作为课程的结束环节,亦是不可或缺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反馈,发现学生普遍能够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过程,但是对演化后的每一种机构的特点不是很明确,针对上述情况,对微课程进行改进和再设计,将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修改为演化过程和演化后导杆机构的特点两节微课件,分别讲解演化过程和演化后机构的特点。经过再一次的学习和实践,顺利完成了平面连杆机构的课程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结束语
学生自主学习前提下的微课程学习中,把握好“恰当的选题”“合理的过程”“高效的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的反馈”及“持续改进”等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我们应认清职业教育微课程的本质,采用积极合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不盲目夸大微课程的应用范围;我们应认清微课程资源建设仍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通过资源建设,实现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应认清职业教育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服务学生的初衷,不过分强调微课程的呈现效果;我们还应重视微信(订阅号) 微课程的平民化方式,不过分要求学校提供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总之,职业院校要加强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长生.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杨明,郝双美.高等职业教育微课教师培训项目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5(01).
[4]邵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05).
关键词:微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基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43-01
“机械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基于当前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教材在改版过程中注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院校不可能提供大量和教材完全配套的实训设备,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优秀视频资源。好的视频资源可以清晰地表现书本上不可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的内容,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成为我们一直努力思索的问题。2014年4月,第一届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终于迎来了转机。
一、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程主要体现了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即时间短、内容少、讲解精、效果好。同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反复学习,利用率高。
二、微课程的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微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在选题、课程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下功夫。(1)选题恰当。微课应选取传统教学中不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课题,主要应选取教学中的典型、重点及难点,还需要考虑是否适合多媒体的表达。(2)课程设计。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课件、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多个方面,应力求实现情景创设新颖、过程精练、实效性强、资源有针对性等。(3)视频制作。微课时间短,除了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外,还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图表、音视频等方式来表达,能够吸引眼球。
三、微课程教学实践
以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为例,采用“讲课式 PPT”的方式进行微课程制作,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搜集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用录频软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录制视频;第三步对录好的视频进行处理。微课程制作好之后,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采用课下自主学习或课上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习讨论和作业辅导,同时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集中展示,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尽快解决。为了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内化所学知识,必须做好配套资源的设计,即课后测试题的设计。学习结束后,学生需利用网络接收相应的测试题(以每一个微课件讲解的知识点作为考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回传,教师根据考点要求做出评阅,学生得到最终测试成绩的同时,还能看到教师反馈,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再次利用微课件学习,最终达到每个考点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目的。为了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应注重测试题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如消消看、连连看等游戏闯关型的测试题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学反思作为课程的结束环节,亦是不可或缺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反馈,发现学生普遍能够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过程,但是对演化后的每一种机构的特点不是很明确,针对上述情况,对微课程进行改进和再设计,将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修改为演化过程和演化后导杆机构的特点两节微课件,分别讲解演化过程和演化后机构的特点。经过再一次的学习和实践,顺利完成了平面连杆机构的课程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结束语
学生自主学习前提下的微课程学习中,把握好“恰当的选题”“合理的过程”“高效的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的反馈”及“持续改进”等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我们应认清职业教育微课程的本质,采用积极合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不盲目夸大微课程的应用范围;我们应认清微课程资源建设仍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通过资源建设,实现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应认清职业教育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服务学生的初衷,不过分强调微课程的呈现效果;我们还应重视微信(订阅号) 微课程的平民化方式,不过分要求学校提供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总之,职业院校要加强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长生.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杨明,郝双美.高等职业教育微课教师培训项目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5(01).
[4]邵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