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沙艺术是近年刚刚兴起的一种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起源于匈牙利。在平面上利用抹、点、画、推、洒等技法,但是想要把沙艺术融合到幼儿园教学中来说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没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检验、自我反思进行调整并积累经验。笔者在平时的沙画教学中,探索了一些做法,利用环境、实践、教师的关注、游戏和故事,让沙画教学更加轻松、生动、有趣、精彩。
【关键词】沙画 环境 实践 游戏 故事
一、环境,让沙画教学更轻松
儿童喜欢玩耍,喜欢游戏,喜欢亲近大自然,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材料可以作为孩子们现成的“活玩具”、“活教具”,就拿中国的麻将来说,它原来就是一种赌具,但经过改造也可以变成一副活字块。再如傀儡戏,经过改造,也可变成活动的教具。世界何其大,大自然和社会中有许多东西,也许你第一眼看起来觉得与你所教的没有任何关系,但只要你仔细研究,便可让它变成很好的教材。有了教材,那教学的环境创设也是尤为重要的,说起环境创设,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活动室布置、区角创设、位置的编排等等。不错,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内容,但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心理环境的创设。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就拿一节沙画课来说,外界的环境创设再好,教具再多,准备再充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就等于一个人穿着华丽的外衣却没有灵魂。试想:孩子对沙画的学习兴趣不高,精神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呢?
我认为,心理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在画沙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的一些“不小心”,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带动幼儿,每一节课都让孩子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尽情表现。让孩子在快乐中求和,在自由中成长。
二、实践,让沙画教学更生动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幼儿练习”教师将沙画作品呈现给幼儿,然后由教师对幼儿讲述难点,最后再示范沙画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的时候,由于班内幼儿比较多,势必还会使某些角度的孩子不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教师的示范,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不需要思维,不需要主动。
陈鹤琴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幼儿园里的各种活动与教学,都不应该直接去说明种种结果,而是应当由幼儿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在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学到了东西,比如,小孩玩刀具,结果把自己的手弄伤了,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是取得经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活动与因此承受的结果彼此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由动作而生的变化便没有意义。假如把二者有意识地联系起来,那么由动作而生的变化就有了意义。
三、关注,让沙画教学更精彩
有一次沙画教学的主题是《小桥流水》,在灯箱上示范了洒和抹的技法:弯弯的桥身,用手掌的下半部分的侧面抹,抹的时候要注意用力均匀……许多小朋友们都照着我的方法开始了模仿,突然间妞妞喊了起来:“老师,浩浩的的沙子全部洒在一堆了,变成小土丘了!”我走过去一看,浩浩的桥还没开始抹,灯箱上就全是小土丘了,但看起来也很好看。我灵机一动,艺术应该是与创造相结合的,既然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都没有掌握漏的技巧,何不让他们先尝试着漏小土丘呢?于是,我将浩浩的小土丘展示给其余小朋友,并表扬了浩浩。孩子的创造不仅局限于艺术创造,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创造的产生。
四、游戏和故事,让沙画教学更有趣
儿童好游戏、人们均好游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游戏化,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故事情节的神奇也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在沙画的教学中可以为每一次的课堂都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让幼儿了解自己即将创作的沙画作品的概念,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创造力。
沙画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很高深的艺术,沙画教学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中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需要我们慢慢在实践中练习、反思。它既培养了儿童对沙画中美的欣赏、识别,又学习了对美的对象形态的描绘和表现。让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一起在沙画中得到启示与升华!
【关键词】沙画 环境 实践 游戏 故事
一、环境,让沙画教学更轻松
儿童喜欢玩耍,喜欢游戏,喜欢亲近大自然,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材料可以作为孩子们现成的“活玩具”、“活教具”,就拿中国的麻将来说,它原来就是一种赌具,但经过改造也可以变成一副活字块。再如傀儡戏,经过改造,也可变成活动的教具。世界何其大,大自然和社会中有许多东西,也许你第一眼看起来觉得与你所教的没有任何关系,但只要你仔细研究,便可让它变成很好的教材。有了教材,那教学的环境创设也是尤为重要的,说起环境创设,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活动室布置、区角创设、位置的编排等等。不错,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内容,但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心理环境的创设。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就拿一节沙画课来说,外界的环境创设再好,教具再多,准备再充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就等于一个人穿着华丽的外衣却没有灵魂。试想:孩子对沙画的学习兴趣不高,精神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呢?
我认为,心理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在画沙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的一些“不小心”,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带动幼儿,每一节课都让孩子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尽情表现。让孩子在快乐中求和,在自由中成长。
二、实践,让沙画教学更生动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幼儿练习”教师将沙画作品呈现给幼儿,然后由教师对幼儿讲述难点,最后再示范沙画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的时候,由于班内幼儿比较多,势必还会使某些角度的孩子不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教师的示范,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不需要思维,不需要主动。
陈鹤琴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幼儿园里的各种活动与教学,都不应该直接去说明种种结果,而是应当由幼儿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在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只有通过“做”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学到了东西,比如,小孩玩刀具,结果把自己的手弄伤了,这个过程是做的过程,是取得经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活动与因此承受的结果彼此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由动作而生的变化便没有意义。假如把二者有意识地联系起来,那么由动作而生的变化就有了意义。
三、关注,让沙画教学更精彩
有一次沙画教学的主题是《小桥流水》,在灯箱上示范了洒和抹的技法:弯弯的桥身,用手掌的下半部分的侧面抹,抹的时候要注意用力均匀……许多小朋友们都照着我的方法开始了模仿,突然间妞妞喊了起来:“老师,浩浩的的沙子全部洒在一堆了,变成小土丘了!”我走过去一看,浩浩的桥还没开始抹,灯箱上就全是小土丘了,但看起来也很好看。我灵机一动,艺术应该是与创造相结合的,既然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都没有掌握漏的技巧,何不让他们先尝试着漏小土丘呢?于是,我将浩浩的小土丘展示给其余小朋友,并表扬了浩浩。孩子的创造不仅局限于艺术创造,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创造的产生。
四、游戏和故事,让沙画教学更有趣
儿童好游戏、人们均好游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游戏化,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故事情节的神奇也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在沙画的教学中可以为每一次的课堂都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让幼儿了解自己即将创作的沙画作品的概念,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创造力。
沙画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很高深的艺术,沙画教学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中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需要我们慢慢在实践中练习、反思。它既培养了儿童对沙画中美的欣赏、识别,又学习了对美的对象形态的描绘和表现。让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一起在沙画中得到启示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