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健身武术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摘 要 文章运用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共青城市6个健身武术活动场所的132名爱好者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有关部门和社区更好地服务于健身武术运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选择“健身武术”为切入点,探讨共青城健身武术运动开展的现状,并结合共青城社区健身武术发展的现实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有助于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抓住当前的全民健身新高潮,大力发展武术运动,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促进我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区体育 健身 武术
  在城镇体育发展历程中,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深受国民的喜爱,成为全民健身和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体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力度研究武术在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不仅可以使社区多元文化,加强社区民众的凝聚力,构建融洽、文明社区,并且可以为武术的发扬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武术自身的繁荣和发展,为全面加快武术运动的迅速、稳定发展、早日达到全民健身的良好局面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共选取来自共青城市内135名健身武术爱好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身武术协会、社服站、指导站的形式集中予以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访问调查法
  对共青城市体育局、共青城武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对论文的框架布局、研究方式等步骤向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
  2.问卷调查法
  散发含有10多道选题的问卷135份, 回收134份,有效问卷132份。
  3.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文献检索了相关社区体育、健身武术相关资料,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建立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共青城市社区居民健身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一)共青城市社区居民对健身武术的认识
  从研究可知,共青城市健身武术参与者既认识到了武术在强体健身、防身自卫的基本功能,同时也了解武术在增添人们的休闲文化生活、娱乐消遣、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有多半的居民都认为武术具备以上功能。说明健身武术锻炼者关心自身的健康状况,把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视为参与武术健身运动的主要目的。参加的人员以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主,他们脱离了工作岗位,淡出了原有的社会交际圈,希望能参与一些诸如武术之类体育活动,增加社会朋友交往、愉悦身心、充实闲暇时间。
  共青城市社区参与健身武术锻炼的绝大多数居民对武术的认识基本正确,但要注意的是认识还不够完整。可见,健身武术在共青城市社区居民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参加健身武术人群的性别、年龄和职业情况
  分析数据可知,在参与健身武术锻炼的132人中,男性比例为39%,女性则为61%,女性参与武术健身的人数要多于男性。参与武术健身活动人群年龄分布不均,12-18岁的占2%,19-30岁的占5%,31-45岁的占11%,46-60岁的占32%,60岁以上的占50%。以上调查显示,共青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人群年龄比例不均。共青城市社区武术健身参与者的职业涉及面广,各行各业都有爱好者和参与者。
  (三)参加健身武术运动的项目及其相关比赛情况
  从共青城市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武术运动的项目的调查情况来看,共青城市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武术锻炼项目与居民的参与程度(有重练)依次为:太极拳类习练者最多;健身气功类,次之;木兰拳类,占少数。在各个年纪阶段上,太极拳的习练者都是至多的,且远高于其余选项。其次是健身气功类,且同样包括三大类,分别是: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习练人数次于太极拳类,但习练健身气功类的人员大半都同时习练太极拳类。最后就是木兰拳类,木兰拳类有木兰拳、木兰剑和木兰扇,其中木兰拳习练者占多数。
  (四)参加健身武术运动的组织形式
  在研究过程中也了解到,共青城市社区健身武术运动的组织方式主要集中于健身武术站点、城镇武术社团、协会,其中健身武术站点的组织形式归结于省武术文化机构的散点布局;城镇武术社团、协会和武术学校则是群众自发参与和组织而形成的。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即便有居委会武术站点、指导站,城镇武术社团、协会等组织,但管理体制的实践运行状态却是效能低,名不副实。这些显示共青城市武术的监管机构尚不健全。因此,要使武术在共青城市进一步发展,必须建全合理的组织管理体制,使武术活动真正走向组织化、常态化的展轨道。
  (五)健身武术运动相关比赛的开展状况
  为大力推广健身武术运动在共青城市社区里更好的传播与发展,一些热心武术健身爱好者极力倡导举办健身武术项目相关赛事。社区单项选拔赛应广大健身武术者的要求,单项选拔项目定为太极拳,已举办2次;自发性比赛将近一半,大都以健身武术爱好者自发自费组织,随意性强,缺乏专业性。
  另外社团协会之间的比赛也屡见不鲜,为响应全民运动大浪潮积极影响下,在近3年的时间里已经举办各单项有15次(见表3)。
  (六)参加健身武术运动因素的来源
  居民参与健身武术锻炼主要是受朋友和邻居影响。经人际关系这类散布方式虽然比影视、媒体宣传报道传播规模较小、速度慢,但可信程度较高,可以彼此吸引参与到健身武术锻炼中来。减轻工作压力、个人对武术的喜好和居民自身健康需要亦是主要因素之一,多半男性从小就有习武梦。
  三、共青城武术健身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
  (一)缺乏政府的投入与管理
  共青城居民参与武术健身锻炼活动多为自发性的,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相应的集体和组织,很少有扩大交流的横向组织活动,这种情况极大地不利于武术健身活动系统、全面的普及和发展。   (二)武术健身知识匮乏,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武术在我国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但共青城社区居民对武术的健身常识的了解和认知情况仍然不够乐观。只有一小部分居民能够正确认识武术的健身知识,另外,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武术具有很大的偏见,认为武术对抗激烈,主要适合男性锻炼,而女性从事武术锻炼就受阻,影响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武术健身知识的传播方式传统单一,满足不了居民的健身需求。所以,做好武术健身宣传与普及,有助于居民的武术认识,和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武术健身锻炼。
  (三)缺乏武术指导,武术健身效果较差
  武术套路是一项一系列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动作,部分武术爱好者想学习,但由于没有专业水准的指导员,得不到正确指导,自己盲目锻炼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渐渐就失去了锻炼的信心。武术健身指导力敏的的薄弱,严重影响居民武术健身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展。
  (四)健身环境差,场地受限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现代化高楼随处可见,马路交错,车水马龙,繁华热闹。而空气清新、舒适安静的健身环境显得尤为珍稀,即使有,面积也较小,不能满足大部分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需求。共青城大部分居民都是在公园、广场或社区空地里从事武术健身锻炼。武术锻炼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场地才能保证锻炼的效果。
  (四)年龄段分布不均衡
  共青城健身人群从年龄上显示青少年、壮年参与武术健身的人群明显偏少,中老年参与健身者居多。不重视体育锻炼的结果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多年来持续走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出现了"三高症"等疾病,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最近有报道称青壮年的"猝死"现象数量正在上升,我国约每天1000个病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对共青城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武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在总结了共青城市健身武术开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相关且确实可行的建议。希望来规范和推进健身武术运动的科学化发展,营造健身武术锻炼的氛围,使武术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为提高居民健康服务。
  (二)建议
  1.加大武术知识普及,引导居民形成理性认识
  对于社区武术知识普及力度的宣传工作,要积极寻求政府、社会等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媒体广告等广泛深入的宣传武术健身活动在社区体育发展中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在社区形成社区体育宣传专栏,加强社区体育的宣传,提升健身的意识和认知水平。
  2.加强组织集体活动,促进青少年、青壮年积极参与
  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极其合理的完整结构才能促使该事物永远保持不灭的生机延续下去,对于社区武术健身活动的人群也一样。青少年、青壮年人群特别少,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上课,应部分学校幵设武术课程和课间武术操,运用表演、比赛等各种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武术健身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公益性体育场馆的开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通过居委会、政府和普通居民的利益关系,各方出资,共同搞好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增加公益性体育场馆经费投入,并对其发展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使公益性体育场馆向市民有计划、有秩序的开放。
  4.重视武术指导员的培训,传授科学健身方法
  体育社会指导员是社区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传播者和推广者,在发展社区体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重视武术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定期考核,注重质量,保证学习和武术健身者有专业的带头负责人,才能更好地提高武术健身效果。随着健身武术在共青城市社区中全面深入开展,健身武术人群还将不断增多,健身武术指导团队也应不断完善壮大。
  参考文献:
  [1] 唐金勇.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运动中发展前景之研究叨[J].科技技信息.2008,14:224.
  [2] 姚伟华.河南省城市社区武术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翘[D].河南大学.2006.
  [3]曾庆国.论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中的应用L玎.广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99-101.
  [4]王凯珍,任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5).
  [5]王凯珍.社区体育设施怎么建[N].中国体育报,2001(8).
  [6]编写组.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为了能够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为我国体育事业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针对于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少年 篮球意识 培养  篮球意识是运动员的“灵魂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尤其是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农村教育发展的大事。在农村小学开展以“校园足球”活动为载体,以创体育特色学校为契机,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培养农村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促进农村小学全面实施健康、快乐的体育教育模式。本文从校园足球的角度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园足球活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新乡市居民广场舞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场舞是一项深受广大中老年妇女喜欢,具有锻炼价值的运动。但是场地设施的不足,专业指导员数量不足,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直接影响了新乡市广场舞的开展。针对新乡市广场舞开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2009,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推出校园足球活动,提出了建立一个全国性的44个城市,2200多个重点小学和中学校园网。直至今年,校园足球已经被作为学校体育的突破口。因为足球运动的特质,魅力,我国将足球运动作为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的重要项目。本人对广州市市区中小学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广
中图分类号:G83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学校的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反映学校学生的一面镜子,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利用大课间的时间段采用做广播操的形式以达到促进学生锻炼的目的,众所周知,通过上午课间20分钟的锻炼,可以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疲劳,防止身体身体畸形,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课间操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文章从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湘西土家族打飞棒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考究,得出以下结论:打飞棒与湘西土家族居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信仰礼仪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的山地民族文化特征;打飞棒是湘西土家族传统农耕生活及农耕观念的象征,也是土家族民族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示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质量。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郑州市部分高等院校太极拳课程的示范教学,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促使太极拳教学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太极拳 公共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