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王安忆这本新出的散文集子《今夜星光灿烂》时,总觉得她笔下的这些人物是亲切可触的,好似就在眼前。她总是有一种从容不迫的调性,去悟出这些人事之间的某种脉络和真谛,并不急着去揭露什么,而是试图从这种书写中留住人生的印迹。其中的文章,应该是多年来的累积,看下来总觉得她是个惯于写日记的人,在我们是日记,而于她,是一种每日督促自我的创作。王安忆显然是她自己的“史官”。
书分两部分,多写文学、文艺界人士,绝大多数是名人,像顾城、萧军、路遥、史铁生、陈凯歌、葛优、陈丹青、陈映真、陆星儿等人,有些文章是在被写者生前写的,写的便是友谊、创作,以及微小的隔阂;有些是写黄金时期的电影人,如作者与陈凯歌合作电影《风月》时的一些创作上的碰撞,或是写喜剧明星葛优私下为人的低调与沉闷;顾城和陆星儿那两篇是打动我的———我喜欢顾城的诗,喜欢他那童真般的稚拙和想象,恰好,王安忆写的这篇《岛上的顾城》,极为准确地抓牢了他在岛上生活的迷惘状态,并引用他的诗:“我们写东西,像虫子/在松果里找路/一粒一粒运棋子”来形容作家们以及作为诗人顾城的那种艰辛以及本能反应。这篇的结尾意蕴深远,极具画面感,顾城戴着牧羊人似的布帽在山里击一块大石头,击下来要垫家里的台阶,“他击啊击的,像一个古老的石匠,忽然之间,石头上冒出了火花。他抬起头,发现原来天黑了,黑色的鸟群在落日染成的红色的树林上飞翔,转眼,月亮升起,巨大的一轮。顾城收拾起东西,就回家去了。”这个结尾,总让人觉得隐隐不安,充满了隐晦的悲凉和传奇色彩。陆星儿那一篇是写到了女作家临死前与作者的一些交往,她身上那点自尊、倔强、敏感,以及她去世后带给作者的深思和悔意,都在淡然的语气中叙述着,却很打动人。
其中又写到创作班一些同学的趣事,香港创作人的犀利,以及对一些青年作家的提携,她不放过任何与自己生命交接过的信息,与他们在纸上再作一次近距离的散步,然后看清他们的作为,咂摸其中的含义,再以此制作一面镜子来照视自己的内心。她的叙述敦实而朴拙,这大概与她自己的性格有关,充满着理智而宽厚的正义感,同时又附着一层辩驳的韧性,言辞间就有一种铺展,更像是推理式的、一环咬着一环的逻辑关系的书写。她就是个较真的人,一个字一个字,如此清晰、清醒地写下来。
王安忆写到她小学一位女同学董小苹,资本家家庭出身,在学校遭受奚落,走上社会又落入困境,而这样一个女人身上涌现的自尊、自强和不放弃,在人人喊打、处处冷遇的社会环境里,却让作者心生尊重,甚至看到了她身上“埋藏很深的贵族气”。她还写可爱的邮递员,大声喊她“政协委员”时讨好的神气,写她亲戚家儿子离家出走与成长,写拾荒者、手艺人、指路的孩子等等。在她眼里,生命无关乎贵贱,都是天上一颗星,无非星子散发出的光有强有弱罢了——很多时候,这样的作家其实是具备了很强的悲悯情怀的,他们对这个社会充满着好奇,因为生命迸发出的光芒,复杂而生动,你从他们身上吸取到的,往往是他们早已滤洗过的情态。你没有比之更高的权力去主宰或操纵,或者歪解什么,作为作家的使命,就是真实而“零渲染”地书写他们。
书分两部分,多写文学、文艺界人士,绝大多数是名人,像顾城、萧军、路遥、史铁生、陈凯歌、葛优、陈丹青、陈映真、陆星儿等人,有些文章是在被写者生前写的,写的便是友谊、创作,以及微小的隔阂;有些是写黄金时期的电影人,如作者与陈凯歌合作电影《风月》时的一些创作上的碰撞,或是写喜剧明星葛优私下为人的低调与沉闷;顾城和陆星儿那两篇是打动我的———我喜欢顾城的诗,喜欢他那童真般的稚拙和想象,恰好,王安忆写的这篇《岛上的顾城》,极为准确地抓牢了他在岛上生活的迷惘状态,并引用他的诗:“我们写东西,像虫子/在松果里找路/一粒一粒运棋子”来形容作家们以及作为诗人顾城的那种艰辛以及本能反应。这篇的结尾意蕴深远,极具画面感,顾城戴着牧羊人似的布帽在山里击一块大石头,击下来要垫家里的台阶,“他击啊击的,像一个古老的石匠,忽然之间,石头上冒出了火花。他抬起头,发现原来天黑了,黑色的鸟群在落日染成的红色的树林上飞翔,转眼,月亮升起,巨大的一轮。顾城收拾起东西,就回家去了。”这个结尾,总让人觉得隐隐不安,充满了隐晦的悲凉和传奇色彩。陆星儿那一篇是写到了女作家临死前与作者的一些交往,她身上那点自尊、倔强、敏感,以及她去世后带给作者的深思和悔意,都在淡然的语气中叙述着,却很打动人。
其中又写到创作班一些同学的趣事,香港创作人的犀利,以及对一些青年作家的提携,她不放过任何与自己生命交接过的信息,与他们在纸上再作一次近距离的散步,然后看清他们的作为,咂摸其中的含义,再以此制作一面镜子来照视自己的内心。她的叙述敦实而朴拙,这大概与她自己的性格有关,充满着理智而宽厚的正义感,同时又附着一层辩驳的韧性,言辞间就有一种铺展,更像是推理式的、一环咬着一环的逻辑关系的书写。她就是个较真的人,一个字一个字,如此清晰、清醒地写下来。
王安忆写到她小学一位女同学董小苹,资本家家庭出身,在学校遭受奚落,走上社会又落入困境,而这样一个女人身上涌现的自尊、自强和不放弃,在人人喊打、处处冷遇的社会环境里,却让作者心生尊重,甚至看到了她身上“埋藏很深的贵族气”。她还写可爱的邮递员,大声喊她“政协委员”时讨好的神气,写她亲戚家儿子离家出走与成长,写拾荒者、手艺人、指路的孩子等等。在她眼里,生命无关乎贵贱,都是天上一颗星,无非星子散发出的光有强有弱罢了——很多时候,这样的作家其实是具备了很强的悲悯情怀的,他们对这个社会充满着好奇,因为生命迸发出的光芒,复杂而生动,你从他们身上吸取到的,往往是他们早已滤洗过的情态。你没有比之更高的权力去主宰或操纵,或者歪解什么,作为作家的使命,就是真实而“零渲染”地书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