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思辨能力提升策略探索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够提高自身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对事物进行标准确定下的评价,能够有自我意识进行理性思考,避免外界观点的错误影响,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与判断。基于思辨能力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高中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思辨能力;提升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行,当前高中院校已经开始转变传统的人才教育模式,将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期培养一批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语文是高中课程教学的基础科目,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思辨能力的教学能够有力地的推动学生在核心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提升,为学生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思维基础。
  但是通过对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大部分高中生普遍缺乏足够的思辨能力,难以从理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思辨与解决,导致学生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难以激发学生对于思辨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与思考,降低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目前的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也忽视了在学生思辨能力上的培养,认为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即使是有思辨能力培养意识到教师也只是简单的讲述思辨方面的知识与应用技巧,没有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分析、推理和辩论等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引进思辨教学内容,从学生主体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主动性,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认识到思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从而自发性的进行思辨课程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思辨能力,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课堂进行思辨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思辨能力的主要运用方向就是运用综合思维对现象进行思考和辨析,能够从分析、判断的角度进行思维活动,再结合具体的事物分析情况、事理等内容。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够提高自身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对事物进行标准确定下的评价,能够有自我意识进行理性思考,避免外界观点的错误影响,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与判断。这种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必备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思辨能力培养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课标》的前言内容中已经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各项发展潜能,推动学生多种独特功能的发展,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学习发展空间。其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新课标》也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这就决定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将思辨能力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设定明确的思维教学目标,高效率的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强化。
  (二)打破语文教学传统模式,激发语文课堂教学生机
  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新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需要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将其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思辨能力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形成积极的正面影响。
  (三)奠定学生语文基础,带动学生长期发展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该时期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多样性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意识,树立学生的良好学习观念,能够以语文学习为中心进行多种课程的辐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綜合品质,保障学生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当前高中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的不足分析
  (一)教学观念传统落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意识缺失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导致当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点呈现出明显的利益趋向性,将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能力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忽视了在学生其他语文能力上的培养与提升。这种教学指导观念导致学生的思辨意识也较为落后,没有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大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想当然”的接受教师的问题思考方式,缺乏主动进行问题思考的意识,长期以来,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得不到教师的指导,更由于思想观念的缺失而呈现出更加弱化的趋势,学生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的第一反应不是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而是等待老师的帮助和思路引导,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辨角度地看待,降低了学生的思考主动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降低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试性知识掌握程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考试作答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单一死板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简单阐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教师在学习中的绝对指导地位,弱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无法深度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创设一种师生交流的良好平等氛围,将教师群体置为绝对正确的地位,加深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学生害怕在课堂中主动提出自身对知识点的疑问,难以将思辨能力应用于语文课堂学习中,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滑,难以集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不仅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更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思考问题受标准答案限制,学生思辨能力固定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问题答案的设定是以考试标准为严格的指向,尽管教材和习题中仅是提供参考答案,但大部分教师仍然将“参考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在问题的思考思路上严格遵循标准答案的形式,可以适当补充思路,但要以标准答案为绝对中心。但是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多,语文知识文化中体现出的作者思想也有不同角度的分析,这就决定了语文的答案具有多元性,一份简单的“标准答案”难以体现出所有的问题思考思路。这种在语文教学中设置“标准答案”的方式使学生的思考受到教师设定框架的限制,学生的思辨能力受到教师长期影响下的固定化发展,难以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严重降低,不利于学生在发散性思维和开拓性眼界中的发展。
  (四)教师团队综合能力较低,难以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进行专业指导
  在当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团队中,教师的专业学习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该部分教师本身未接受过思辨能力的培训,教师团队在对问题的思考上也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与指导作用。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团队的语文能力达不到指导要求,对学生的多种答案和分析思路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得不到专业的指导,难以发现自身存在问题与缺陷,不利于学生在思辨能力上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方式探究
  (一)建立师生的平等交流氛围,提高学生思辨的主动性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关系,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从而在师生交流中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友好合作与交流,首先教师要摆正自身的教学引导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绝对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设定与思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种问题解决思路,对其体现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使学生在不抗拒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我问题的反思。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通过师生交流营造积极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问题的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加强教师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
  由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成为课堂的唯一思路,学生习惯接受教师的知识讲解和问题分析,难以主动思考其他思考方式,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地位,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的情感,不敢在课堂学习中主动的表达自身的意见与想法,形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并在讲解中主动对学生进行提问,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思考。同时对于学生在了课堂中提出的多种问题思路,教师要首先要给予鼓励,再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思维误区,从而高效地进行改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回答错问题而形成的负面情绪,主动进行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学生的良好创新意识能够促使学生从多方面进行问题的思考,并积极补充其他解决可能性,从而作用于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通过有效地指导和调控,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干预。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吗?李白的前、后期诗歌有反映出不同的心境吗?“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是否可以改为其他字?……通过这些具有批判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思考,并将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知识点相关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批判性问题的思考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师生平等的良好交流氛围、加强学习引导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引导学生主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补充与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20,(09):82-85.
  [2]张海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56.
  [3]詹婕.浅析高中现代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5-7.
  [4]杨红梅.基于高中语文任务指令型教学模式的学生思辨能力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60-61.
  [5]朱少山.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知识,2015,(11):40-43.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中,学校通过引进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高新的微云台、微课程、微视频等技术手段,让专业的软件建设人员将物理学科的结构和知识点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共享教育平台。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们更多地学习需求,还能通过云计算、云存储、云邮件等多项技术更好地管理和维护中学物理教师的育人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微课;实践  引言:核心素养时代下,如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具有学科独特性,作为理科,其需要理性思维制成,同时,数学学科涵盖大量知识内容,对高中生的记忆是一大挑战。由此,掌握正确学习方法降低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难度尤显重要。课堂笔记作为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概括总结,不仅有能够降低学生记忆数学知识内容的难度,还有利于学生后续巩固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但是,由于指导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存在于“记”,在“用”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此,本
期刊
摘 要:过去,我们的高中教育常常只注重传统的学科类的“问题解决”研究,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项目式协作问题解决等,是一个相对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中外学生能力差异的主要方面,成为我国应试教育的诟病。多年来,我校以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为抓手,创新校本课程实施机制,激发了创新活力,搭建了协作平台,推进了核心素养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问题解决;校本课程;内涵;目标;策略  过去,我们的高中教育,囿
期刊
摘 要:高三复习备考的关键在于抓住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立足学生的弱点、疑点和痛点,合理有效地利用数据分析来实施高三数学教学,并以微专题的形式呈现,能大大提高高三复习备考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微专题;高三复习备考  笔者前一段时间开了一节公开课,尝试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认识到数据分析对精准教学的辅助作用,对利用微专题形式进行高三复习备考
期刊
摘 要: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策略,既关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也关注数学思想、核心素养这些高层次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基本不等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关注数学逻辑体系、内容主线、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意识。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科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促进自身核心素养。本文就来探究在中学道德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希望能够以此促进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与各地区都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发展,认真完成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从增强学生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深化学生综合能力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生物课堂上对
期刊
摘 要:模型构建是高中新课程標准以及教材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分析一些复杂生物学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将物理模型引入“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史实,通过模型的构建过程,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建模思想等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模型;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之一就是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而学生关于历史观的认识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理解中。本设计旨在借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转折事件,通过社会生活的本质、看中国转折、析中国转折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理解马哲基本原理,并将相关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觉客观分析社会的理论。  关键词:社会发展规律;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过程;板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所处必修四《哲学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发挥它独特的德育功能,发挥它在思想领域阵地鲜明的导向性功能,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本文让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探讨活动型德育课程在本学科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活动型德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发挥它独特的德育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