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出土西王母禽兽镜考释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西王母神话是铜镜常见的装饰题材,阜阳博物馆藏有两枚该题材的铜镜,保存完好、铸工精整、纹饰华美。本刊上期刊登了本文上篇,记述了两枚铜镜的形制与纹饰,并通过分析各地所藏及见于著录的22面西王母禽兽镜的图式物象构成,总结出西王母图像系统的组合特征。本期将刊登本文中篇,分析西王母图像的神话学内涵。
  四、几类图像的神话学内涵
  汉禽兽镜西王母图像系统的物象组合,看似庞杂、松散而随意配置,实则彼此之间在文化内涵与神性功能上是相互关联、融合的,这个神话系统中的神人禽兽主次井然、尊卑有序,共同组成一个具有特定情节场景、承载明晰神话内涵的神仙世界。以下仅对阜阳出土镜图式中涉及到的几类图像试作诠释。
  1.戴胜
  A式镜(见图1)西王母头部所戴的“胜”,在汉代亦被称作“华胜”,据考可能源出于先秦时期女性纺织所用的“滕”,后渐趋演变成汉代贵妇首饰。早期文献记载中,“胜”是主神西王母最显著的标志性妆饰物。《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山海经·海内西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可见至迟在战国时期,文献中记述的西王母就固定了“戴胜”形态。两汉文献中,主神西王母形象虽有演变,仍以“戴胜”为主要标志。《淮南子·览冥训》:“逮至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西老折胜,黄神啸吟。”《史记·司马相如传·大人赋》:“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皓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戴胜愁其既欢兮,又诮余之行迟。”至东汉晚期,“胜”亦作为预示王者有德的祥瑞出现,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刻画的“胜”形祥瑞图旁,还有“玉胜,王者……则至”的榜题,其内涵显与王者的尊显身份关联。西王母是汉代神仙世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是众仙之王,“戴胜”作为妆饰的标志物,符合其王者的身份特征。
  两汉禽兽镜流行的西王母“胜”纹,形构大体雷同,多为一横梁两端对称配置膨大长方形、束腰纺锤形、椭圆状图式,简约置于西王母头顶部(见图13-图22)。
  2.玉兔、玉兔捣药
  A式镜配置“玉兔捣药”图式,与主神西王母掌管不死药的神性功能相关。汉代社会狂热信仰与崇拜西王母的要因,在于她掌握“不死之药”、能够让世人实现升仙不死的愿望。而这个神话中为主神西王母捣炼不死药者,正是神奇的玉兔,汉乐府诗《董逃行》:“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服此药可得神仙。”由此人们还认为兔子是预示长寿、敬老的祥瑞,《抱朴子·内篇》:“虎及鹿兔,皆寿干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艺文类聚》引《孙氏瑞应图》:“王者恩加耆老,则白兔见。”禽兽镜中流行西王母与玉兔捣药组合的图式,就是当时西王母神话内容的反映,“玉兔捣药”作为一类符号频繁出现在汉画西王母神的旁侧,两者构成“制药、取药、用药”的生动情节场景,意在表达西王母具有制作、掌控、支配“不死药”的神异功能。
  除A式镜中玉兔躯体后仰、不持杵捣药的图式外,两汉禽兽镜中还流行玉兔踞蹲(见图15)、跽坐(见图17、图19)、前倾站立(见图18)等持杵捣药图式。
  3.凤鸟、西王母饲凤
  西王母饲凤图式见于前文B式镜中(见图2),此外日本宁乐美术馆藏镜中亦见此类图像(见图21)。早期神话中,凤鸟是不死神鸟,以长生仙果“琅王干”为食,《艺文类聚》引《庄子》:“南方有鸟,其名为凤……,以璆琳琅壬干为食”。《说文》:“琅王干,似珠者。”《山海经·海外南经》载西王母所居昆仑山赤水上有三株树,“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也是长生不死之物。B式镜镜图中出现西王母手持圆颗粒果饲凤,表现的就是此类神话场景。“西王母饲凤”图式不仅在镜图中出现,在其他汉画材料中也很流行。凤鸟还是西王母仙界守护昆仑天阙的神鸟,汉画材料中凤鸟配置在天界双阙之上的图式习见,可见其与西王母神仙世界关系密切。缘于具备自由飞升仙界、交通人神的功能,凤鸟还常作为得道之人乘骑升仙的工具或导从出现,《楚辞·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春秋命历序》:“(皇谈)锐头日角,驾六凤凰,出地衡。”
  4.九尾狐、三足乌
  B式镜画纹带缘配置的神禽异兽中有九尾狐、三足乌图式,早期的神兽九尾狐记载见于《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汉代九尾狐是西王母仙界常见的神物,具有预示其赐福人间、令世人子孙繁盛家族兴旺的作用,因此镜图中的九尾狐多与主神西王母伴出。古代“尾”是天象东方七宿的尾宿,由九颗小星组成,《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索隐》:“宋均云:属后官场,故得兼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故九尾狐被认为是子孙繁息兴旺的征兆。此外,九尾狐也常作祥瑞之兆出现,王褒《四子讲德论》:“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白虎通》《孝经援神契》记有“德至鸟兽,则尾九狐”。
  汉代神话中,三足乌是西王母役使的取食鸟。《史记·司马相如·大人赋》:“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皓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注云:“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汉镜西王母图像系统中出现三足乌,与文献记载相合。此外,三足乌在镜图中有时也是祥瑞征兆,且多数情况下与九尾狐成对出现。
  两汉西王母禽兽镜中的九尾狐图式丰富多变,其显著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分岔的“九尾”上(见图11、图19、图20);三足乌图像则以禽鸟有简约“三足”为显著特征(见图11、图14、图19)。
  5.羽人饲龙、羽人饲鹿
  B式镜主纹区配置的“羽人饲龙”,羽人屈体前倾,昂首引颈回望,一手上举、一手作持灵芝的饲龙状。龙是神仙传说中的仙人乘骑,《山海经》《大戴礼记》多处记神人骑龙出行,《史记·封禅书》记有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汉代人迷信以龙、虎作乘骑,可以进入西王母仙界完成升天成仙的愿望,《焦氏易林》:“驾龙骑虎,周遍天下,为人所使,见西王母,不忧不殆。”此类图式出现在西王母神话镜图中,是汉代人迷信“服食升仙说”的物化映证。   鹿是仙界长寿灵物,《艺文类聚》转引《抱朴子》:“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B式镜画纹带缘中出现“羽人持丹丸(不死药)饲鹿”组图,也是汉代社会迷信通过服食不死药可以实现升天成仙愿望的反映。缘于鹿具备擅长疾驰、可以自由出入人神世界而长寿不死的奇异功能,汉代神话中还常作得道之人升仙的乘骑出现,《穆天子传》:“天子西升于阳……乃驾鹿以游于山上。”《乐府诗集·飞龙篇》:“乘彼白鹿,手翳芝草。”《仙赋》:“观仓川而升天门,驰白鹿而从麒麟。”汉镜中亦见“崔文王侨骑鹿行”之类的铭辞。
  6.白虎、蟾蜍、怪熊
  B式镜组图中有白虎图像。白虎与西王母神话关系密切,文献记载的西王母早期形象,便具有虎的某些特征和生活习性。汉代神话中,白虎是位居西方的神兽,常作为西王母的侍神或乘骑陪伴其左右,因此镜图西王母神仙系统中常见白虎出现,此外镜图中的白虎还扮演“导引”世俗之人升天成仙使者的角色。既然白虎能够自由出入西王母仙界,在汉人构筑的神话世界里,便自然可以演变成仙人乘骑出游、往来天地之间的工具,《楚辞·哀时命》:“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贾谊《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腓。”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图式中,还有得道之人骑虎升仙的生动画面。两汉禽兽镜中,白虎多近于写实,部分图像躯体、尾部的比例有变异或生有羽翼(见图7)。
  体态肥硕的团状蟾蜍,也具备生命可以无限延长与再生的神性,《玄中记》:“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干岁。”《抱朴子·内篇》:“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食之)令人寿四万岁。”汉代神话将蟾蜍冬眠的生物学习性赋予了“生命轮回”“死而复生”神性,进而认为蟾蜍与“不死药”密切关联,甚至蟾蜍本身就是不死药、食之可以得道升仙。汉乐府诗:“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有些镜图中,还配置有“蟾蜍举盘献灵芝或丹药”图式。汉画中的蟾蜍常常被刻画成长须、短角、短尾或兽体形的怪异图式,大约是表示其具备神性,自然要异于世俗社会里的常态同类物。西王母禽兽镜中的蟾蜍图像,还见于江苏丹阳铜镜青瓷博物馆藏镜(见图6)、《古镜今照》收录周胜私藏镜构图中(见图19)。
  A式镜中有怪熊的图像,此类图式还见于江苏宜兴宗彬斌私藏镜(见图8)、杨斌骅私藏镜(见图10)、安徽寿县博物馆藏镜(图12)。熊在汉镜神仙世界中常见,具有生命延长与化生的神性,《山海经·中山经》:“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抱朴子·玉策篇》:“熊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镜图中的熊有多种怪异形象,亦标识其神性异于常态的同类物。此外熊在汉代还常作为预示王者清明的祥瑞出现,《孝经援神契》:“赤熊见则奸佞自远。”武梁祠画像题铭:“赤罴,仁奸明则至。”熊的生命力旺盛、力大勇武、刚猛强悍,既是抵御凶邪的祥兽,也是汉代男性生殖崇拜的首选象征物。
  7.云气纹、蝙蝠纹
  B式镜画纹带缘图式中,配置有多组被变形成装饰图案的蝙蝠纹。蝙蝠作有翼鼠形,擅长夜间飞翔,神秘而多变,古有“服(伏)翼”之称,《尔雅》:“蝙蝠服翼。”《艺文类聚》转引《玄中记》:“百岁伏翼,色赤,止则倒悬。干岁伏翼,色白,得食者,寿万岁。”由此,古代的蝙蝠又有“仙鼠”的别称,《太平御览》引《古今注》:“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飞鼠,五百岁则色白而脑重……食之成仙。”可见古人对蝙蝠赋予了“不死药”的神性,食之即可升仙永生。汉镜画纹带缘中大量配置蝙蝠纹图案,承载的亦是与神仙信仰以及升仙不死思想相关的内涵。汉代神仙世界里,“云气”也是仙人生存、活动必不可少的介质,汉镜仙界构图习用云气纹作填衬图像(见图2、图3、图5),不赘述。
  8.灵芝、仙草、丹药
  A、B式镜图中,有西王母、羽人、神兽持灵芝、仙草、丹药的图式,其中的圆珠状颗粒,如为凤鸟所食,可能是文献中所称的“琅琊”,如为其他仙禽神兽所食,则可能是仙界炼制的“丹药”。此类镜图中另见神人或神禽异兽所持的“三株果”、折枝花卉、有两托叶的“桃状物”等,也应是汉代神仙说中的“三株树”、灵芝草、“仙桃”之类的不死药,“灵芝”见于《尔雅》:“芝,瑞草名也,一岁三华。”《说文》:“芝,神草也。”《论衡》:“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盖仙人所食。”张衡《思玄赋》:“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汉乐府诗《善哉行》:“经历名山,芝草翻翻,仙人王乔,奉药一丸。”镜图中大量出现这些表现仙人世界“不死药”的场景,均与西汉晚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神仙信仰与升仙不死说的背景相关。
  两汉西王母禽兽镜中,配置的灵芝、仙草、丹药图像十分丰富,其中以填衬图像出现最为常见(见图17、图20-图23)。
其他文献
唐三彩曾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窑称西窑,在洛阳的窑称东窑。由于产品数量庞大,品种多样,又与人们的丧葬文化相联系,几乎多数人对它都不陌生。大唐时期,它风行一时,耀人眼球,成为唐代应用广泛、流传深远的文化遗物之一。  江西九江地区几十年来共考古发掘了数十座唐代墓葬,与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相比,出土的唐三彩数量十分稀少。因此,这种文化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查阅6
期刊
喜送金蛇迎骏马,神驹更上旖层楼,此刻说马最合时宜。说到“马”,人们脑海里首先涌现的是蕴含“马”的吉祥成语,譬如“马到成功”“万马奔腾”“人强马壮”“马不停蹄”“龙马精神”“千军万马”“老马识途”等等。  马是一种比较温顺通人性的动物。在人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马一直被人类视为最友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马姓在中国是常见的姓氏之一。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
期刊
近日,笔者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广饶镇十九村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见到了一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乡饮执照。这份执照的发现对研究清代乡饮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执照保存较好,系白棉纸木版印刷,顶部印有“执照”两字。长38.5厘米、宽36.5厘米,上有文字写到:“乐安县(今广饶县)儒学为发给执照事,现奉藩宪札饬遵例举保宾介以备乡饮等因到学,今经廪增附生员举到蒋荫田年高有德,堪应耆宾容俟,汇案详
期刊
泱泱华夏,精髓贵在“服章之美”。山东博物馆于2013年5月展出的“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中的“锦织明韵”部分,就展出了中国历史最久的第一贵族世家——孔府传世的明代衣冠。尊贵华美的服饰无不体现出了汉家威仪的奇崛魅力,其中有一件非常珍贵的红色湖绸斗牛袍尤为光彩夺目。  该件斗牛袍身长120厘米,腰宽59厘米,袖通长213厘米,袖宽63厘米。制作形制为圆领,右衽,大襟,宽袖,左右有摆,腋下有一对红色
期刊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唐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鲜艳夺目的“唐三彩”便是代表之一。“唐三彩”又名“唐代彩色釉陶器”,是在汉代低温铅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唐三彩”的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其中以黄、绿、褐三种颜色为基本色调。“三”表示多数之意,故俗称“唐三彩”。三彩器物以瓷土或含瓷土量高的粘土为原料,少部分为陶土作胎,其稳定性、可塑性均高于一般陶器,制作工艺上采用模塑相结合的方法,也有部分刻划、
期刊
1982年,滕州市庄里西村滕国贵族墓地一墓葬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该套编钟共13件,其中编镈4件、钮钟9件,现均收藏于滕州市博物馆(见图1)。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从周至清末,对乐器统称八音。按乐器的质地来分类,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编钟属金类。金类乐器中以钟为贵,在古代青铜编钟是与鼎、簋并列的礼乐重器,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滕州市博物馆藏的这套编
期刊
马——人类再熟悉不过的动物,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谓之午马。从5000万年以前的充满野性、桀骜不驯到经过漫长的进化,逐渐被人类所了解并驯服,马的性格逐渐稳定,它比牛羊更通人性,更善解人意;又能像狗一样忠诚于主人,所以,在古时就被称为“六畜之首”,甚至被尊为神兽,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就有诗曰“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诗文所描述的是打马球的情景,其时,人与马的
期刊
【摘要】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诗文书画样样皆精。《秋风纨扇图》是其生平仕女画代表作。本文首先依据作者不同时期笔性特点,对作品创作时期进行分析。继而结合作者创作背景,从作品的创作构思、作品笔墨技法及表达意境等方面对画作加以赏析,以期探寻唐寅精微的艺术世界。  一、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等,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明代著
期刊
苏富比西洋古典油画晚拍中国买家竞得布吕赫尔佳作  7月9日,在伦敦苏富比举行的“西洋古典油画晚拍”上,全场共上拍63件拍品,成交51件,成交率80.95茗,总成交额为58,341,500英镑,为伦敦苏富比该品类拍卖史上最高,共有14位艺术家作品刷新了世界拍卖纪录。中国买家豪掷3,890,500英镑竞得小彼得·布吕赫尔的《冬日的捕鸟陷阱》。
期刊
中贸圣佳2014春拍3.2亿圆满收官  7月6日下午1B时,中贸圣佳201 4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经过两日鏖战,11个专场,携总成交额3.2亿元的佳绩,圆满落下帷幕。在新老客户、海内外藏家的鼎力支持下,为迎接明年中贸圣佳20周年打了一场漂亮的前战。  上海敬华2014春拍以4.15亿元圆满收槌  敬华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于7月1日晚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落幕,总成交额4.15亿元。本次春
期刊